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hn Edwards

有前途的新技術總是層出不窮。然而難點在于,怎樣通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供更深刻的深度分析結果,或者通過積極探尋新的業務機會,從而找出有可能為企業帶來真正價值的某些工具。
IT咨詢公司EY Americas Advisory的數字化轉型領域負責人Woody Driggs指出,以前,企業可以考慮讓競爭對手扮演技術開拓者的角色,看看早期采用者是否有決心采用新技術,并承擔由此帶來的風險和成本,經受坎坷和挫折。然而,現在潮流已經逆轉了。他說:“目前,創新和顛覆的步伐越來越快,如果還是采用這種快速跟進的業務和技術策略,那么很快就會落伍。”
如今,采用新興技術來建立并保持競爭優勢變得越來越重要——但前提是,必須仔細評估潛在應用的風險和價值。本文介紹的7種方法可以確保企業所部署的任何新興技術都能實現其所承諾的好處。
Driggs說,技術項目的重點應放在提供清晰的業務價值上。他指出:“考慮到新技術的引入速度和采用速度,這一點在今天顯得尤為重要。決定采用新技術的關鍵在于它是否能夠幫助企業實現所期望的業務成果。”
專業服務公司德勤(Deloitte)首席云戰略官David Linthicum強調說,非常有必要確定能節省多少成本。他解釋說:“這不僅意味著可以節省多少硬性成本,而且還有更難定義的軟成本,比如敏捷帶來的價值,以及縮短上市時間等。”
在確定是否有價值時,還需要發現技術能夠解決的業務問題,然后確定通過解決問題而獲得的效益。Linthicum建議:“這類投資回報分析應該圍繞技術應用來展開,不管它是怎樣被宣傳的。”
在評估一項技術可能產生的業務價值時,保持務實和懷疑的態度也很重要。Deborah心肺中心副總裁兼首席信息官Rich Temple說,新技術經常被視為是萬能的。他解釋說:“要認識到,當一項技術剛出現時,它往往還不足以有效解決大多數或者所有存在的細微的工作流程問題。要從業務驅動視角去推動技術評估,而不要從技術驅動視角去推動評估。”
技術咨詢公司Fortium Partners東海岸分部的合伙人Michael Gabriel建議,每一個受新技術部署影響的IT和業務部門都應該有機會參與評估過程。他說:“通過了解哪些人受到影響,哪些人是必需的,從而可以與那些支持和/或贊助對成功至關重要的人進行合作。”
自由互助保險公司(Liberty Mutual Insurance)首席信息官James McGlennon表示,如果有機會,聽取外部意見、了解外部觀點也是一個好主意。他解釋說:“你不可能總能得到成本方面所需的信息,但通常可以深入了解人們在哪里成功地部署了產品或者服務,有哪些關鍵機會。我們試圖圍繞時間價值提出問題——產品需要多長時間才能為業務提供更多功能或者達到成本節約目標。”
IT研究分析師、出版物和行業團體提供的新興技術深度分析可能特別有用,而且常常是免費的。Linthicum指出:“我們生活在一個極易獲取信息的世界中,對任何技術缺乏了解都會導致代價高昂的錯誤。”
在制訂計劃時,定義最終目標,并建立路線圖,從而引導企業實現業務目標。國際IT治理協會ISACA董事會副主席Rolf von Roessing也是提供安全和隱私指導的瑞士公司Forfa Consulting的首席執行官,他提醒說:“企業的目標不可能總是在變。”
Driggs建議,從制訂未來倒排工作的議程開始。“先著眼于未來,然后倒排工作,確定新的核心和增長途徑。”考慮一下本企業在未來幾年可能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一旦確定并記錄了一系列未來場景,計劃制訂人員就可以開始醞釀各種想法,以驗證各種假設,并估計可能出現的時機。他說:“新興技術將在每一種場景下發揮關鍵作用。”
任何有前途的新技術都應該在最終決定采用或者不采用之前反復進行評估。計算機械協會知識發現和數據挖掘特別興趣小組SIGKDD的秘書兼財務主管Michael Zeller表示:“從小規模試點開始,然后盡快進行測試。”通過測試運行,可以在每次迭代中評估新技術的業務價值。
戴爾技術公司的首席數據官兼首席信息官Jennifer Felch表示,假設投資回報率看起來不錯,那么評估新技術的最佳方法是在接近生產或者實際生產的環境中進行試點。她指出:“我們可以查看業務計劃,也可以看演示,但除非你在自己的環境中,用自己的數據在自己的業務上大規模地進行真正的試點或者概念驗證,否則無法確定新技術的價值。”Felch建議先試點最有價值的應用情形,然后在其中添加功能,直到獲得足夠的信心和承諾,才啟動全面部署。
她解釋說:“我們發現,這種方法對時間價值和設定正確的期望都非常有價值。如果可以的話,我們會在現有解決方案的基礎上進行試點,這樣我們就能夠清楚地展示出真正的價值差異。”
數字業務平臺提供商AHEAD的首席架構師Mike Koleno建議,企業還應依賴供應商或者解決方案提供商的支持。他說:“在AHEAD,我們建立了最先進的實驗室,客戶可以與我們的認證工程師和架構師一起探索新興技術。這樣,企業客戶能夠看到新興技術的實際應用,獲得實際經驗,在安全的環境中進行測試,并開發概念驗證。”
von Roessing注意到,在評估還沒有建立重要采用記錄的技術時,內部收益率和凈現值等復雜而廣泛使用的財務指標往往毫無用處。他指出:“在評估一項新興技術時,其中會有很多猜測和直覺,最終的決定必須得到一個或者多個敢于冒險的遠見者的支持,當然還有試用者的支持。”
McGlennon說,他研究了幾個關鍵因素,包括許可成本、總體擁有成本(TCO)、支持需求、響應時間,以及在不需要重大代碼更改的情況下,一項技術的靈活性和可修改的能力。他解釋說:“在我們的基礎設施部門中,我們正在研究這些技術怎樣支持軟件實現和DevOps。”
三星研究副總裁、三星智庫負責人Sajid Sadi說,他密切關注這項技術的市場占有情況和戰略影響力。他指出,市場占有情況與潛在市場規模(TAM)相似,但也考慮了部署該技術后可能出現的其他市場變化。
他解釋說:“有些在短期內能成功,有些雖然本身很小,但通過創造內部能力而開辟了廣闊的領域。”Sadi說,戰略影響力這個指標闡明了某一技術投資將在多長時間內得到回報。他觀察到:“由于可以持續改進,因此,需要較長時間才能獲得回報的事物會有更好的效益。”
新技術極有可能必須與現有技術實現互操作。卡內基梅隆大學泰珀商學院業務分析助理教授Dokyun Lee表示,后向兼容性、員工可接受性和模塊化都是任何新技術必要的關鍵要素。他提醒說:“例如,人工智能技術或者社交媒體分析技術如果不能以可行的方式連接到現有的數據庫,那將沒什么用處。”
Zeller說:“企業往往低估了一項新技術投入運行的實際工作量。想想怎樣把機器學習整合到已經存在的老系統中。”如果在新技術出現之前無法獲得實時數據或者其他一些關鍵功能,那么解決問題可能會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
評估新技術價值的最后一步是檢查其潛在的顛覆成本。每當向IT員工、內部客戶、業務合作伙伴和其他受影響方介紹新技術時,都有必要進行充分的變更管理培訓,并提供支持。
Gabriel說:“每個人都需要了解這項技術向前發展的原因,以及對他們的影響。”忽視支持或者處理不當的支持可能導致混亂、憤怒、錯誤、工作效率低下和其他嚴重的問題。他指出:“確保及時提供支持,幫助人們解決他們遇到的任何問題,這對于接受技術變革非常有利,但前提是技術變革實現了預期的效益。”
John Edwards是一位資深的商業技術記者。他的文章發表在《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以及很多商業和技術出版物上,包括CIO、ComputerWorld、《網絡世界》、CFO雜志、IBM數據管理雜志、RFID雜志和《電子設計》等。
原文網址
https://www.cio.com/article/3528349/7-tips-for-vetting-the-business-value-of-emerging-tec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