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鴻
這是一部很有意思的校園小說。作者通過D大學A03寢室幾個同學的故事,寫出了當下一些大學生的心態,也反映了一定的社會問題。讀罷小說,掩卷沉思,讓人不得不對我們當前的教育、對社會、對人生做些思考。
一段時間以來,拜金主義思潮滲透進一部分人的骨子里,以致讓部分人不能把握自己。金錢卷走了一些人的思想,卷走了一些人的人格,甚至卷走了一些人的靈魂。
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應該說比貧窮更可怕。
當然,現實社會中,金錢對人們的生活質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人們在賺錢的時候一定要牢記兩個字:良心!我們不能昧著良心去賺錢,更不能為了金錢六親不認。如果為了金錢而搞得眾叛親離,試問,你的錢再多又有什么意思呢?
曾經有人問我:現在有些人為什么這么浮躁?我沒法回答。因為“浮躁”這個詞是廣義的,分為生活上的浮躁和精神上的浮躁,但無論是哪一種浮躁,都會讓人難受,甚至會做出出格的事情。
小說反映的問題可謂深刻,觸角可謂獨特,故事情節安排合理,人物性格鮮明,容易為讀者所接受,但在語言和手法運用上尚須提高。譬如小說的第一部分,開始就介紹學校,然后介紹同學,這樣的寫法有點像流水賬。當然,作為小說中不可或缺的角色,這些介紹是必要的,但換個方式去寫可能更好。
一部好的作品,應該在開頭便能抓住讀者。現代人的生活節奏那么快,誰愿意拿出時間聽我們啰唆?這一點,希望能引起作者的注意。
其次,是作者語言運用的問題。文學作品的語言始終是作家們所特別注意的,從杜甫的“語不驚人死不休”,到魯迅先生的“竭力將可有可無的字、句、段刪去,毫不可惜”,無一不證明古今文學大師對語言的重視程度。一部作品,不要存在許多可有可無的話,也不要大量使用方言。要知道,有些方言地域性較強,外地讀者可能看不懂。小說不是民間文學,即使是民間文學也盡量使用大眾接受的語言,非使用不可的地方性語言是必須加注釋的。
文學作品允許虛構,但要虛構得恰到好處,要天衣無縫。小說寫作的過程是作家對生活對文字駕馭的過程,是對作家人生取向的檢驗,來不得半點兒馬虎。大凡寫長篇小說的人應該都具備一定功底,這個功底不僅僅指文字功底,也指生活的積累,只有功底深厚了,才能讓你筆下的人物活起來,才能讓讀者有身臨其境的感覺。
讓讀者與你筆下的人物同哭同樂,達到這樣的效果,你的作品才是成功的。
小說的生命力取決于作者的價值取向和付出,更取決于讀者的認可。我們相信,只要楊凡繼續努力,寫出的作品一定會更精彩。
(責任編輯 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