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多
學完《琵琶行》有一道考試題,問“豈無山歌與村笛?嘔啞嘲哳難為聽”這兩句詩說明了什么?記得標準答案好像是“反映了詩人不能同人民群眾打成一片,只追求陽春白雪,對下里巴人鄙視嘲諷的資產階級做派”。老師念完答案后大笑說:可去它的吧!
學杜牧的《阿房宮賦》,其中最有名的是最后一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老師評價:馬克·吐溫說歷史不會重復,但總會押韻。咱們不要只會哀嘆前人,更要思考當下,不要等歷史的車輪再次壓過你們的身體才知道悔悟。
學李密《陳情表》,老師說:我第一次讀的時候也哭了,教了這么多年書后發現作者太聰明,晉朝以孝治天下,他便用孝來對抗忠,這是歷史上少有的人倫親情戰勝君臣大義的例子啊!孔子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他也說“父為子隱,子為父隱”,如果連家庭內部都彼此出賣遺棄,這個社會還能有什么希望呢?
學《孔雀東南飛》,老師說:你們想過沒有,焦仲卿說“故作不良計,勿復怨鬼神”,都到以死相逼的地步,為什么阿母還是不肯妥協接受劉蘭芝呢?——我私以為是“無后”的緣故。 “共事二三年,女行無偏斜”,她再怎樣漂亮,再怎樣持家,在阿母眼里就是一只不能下蛋的母雞。我們都在歌頌她和焦仲卿的愛情和反抗精神,但又有誰去深究造成這種悲劇的罪魁禍首呢?漢樂府,近兩千年了,如今的許多男男女女依然被“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教條所困擾折磨。劉蘭芝和焦仲卿死得太不值得。你們說,他們不死,可以去改頭換面浪跡天涯啊!這倒也是一種可能性,但我們學過《打漁殺家》,里面隱姓埋名的可是梁山好漢阮小七、李俊,尚且被欺辱至此,劉焦二人又能獲得安穩幸福的生活嗎?
學莊子《逍遙游》,老師說:有沒有誰讀過金庸的《天龍八部》?我知道班主任會沒收武俠小說啊,但寒暑假還是不妨去看看。《天龍八部》里最厲害的是哪派?啥,你們說是少林的掃地神僧?好吧,他的確厲害,但真正首屈一指的,逍遙派毋庸置疑。我要是能穿越回去,長生不老倒不奢求,第一件事就是讓他們給我把近視眼治好嘍。逍遙派“逍遙”二字哪里來?就是從莊子這篇來的。所以你們讀不懂很正常,畢竟道行淺。但多讀幾遍總會有自己的感悟,譬如我,我就想莊子為什么會這么逍遙啊,官都不做,窮也自得。你們不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小小的一個學校都是刀光劍影,每次我覺得心不平氣不和,就讀一遍《逍遙游》,咱畢竟是讀莊子的人,“鯤之大,不知其幾千里也”,“鵬之背,不知其幾千里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絕云氣,負青天”,不能同那些“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一般見識對吧。可我也有自己的煩惱,雖然我心平氣和了,可卻沒辦法讓老婆心平氣和,每次獎金少了,回家是要挨罵的。所以你們還是要為爭取自己的權利而努力奮斗!
畢業這么多年,高中的語文課還是讓人難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