[摘 要] 我國農村公路包括村道與組道兩大部分,在交通路網建設當中難以引起專業人員重視,故而導致其養護與管理過程中常出現問題。本文首先從重視程度不高、技術水平偏低、制度不夠完善及資金缺乏等方面出發,分析我國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現狀,并結合實際,探討我國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改進對策,以供參考。
[關鍵詞] 農村公路;養護;管理
[中圖分類號] U418.2;F54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674-7909(2020)05--2
我國交通運輸事業的快速發展使得農村公路建設進程在近年來得以快速推進,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了基礎支持。但是,在此過程中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方面暴露出了許多問題,導致公路使用壽命減短,同時公路自身的通暢性與安全性也難以得到保障,給農村交通安全及農村經濟發展帶來了一定威脅。因此,加強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十分有必要。
1 我國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現狀
1.1 重視程度不高
實現了農村公路路面硬化之后,一些管理與養護單位和周遭的群眾產生了錯誤認知,以為農村交通困難的問題已經得到有效解決,不需要花費時間、金錢與精力來實施進一步改善,繼而陷入了高枕無憂的誤區。實際上,很多農村公路修建完成后,由于缺乏科學合理的養護管理,在很短的時間內便遭受了損壞,令其使用壽命大大縮短。相關統計數據顯示,在目前投入使用的農村公路當中,有60%遭到了提前損壞,情況不容樂觀。
1.2 缺乏足夠資金
現階段,縣級與鄉鎮級的財政部門對于農村公路管理和養護方面所投入的資金較少,存在較大的資金缺口。同時,許多分村級的經濟狀況并不理想,面臨化解鄉村債務、減輕農民負擔等多重任務,故而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工作就變得愈加艱難。另外,近年來在農村公路建設方面已經耗費了許多成本,而縣、鄉、鎮、村的財力又比較有限,尤其是村級負債十分嚴重,再無余力開展公路養
護管理。
1.3 技術水平偏低
由于受到農村地區一些特殊因素和土地使用方面的限制,導致農村公路的建設與養護技術水平偏低。在建設公路的時候,必須全面考量河流、農田、村莊等多種條件的影響,而一些農村公路均是在沙石路或傳統土路的基礎上展開修建的。所以,總體來看,不論是建設方案還是技術指標均很難切實滿足公路建設需求。另外,一些農村公路建設時缺乏較高技術水平,導致部分陡坡或危橋未能得到有效處理。而且技術資金基本都要靠當地政府來實施補助,而各個地方實際的標準不盡相同,這便使得農村公路建設與養護存在水平不一的問題。
1.4 相關制度不夠完善
對于農村公路建設與養護來說,管理制度的優化與完善也是至關重要的環節。但當前我國依舊存在養護機構不健全、管理職責不明確、養護模式不夠科學以及養護主體不到位等現象,使農村公路的整體養護水平遲遲得不到提升。其具體表現有道路路面修護、危橋改造等一系列工作被長時間拖延,有些農村公路原本應每月定期養護,實際上是按季度養護甚至按年養護。這也就影響了公路的正常使用。
2 我國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改進對策
2.1 全面提升重視程度
不管是對農村改革發展,還是對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又或者是對保障農村交通運輸安全而言,加強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都十分有必要。地方政府應對此加以重視,同時清楚意識到當前社會各界對公路養護管理工作不夠重視的情況,積極發揮自身領導和帶頭作用,全面提升重視程度。首先,地方政府應積極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制度政策,從法律層面規范農村公路養管,加大相應的管理力度,優化配套社會公共服務,為社會各界樹立良好榜樣,同時約束和規范農村公路養護管理[1]。其次,地方政府應全方位落實相應的宣傳推廣工作,號召地方企業、組織和農村群眾積極支持公路養護管理,從而最大限度
地保障公路安全,延長其正常使用壽命,為地方經濟可持續發展提供基礎動力。
2.2 完善養護資金管理
為了保障農村公路建設養護管理工作正常開展,需要確保資金充足,同時保障資金使用科學、合理。針對當前農村公路養護資金不足的問題,應全面拓寬資金來源渠道,盡可能爭取更多資金。除了爭取省以上的養護經費投入外,還應積極拓展社會力量資金來源渠道,制定一系列優惠政策吸引社會力量參與其中,鼓勵公路沿線收益企事業單位、個人等通過組織義務勞動、志愿設備材料、自愿捐資等方式支持農村公路養護事業,從而有效緩解政府財政壓力,確保農村公路養護資金充足。另外,提高資金使用管理水平是保障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正常開展的重要基礎。相關部門應充分遵循分級管理、專戶存儲、專款專用的基本原則,對每一筆養護經費的使用都進行科學規劃、嚴格審核、翔實記錄,同時提高資金使用管理透明度,賦予村民監督權,確保所有資金都能被科學、合理、透明地用于農村公路養護管理中[2]。
2.3 提升養管技術水平
隨著現代公路事業的不斷發展,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技術水平需要得以提升,從而滿足更高標準的養管要求,充分保障公路安全及質量,盡可能延長公路正常使用壽命。對此,相關部門應加強對養護管理人員專業素養的培養,制定合理規范的人員專業要求指標,并根據指標進行考核與培訓,邀請專業技術人員進行授課與指導,在短時間內提升公路養護管理隊伍整體技術水平。同時,應積極引入先進技術,不斷更新養護設備及材料,促進養護質量得到有效提升,保障農村公路長期處于正常、穩定運行狀態。
2.4 健全養護管理制度
系統、規范、完善的制度是保障農村公路養護效果的關鍵,尤其是在部分農村養護管理人員及村民養護意識不強的情況下,以制度進行約束和規范往往能起到良好效果。地方交通部門及相關部門應當積極完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制度,明確規范范圍、內容、標準等,加強針對村民的宣傳教育,嚴格要求養護管理人員按照制度開展養護工作[3]。同時,需要完善養護考評制度,明確管理職責,定期對農村公路養護情況進行檢查評比,并根據評比結果對相關單位及人員進行獎勵或懲處。另外,需要充分落實管理職責,要求各單位及崗位工作人員嚴格履行自身工作職責,一旦出現人為因素引致的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問題,應及時處理問題并嚴肅追責。
3 結語
農村公路是農村發展的經濟命脈,是建設美麗新農村的重要基礎設施。為了充分發揮公路對農村發展的積極作用,必須做好相應的養護管理工作。通過全面提升重視程度、完善養護資金管理、提升養管技術水平和健全養護管理制度等措施,能有效提升農村公路養護管理水平,進而支持農村改革發展。
參考文獻
[1]梁英俏.淺談農村公路養護管理[J].中國科技投資,2014(14):342.
[2]沙林.農村公路建設與養護管理現狀[J].四川水泥,2018(7):200.
[3]譚開貴,黃燕.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建材與裝飾,2016(6):262-263.
作者簡介:雷海鵬(1982—),男,本科,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農村公路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