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利明
(甘肅省建設項目咨詢中心有限公司,甘肅 蘭州 730070)
礦山安全風險識別的實際辨識對象為,礦山資源開采過程中,生產期間的安全事故,以及人員的健康損害事件在發生時,對礦山整體安全造成的“風險組合”。礦山安全風險的特性可分為可能性、嚴重性兩種。其中風險可能性代表著安全事件產生的概率,而風險嚴重性則指代安全事故、事件發生后,對人員、經濟的損害程度。在國家大力倡導安全生產、可持續發展的今天,礦山安全風險的科學、有效管理,已經成為礦產資源開采相關企業的普遍需求[1]。再者,加強礦山安全風險,能夠減少礦山生產期間安全事故產生次數,進而在相關企業風險管控中,保障礦產資源安全開采,實現該企業內部資源的優化配置。但是在排查礦山安全風險點時,相關人員還應針對各危險源、風險類型展開識別,進而保障礦山風險管控的分級化、規范化。
第一,人員風險。企業在風險防控中,需全面審查核心崗位人員的個人素養,及其職責內容,以及作業人員對礦區工作的適應度。同時判斷礦區安全培訓、常識教育,在人員培養中是否符合安全風險防控要求。以及相關人員在日常作業中,有無不良習慣,危險識別或處理能力等。第二,設備風險。針對設備風險的辨析,要求企業綜合分析礦區器械、設備和工種作業的匹配度,以及設備性能參數是否標準。并且礦區人員在設備操作時,其操作方法、熟練程度能否在設備功能的展現中保障其安全性。第三,環境風險。由于礦山資源開采中,較多作業所面臨的生產環境較差,易于產生環境風險,進而誘發安全事故,造成安全風險。因此在環境風險識別中,相關企業應主動考察作業人員對環境中,潛藏的危險因素的掌握及預防情況。并分析環境風險防控措施、用品、設備使用的有效性。第四,管理風險。礦山管理風險的識別方式,在于相關企業對生產條件、安全制度、生產技術、作業體系的高效掌控。從而在健全的安全風險管理體系中,推進礦山安全風險的清晰化,為風險綜合防范奠定基礎。
礦山安全風險分級指相關企業在明確的危險源判斷中,利用合理、科學的風險識別措施,對礦山生產期間的風險展開定量、定性分析,進而在安全風險等級的明確中,展開風險分級管控[2]。基于不同的安全風險評價模式,風險分級內容會存在一定差異性。比如在以顏色對安全風險分級處理時,可采用5級風險分級方法,將其分為“紅”、“橙”、“黃”、“藍”等級別,其中最高風險層級為紅色,風險最低的層級為藍色,如圖1所示。在評價、管控礦山安全風險時,相關人員可以此為標準,對風險處理及時性做出決策。礦山安全風險管控則是指相關企業根據礦區風險各級別、管控力度,以及管控措施的難易程度分析各層級安全風險的管控方式。相關企業根據已明確的風險等級,將公司、部門、班組、車間等風險點的安全事故管控責任落實。從而在具體管控措施的實踐中,對礦區生產中的工程技術、個體防護、應急處理、培訓教育展開全面管理。

圖1 礦山安全風險分級示意圖
為確保礦山安全風險管控的全面性、有效性,相關企業應建設礦山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為降低安全風險產生概率,制定科學化風險控制手段奠定基礎。但是企業在制定風險管控措施時,還應確保風險管控方法的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以及經濟合理性。而在礦山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建設中,相關企業應對工程技術應用方案、培訓教育、危險源判定、解決方案選定等工作要點進行分析。
除此之外,相關企業應集合礦山開采作業的實際情況、風險點區域位置以及安全事故產生因素,對安全風險進行評價分級工作。同時建立能夠有效、完善的礦山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以此落實企業安全風險主體責任,推進企業安全風險的信息化管控建設[3]。對此,企業為保障風險層級評價的標準化,保障企業的安全生產質量,還應以風險分級管控體系為指導,促進礦區生產、作業的良好及平穩開展。具體來說,礦山企業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在具體建設時可通過以下內容完成。
在建設礦山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時,企業應成立安全風險防控的組織機構。對此,相關企業應根據各部門生產、管理職能,成立專項工作組。主要負責礦井上、井下、礦區內部的風險防控方案制定、安全管理等工作。并且在組織人員職責明確后,熟悉安全風險分級、識別、防控方法,同時在以往事故調查分析中,明確風險產生因素。
進而在礦山日常作業中,對安全風險展開全過程、全方位的防控。例如礦長在礦山安全風險管控體系中,屬于組織機構的領導人,需要組織、協調、歸納安全生產要點。每季度末期,對下一季度生產任務進行布置,重點強調人員對粉塵、瓦斯、粉塵等安全風險危險源的評估與辨識。
風險管控方案是礦山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建設的核心內容,相關人員在編制風險管控方案時,需梳理安全風險的工作要求、基本原則,以及安全生產計劃。同時結合風險分級評估方案,對礦山重點區域進行實地勘察。在風險因素、企業安全管理實況中,匯總風險管控方案實施時,作業人員的具體工步驟,如圖2所示。結合安全風險管控方案,相關人員還需計算、分析安全風險分級標準,以及特殊作業現場的風險管控力度。

圖2 礦山安全風險管控步驟圖
在落實礦山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措施時,相關人員可設計形象化、系統性管控手冊,對外公布礦區內各工作階段的安全風險點,以及風險等級、類別,以安全風險的具體管控措施。在員工掌握各風險點實況、應急策略后,還應對存在安全風險的崗位,設置對應的風險管控告知卡,表明該崗位危險產生因素、結果等內容。同時對安全風險層級最高的崗位、區域鋪設報警裝置、配置應急設備、安全撤離通道。在此基礎上,在建設礦山安全風險管控體系時,相關人員還以制定安全風險保障措施。
首先,根據礦山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相關人員在落實具體保障措施時,應由礦區安檢科帶領,建立預防性安全信息管理,對礦井、礦山核心區域的風險信息展開自動化管理。以此實現對各安全點的風險記錄、實時監測。其次,安全風險分級管控的培訓工作,應由礦區培訓辦負責,對井下人員、地面核心崗位人員展開風險辨識方面的培訓工作。最后,為發揮礦山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的建設價值,保障風險分級管控措施的有序開展,相關人員還應在組織機構的帶領下,強化礦山安全風險管控力度。
綜上所述,為實現礦山資源的安全開采與生產,相關人員應積極建設礦山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以此在相關企業責任落實中,實現礦山安全風險的動態監測。而礦山安全風險分級管控體系的建設,需要相關企業成立風險防控的組織機構,以便于制定科學化風險分級管控措施。進而在礦山安全風險的有效預防中,提高礦產資源生產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