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德斌
去年年末,網劇《慶余年》熱播,但擠牙膏式的更新頻率在開播之初就遭到了觀眾吐槽,“加更”的呼聲日益高漲。于是原本為競爭對手的兩家視頻平臺為滿足觀眾的意愿,加更了,但并非免費,還取了個名號叫“VIP付費超前點播”。在上述模式下,2019年12月16日19點59分前,VIP可專享限時5天折扣價,花50元就能在更新日比VIP多看6集。兩家平臺雙雙宣稱,按此推算,2020年1月1日就可以超前看大結局。
用戶交會員費成為VIP,本身就是沖著付費視頻而來,可如今平臺來了個“費上加費”,想提前看《慶余年》,就得再掏一筆錢,還美其名曰“VIP付費超前點播”。這個收錢套路,不禁令人想起此前引起爭議的“VIP專屬廣告”,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讓你花了錢還不省心,平臺還要想方設法繼續“挖坑”,讓你再多花點錢享受“高端服務”,儼然把VIP用戶當作“唐僧肉”了。
經過多年的市場開拓,隨著知識產權保護力度加大,消費者版權意識增強,逐漸認可視頻收費模式,如今收費會員已經成為視頻平臺的主要業務。在2019年6月份,愛奇藝會員數量突破1億,其他平臺的會員數量也在快速增長,中國視頻付費市場正式進入“億級”會員時代,說明收費會員商業模式已然成熟,會員費收入占比持續提升。與之相比,廣告收入占比呈現下降趨勢,廣告增速趨緩甚至下滑,又使得視頻平臺愈發依賴會員費的增長。
幾大視頻平臺所依仗的,就是正版視頻資源以及自制劇,其中自制劇則是重中之重,借此實現差異化競爭,吸引用戶繳納會員費。由于自制劇耗資巨大,制作周期長,回報期也相對漫長,造成平臺的財務壓力非常大,為了保持競爭優勢、留住會員,平臺需要持續投資自制劇,導致至今沒有實現盈利。而在廣告收入下滑,收費會員總量增速趨緩的情況下,平臺就打起了會員費的主意,通過漲價和變相收費的模式,盡可能多收點錢。
顯然,所謂“VIP付費超前點播”,就是平臺在收入壓力下誕生的“怪胎”,挾優質自制劇的熱播效應,摸準用戶想盡快追劇的焦慮心情,不惜向用戶祭起收費“鍘刀”,狠狠地收割一大波粉絲流量。此前,《陳情令》大結局時,平臺就開啟了“VIP用戶付費30元提前看最后6集”的模式,約235萬網友購買了大結局劇集的超前點播特權。如今則更甚之,花50元只能提前多看6集,收費“鍘刀”愈來愈狠了。
表面上看粉絲為追劇、為“愛豆”埋單了,證明了自制劇模式的成功,但這只是短期利益,長期利益無法保障,反而會因體驗感下降,令用戶心生厭惡之情。而且,平臺層層收費、不斷加碼,乃是依仗手里的精品自制劇,亦反映出精品自制劇太少,令VIP會員價值大幅縮水,一旦精品自制劇斷檔,會員則將毫不留情地流失掉。顯然,平臺需要想清楚長遠戰略,將資源和精力集中在優質視頻上,不要為了短期利益而毀掉聲譽,葬送掉未來的發展前途。
(選自《齊魯晚報》)
小編有話說
從行業形勢來看,“VIP付費超前點播”反映了在線視頻行業的變現壓力。一方面,視頻平臺內容制作、版權采購等成本居高不下;另一方面,變現方式相當有限。目前在線視頻領域正面臨短視頻增長迅速、廣告增速放緩、人口紅利消失和用戶圈層細分四大挑戰。不過,除了“搶先看”之外,如何通過創造多元化的體驗,讓會員愿意為溢價付費,如何設計更受認可的會員體系,依然是在線視頻網站需要回答的問題。
適用話題
合理收費;市場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