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東平,謝祥添,余華清
(陽谷祥光銅業有限公司,山東 聊城 252300)
在銅冶煉過程中,為提高銅含量,將火法精煉產出的品位在99.2%~99.8%的陽極銅需經過電解精煉除雜[1]。在銅電解精煉過程中,隨著電解進行,電解液的成分不斷地發生變化;As、Sb、Bi等與銅電極電位相近的雜質大部分在電解液中富集,當達到一定濃度時,在陰極表面與銅一起夾雜析出。為了維持電解液中的銅、酸含量以及雜質濃度在陰極銅生產規定的范圍內,保證電解陰極銅的純度,定期對電解液進行凈化和調整,以保證電解過程的正常進行[2]。
在電解液凈化過程中,按上升速度最快的雜質元素計算,抽出一定數量的電解液送往凈液工序,然后向電解液循環系統中補充相應數量的除鹽水和硫酸,以保持電解液的體積不變。抽出的廢電解液,其中所含的銅、鎳等有價成分必須盡可能地回收,砷、銻、鉍等雜質應盡量除去。傳統電解系統廢電解液處理工藝流程見圖1。

圖1 傳統電解系統廢電解液處理工藝流程
傳統電解系統廢電解液處理采用粗硫酸銅+誘導脫銅脫雜工藝。該工藝首先經過濃縮結晶產出主品位80%的粗硫酸銅,隨著硫酸銅市場的飽和,產品按銅含量進行一定計價系數的折價銷售,同時外賣硫酸銅帶走部分硫酸,在電解系統需補充相應數量的硫酸和水,以確保電解液成分、體積穩定。
經濃縮后的結晶母液含銅33g/l左右,通過誘導脫銅脫雜工藝,產出的電積銅需重新返精煉系統,回爐處理生產陽極板,再經電解精煉產出產出A級銅外售;電積脫銅過程中采用電解殘極作為陰極板進行生產,殘極占用量大,造成重復冶煉半成品多、資金占壓等諸多問題。
優化后的廢電解液處理工藝流程見圖2。

圖2 優化后的廢電解液處理工藝流程
優化后的廢電解液處理工藝特點:
(1)實現電解系統硫酸自平衡,不需要在生產中補入硫酸。
(2)用于電解液凈化的含銅28g/l以上的電解液,全部直接生產A級銅產品,不僅電積銅、含銅物料1、黑銅板等重復冶煉的半產品大幅較少,而且物料轉運量也大幅降低。
(3)硫酸銅生產工序取消,整個電解大系統電解液凈化工藝流程縮短,生產成本大幅降低。
新工藝已投產運行1年,各項技術經濟指標全部達到預期目標,以年產45萬t陰極銅計算優化前后優化前后副產品產出對比見表1。

表1 優化前后副產品產出對比表
(1)年可取消粗硫酸銅6500t產量。
(2)電解車間生產不再消耗硫酸,年可節約硫酸量1400t。
(3)年可增產A級銅產品4539t,電解車間年可減少電積銅產量3165t。
(4)改造后,工藝流程大幅縮短,電解脫雜工序殘極占壓量、運輸費用降低,同時銅回收率提高了0.45%,改造后節約費用超過300萬元。
原有廢電解液處理流程及后續生產工藝流程長,重復冶煉半成品過多,同時隨著硫酸銅市場的飽和,造成生產成本過高;本文提出了全新廢電解液處理工藝,新工藝通過增加變頻式循環泵,改變了電解液原有循環方式,縮短了處理工藝,提高有價金屬回收率;減少半成品的重復冶煉和資金占壓,陰極銅生產成本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