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och故事小館

病毒的擴散比我們想象中還要快速。恐慌的環境中滋生了偏見和歧視,但也有一些溫情和高尚得以顯示出來。無論如何,那些身在海外的中國人,或多或少都在經歷一個不同往常的時期。
歧視肯定是有的。我在法國好幾年了,之前沒有感受到過這種程度的不友善。巴黎本身就是一個外國人很多的城市,所以對于不同的膚色人種包容度都算得上高。
身邊的歐洲同學會在社交媒體上轉發一些來自快手上的獵奇吃播,比如生吃活章魚、吃蛇蟲鼠蟻的等等,這就是他們眼里的中國人的日常吧。當然,我身邊有比較好的朋友,他們對我很熟悉,也很善意,知道我不是“那樣”吃東西的,我也不需要對他們解釋什么。
和朋友也會聊起這件事,他們引用了當地媒體的一個新聞標題《冠狀病毒令法國的納粹與種族歧視思想復燃》(大致這個意思),可以視作媒體對于這個現象的一種關注。
前兩天,我去搭乘地鐵,有位女士喝得非常醉,就一直用法語沖著我說:“我不是種族歧視者,我很喜歡中國人。”身邊人一直在喝止她。這件事本身很微妙,因為發生在歧視已然存在的大環境里,她的這番表白顯得有點欲蓋彌彰的意思。當然,她只是喝醉了而已。
我是武漢人。
我在圣誕假期的時候回了一次家,那時候已經隱隱約約聽說了一些關于新型肺炎的消息,出門已經開始戴口罩,但是那時候遠沒有想到會發展到今天這么嚴重。
我在1月回到了美國,回美國的過程伴隨著疫情的爆發。回美國后我開始有些輕微的感冒癥狀,之后很快也好了,但自己心里也是有些害怕的,決定主動去做一個測試。
做測試的時候感到了一些區別對待。美國的醫院嘛,很多人都吐槽過,就醫需要很大的耐心。一般就是進去會需要填一張單子,然后等。但那天聽說我來自哪里之后,單子也不讓我填了,直接把我拉到單間短暫地隔離起來,醫生也是全副武裝防護好了以后才來給我做測試。等待結果的過程好像是三天,那三天還挺焦慮的。
因為在美國,這個檢測系統還不算是特別完備,所以我事先和周圍人打聽了一下這方面的訊息,以至于我要去做檢測這件事很快傳開了。歧視和污名也是那個時候來的,而且很多還來自華人圈子本身。像我們這兒,其實每年春節都會有一個華人圈子的聚餐,算是年夜飯。但這次,我就收到組織者的電話,大意是不希望我參加。并且我樓上的住客也被阻止參加了,他們就有點怪我拖累了他們的意思。
其實我是有點生氣的,因為我其實沒有什么明顯的癥狀,主動去做檢測也是本著一個對大家負責的態度,怎么反而來怪我拖累他們呢?家鄉爆發疫情,我也不想的呀。
倒是外國朋友比較友善一些,比如身邊美國和印度的同事,就會安慰我,問我家里有沒有什么可以幫上忙的地方之類。當然他們也會批評國內當地政府的不作為,這個可能和他們一直以來的政治觀念有關系。
我在伯明翰工作,目前這里的情況還好,因為我工作的關系,身邊的同事都是英國本地人,他們更多的是抱著惋惜的態度,對我們國家正在經歷的一切表示同情。
不過英國確實是存在疫情期間歧視的案例,今天在謝菲爾德的群里看到,一位中國女生因為在學校戴口罩,被三個人惡意攻擊了。其實在英國各個城市都有種族歧視的和戴有色眼鏡的人,他們可能本身就對亞洲國家抱有惡意,有了這個疫情之后,他們就拿這個事做文章來進行惡意攻擊,歧視留學生。不僅僅是留學生,可能你是亞洲面孔,他都會帶有歧視。
我研究生同學,老家是湖北的,從留學開始已經有一年半沒有回過家了,現在在諾丁漢市中心的一家化妝品專柜做兼職。她的情緒也比較穩定,雖然家里已經有人被隔離了。我們還討論過疫情,她想自己寫下“中國加油”的字條貼在專柜旁,告訴大家正在發生什么,鼓勵留學生們,鼓勵中國人。
我加了一個“中英格蘭報平安群”,是英格蘭中部地區留學生建的。我記得當時在諾丁漢,有一個從武漢回來的同學,有發熱癥狀也不敢去醫院看,就自己呆在宿舍里。群里的同學擔心他的安全,希望他能主動聯系NHS(英國國家醫療服務體系)去做個檢查,后來檢查之后沒有問題就回家了。
有的英國同事會好奇問我吃不吃蝙蝠,我會耐心給他們解釋說這在中國并不是普遍行為,但吃野味的行為也確實存在。我希望盡可能客觀地把事實告訴他們,讓他們了解中國。
我在北海道讀書,北海道剛剛確診了一位新冠患者。雖然春節也盼著回國,但這個春節我們既不敢回家也回不了家。
北海道并不大,更別說札幌。身處在札幌這個小地方,確診病例的消息一傳出來,口罩和酒精消毒液幾乎就脫銷了,然后開始限購。
中國留學生忙著通過各種渠道購買口罩寄回國,線下店鋪的口罩基本都賣完了,還有通過各種日本境內的電商渠道購買口罩寄回國的,以此支援祖國。
日本的媒體對這次疫情格外關注,這兩天電視新聞里幾乎滾動播出疫情的動向,包括中國疫情的最新消息。日本官方雖然宣布“不會公布新型肺炎患者國籍”,但日本不少媒體依然會報道患者的國籍。
另一件頗為吊詭的事情是,日本網民對這件事的態度和言論非常激進,大多是“禁止中國人入境”、“都是人為的災難”……但在現實生活中,盡管日本人日常也常會戴著口罩,非常注意公共衛生,而這次,對于可能潛伏在身邊的病毒,比起中國人近乎全員“全副武裝”,日本市民此時卻顯得沒那么“上心”,甚至看不出一絲緊張感。
前天我監考北海道大學的本科生期末考,幾乎沒有學生佩戴口罩,監考的中國人都戴了。一個中國朋友還送給一個日本監考老師,提醒他注意防護,日本監考老師笑了笑把口罩裝進了口袋里。
還有一件讓我觸動的故事,有個中國留學生朋友在一家日本酒店前臺做兼職,他看到武漢來的游客沒有戴口罩做防護措施,因此想送幾個口罩給他們,卻被日本上司拒絕了。理由是:避免給顧客造成酒店歧視他們的錯覺!日本平時也有人喜歡戴口罩,他們的理由很“日式”:避免自己咳嗽打噴嚏給別人帶來困擾。而在國內,戴口罩的理由更多的是“保護自己”。
總之,疫情面前共同面對,總相信溫暖更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