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丹丹
在這個疫情蔓延至全國所有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春節假期,在這個確診人數已經超過非典的春節假期,在這個超長的、悶守在家里的春節假期,每個人都經歷了慌亂、緊張、惶恐、驚疑,甚至沮喪的心路歷程。而一位84歲老人的幾次露面,卻如同定海神針,給慌亂中的人們以鎮定和希望。
他就是鐘南山。他集醫生、院士、知識分子、技術官員、敢言者、全國人大代表、非典功臣等諸多身份于一體。17年前,他的名字在披露非典疫情瞞報情況時橫空出世,為世人所熟知、所敬仰。積17年聲望與風骨至今,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到來時,人們對他的情感,已經深厚到必須由沉甸甸的四個字來表達:國士無雙。
正如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在《論中國》一書中寫到的:中國人一直都是幸運的,他們總是被最勇敢的人保護得很好。這一次,鐘南山和17年前一樣,還是最勇敢的人之一。
鐘南山不是一個喜歡出現在媒體上的人。他覺得年齡漸長,時不我待,還有大量的科研、太多的病人需要他,他的一分一秒都太寶貴了。但是,社會責任、俠骨仁心,也是一個醫者的擔當。這一次,在需要他的時候,他毫不猶豫站出來,最早在鏡頭前對疫情提出警告:肯定人傳人。
就這5個字,字字千鈞。那是1月20日,離除夕只有4天了,越來越多的人踏上歸途。武漢市1月18日、19日兩天新增病例136例,北京、廣州也出現了病例。可這種疫情此前并沒有引起人們太多重視,武漢市衛健委的早期通報稱“沒有人傳人的明顯證據”“有限傳染”等。面對突然增加的患者和外擴的疫情,很多人措手不及,疑慮不安,各種各樣的消息滿天飛。此刻,人們需要一位敢于直言的醫學權威來一錘定音。
這個人,只能是鐘南山。當晚,白巖松在央視的新聞直播中連線鐘南山。兩鬢染霜、目光堅定的鐘南山再次說了實話,“肯定人傳人”。鐘南山的這段采訪瞬間傳遍各大媒體和社交網絡,人們對疫情的重視程度立即變得不一樣了。前一天在各大機場、火車站等人流密集區還看不到幾個人戴口罩,第二天再出行,很多人已經用口罩把自己捂嚴實。對于阻斷病毒傳播,這無疑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鐘南山還在采訪中提醒所有人盡量不要去武漢。人們那時還不知道,他自己已經在1月18日晚去過了武漢,了解疫情。直到一張他坐在去武漢的高鐵餐車上睡著的照片流傳出來,人們再一次紅了眼眶,為這位84歲的老院士而動容。
鐘南山的忙碌從媒體報道的行程中可窺一二。1月18日,星期六,還在廣東省衛健委開會的他接到通知,得馬上趕往武漢。時值春運,買不到機票,助手匆匆幫他回家收拾東西,直接到會場會合后便趕往廣州南高鐵站,擠上了傍晚5點多前往武漢的高鐵。臨時上車的鐘南山被安頓在餐車一角。一坐定,他馬上拿出文件研究,實在太累了才閉上眼睛休息一會兒。晚上快11點,抵達武漢的鐘南山直接在住處聽取武漢方面的情況。
第二天上午,他開完會就馬不停蹄地來到疫情風暴中心——武漢金銀潭醫院和武漢疾控中心了解情況,中午來不及休息,下午開會到5點,又從武漢登上飛往北京的航班。到達北京,他馬上趕往國家衛健委開會,回到酒店,已經凌晨兩點。才睡了4個小時,早晨6點,鐘南山就起床了,看文件準備材料,參加全國電視電話會議、新聞發布會,晚上和媒體直播連線。
從那時開始,武漢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鐘南山在接受采訪時談及武漢,也一度紅了眼眶,聲音沙啞:“全國幫忙,武漢是能夠過關的。武漢本來就是一個英雄的城市。”
鐘南山,正是給無數人傳遞信心和士氣的那個人。
“鐘南山沒說動,誰都不要動”,這是一條網友間流傳的段子,可見鐘南山的一句話于國人之重要。“90后”勸長輩戴口罩、少出門,搬出“鐘南山說的”最有效。這一切,源于人們對鐘南山無條件的信任,源于17年前那場在國人心里留下深刻傷痕的非典疫情。那年,頂住層層壓力說出真相、挽救無數性命的醫者,就有鐘南山。
2002年12月,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接收了第一名非典患者。沒過多久,疫情在廣州暴發,救治過患者的醫護人員接連感染。鐘南山臨危受命,組織專家團隊,全力準備救治方案。
進入2003年,鐘南山的三次發言,一次比一次重若千鈞,一次比一次挽救更多生命于危難。第一次是在疫情很不明確、醫護人員開始軍心不穩時,鐘南山主動提出:“把重病人都送到我這里來!”第二次是反對學術權威關于“衣原體是非典病因”的認定。當時,醫學界的權威聲音認為患者感染的病毒是衣原體,采用普通治療手段即可恢復。但鐘南山通過研究認定,不對,不是衣原體,冠狀病毒的一個變種可能才是非典的真正原因。幾天后,這一結果得到世界衛生組織正式確認。在反對權威定論的那幾天里,鐘南山經歷了人間百態,曾經親密的朋友與他疏遠,來自學術界的質疑不斷。但是,他堅持住了,避免了將整個治療方向帶入歧途。
如果說這兩次尚未引起全國關注的話,那第三次發言真正是語驚四座,震撼全國。2003年4月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鐘南山怒道:“控制什么控制?根本就沒有控制!現在病源不知道,怎么預防不清楚,怎么治療也還沒有很好的辦法,病情還在傳染,怎么能說是控制了?”他還補充說,連醫護人員的防護都還沒有到位。自此,非典疫情得到及時披露,中國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理也翻開了新篇章。
在一篇自述中,鐘南山寫下過這些話語:
“我覺得最重要的,是病人的生命。”
“我最推崇講真話,真話不一定都是對的,假話不一定都是錯的。講真話,它的可貴之處,不是在于它的對與錯,而在于是發自內心的。”
“我這樣做,有的時候的確會讓領導為難,但是我得講真話啊。”
“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
2009年,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中組部、中宣部等11個部門聯合組織評選了“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人物”,鐘南山當選。對他的評語是這樣:在抗擊非典戰斗中,他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勇往直前的大無畏精神,主動請纓收治危重病人,全力以赴地精心制定醫療方案,以醫者的妙手仁心挽救生命,顯示出了科學家治學嚴謹的作風與高度的責任感。在關系抗擊非典成敗的重大問題上,他能置自身榮辱得失于度外,力排眾議,堅守科學家的良知……
這些品質,也源于家庭的影響。1936年,鐘南山出生在一個醫學世家。父親鐘世藩從協和醫學院畢業后,又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攻下醫學博士學位,是新中國有名的兒科專家,也是著名的病毒學家。鐘南山小時候,家里常常擠滿了抱著孩子來找父親看病的家長。父親從醫院下班后,回家也繼續看病。鐘南山的母親廖月琴,則是廣東省腫瘤醫院創始人之一。從小耳濡目染的鐘南山在心里種下了學醫的種子。1955年,他如愿考取北京醫學院,踏上從醫路。
鐘南山曾在采訪中說,父親從小就告誡他講實話、講真話,這是父親的態度,也是自己的追求。在抗擊非典戰役中,面對病原體和衣原體之爭、治療方案之爭、披露疫情真相之爭,他始終堅持講實話、講真話。
(摘自《環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