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隴其
崇明縣有吳姓老人者,年已九十九歲,其婦亦九十七歲矣。老人生四子,壯年家貧,鬻子以自給,四子盡為富家奴。及四子長,咸能自立,各自贖身娶婦,遂同居而共養父母焉。
卜居于縣治之西,列肆共五間:伯開花布店,仲開布莊,叔開腌臘,季開南北雜貨。四鋪并列,其中一間,為出入之所。四子奉養父母,曲盡孝道。始擬膳每月一輪,周而復始。其媳曰:“翁姑老矣,若一月一輪,則必歷三月后,方得侍奉顏色,太疏。”擬每日一家,周而復始。媳又曰:“翁老矣,若一日一輪,則歷三日后,方得侍奉顏色,亦疏。”乃以一餐為率。若逢五及十,則四子共設于中堂,父母南向坐,東則四子及諸孫輩,西則四媳及諸孫媳輩,分昭穆①坐定,以次稱觴獻壽,率以為常。
老人飲食之所,后置一櫥,櫥中每家各置錢一串,每串五十文。老人每食畢,反手于櫥中隨意取錢一串,即往市中嬉,買果餅啖之。櫥中錢缺,則其子潛補之,不令老人知也。老人間往知交游,或博弈,或樗蒱。四子知其所往,隨遣人密持錢二三百文,安置所游家,并囑其家佯輸錢于老人。老人勝,輒踴躍持錢歸,老人亦不知也。亦率以為常。蓋數十年無異云。
老人夫婦至今猶無恙。其長子年七十七歲,余子皆頒白。孫與曾孫約共二十余人。崇明總兵劉兆以聯表其門,曰:“百齡夫婦齊眉,五世孫兒繞膝。”洵②不誣也。因援筆記之,以告世之為人子者。
【注釋】
①昭穆:左為昭,右為穆。②洵:確實。
【思考練習】
1.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遂同居而共養父母焉 ? ?共:同“供”,供養。
B.翁姑老矣 ? ? ? ? ? ? ?姑:婆婆。
C.則必歷三月后 ? ? ? ? ?歷:遍、完全。
D.老人間往知交游 ? ? ? ?間:有時。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 ?)。
A.鬻子以自給/乃以一餐為率
B.為出入之所/買果餅啖之
C.則四子共設于中堂/則其子潛補之
D.四子知其所往/并囑其家佯輸錢于老人
3.下列各句編為四組,都能表現兒子孝敬父母時考慮周到的一組是( ? ?)。
①咸能自立,各自贖身娶婦
②其中一間,為出入之所
③乃以一餐為率
④櫥中每家各置錢一串,每串五十文
⑤櫥中錢缺,則其子潛補之
⑥并囑其家佯輸錢于老人
A.①②④ ? ?B.②③⑤
C.①④⑥ ? ?D.③⑤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
A.老人的四個兒子出身奴仆,長大后都能自立,各自贖出身子,娶了媳婦,開了店鋪來謀生。
B.四個兒子一番奮斗后大富大貴,他們對父母盡責盡孝,使父母老有所樂;媳婦們也極盡孝道,關于如何安排老人的飲食,費了一番苦心。
C.崇明總兵劉兆曾把一副對聯貼在吳姓老人家門上予以表彰,對聯寫的是“百齡夫婦齊眉,五世孫兒繞膝”。
D.本文題為“崇明老人記”,然而旨在褒揚老人的四個兒子和兒媳,文末直接表明了作者鮮明的態度:為人兒女應盡孝道。
5.將下列句子翻譯為現代漢語。
(1)卜居于縣治之西,列肆共五間。
(2)分昭穆坐定,以次稱觴獻壽,率以為常。
(3)老人勝,輒踴躍持錢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