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截至目前,全球已有208個國家和地區出現確診病例。而除了確診病例數的不斷攀升,近段時間全球圍繞口罩這一防疫期間“硬通貨”的紛爭也未曾消停,盡管各國對于公眾有無必要佩戴口罩還存在分歧,但是口罩爭奪戰已搶先開打,且矛頭多次指向美國。在美國攔截法國向中國購買的口罩,又禁止本國3M公司口罩出口加拿大和拉美市場之后,德國官員3日亦炮轟美國在泰國曼谷機場“截胡”原本計劃運往柏林供當地警方使用的20萬個N95口罩,并形容這是“現代海盜”行徑。而巴西從中國進口的呼吸機在經美國邁阿密轉運時,也被美國扣下。
3月初,法國政府依照此前頒布的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緊急法令,于里昂境內臨時征用了瑞典跨國企業默恩里克從中國購買的400萬個口罩。按照原計劃,這批口罩中一半將被送于意大利和西班牙,剩余的約100萬個口罩會運送至瑞典,另外的100萬個則計劃留在法國。瑞典外交大臣林德在4月3日接受采訪時指出,法國的征用舉措事實上違反了歐盟的基本原則及法瑞兩國于2017年簽署的雙方戰略伙伴關系。據悉,經過瑞典外交人員與法國政府長達數周的交涉后,其中一半的口罩已被法方放行。
更早些時候,據意大利當地媒體3月13日報道,意大利戈爾多納市一家名為“Dispotech”的公司從中國購買的83萬個口罩在德國遭到了攔截,這批口罩本計劃主要用來捐贈給意大利的醫院和民政部門。但由于德國政府在3月4日發布了醫療器械出口禁令,導致這批口罩滯留在了德國。德國此前還曾攔截24萬個瑞士進口的防護口罩。
盡管不少國家在攔截他國醫療物資上都有“黑歷史”,但美國近期頻繁惹怒各國的爭搶行為,還是最引人注目。尤其是隨著美歐國家“口罩大戰”的頻繁上演,美國媒體也在擔憂:美國政府正在將盟友往外推。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洲研究所所長崔洪建表示,面對疫情,美國本應與盟友加強合作,而如今的“口罩大戰”再次證明特朗普政府奉行的“美國優先”政策貫穿始終,不管在任何領域,美國政府都一切以美國的利益為上。此次的防疫矛盾,很可能會使美歐關系雪上加霜。
疫情發生以來,在各國口罩供給不足的情況下,中國制造的口罩成了“搶手貨”,而中國也一直在不遺余力地為世界疫情防控貢獻自己的力量。3月31日,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在記者會上透露,中國政府已向120個國家和4個國際組織提供了包括普通醫用口罩、N95口罩、防護服、核酸檢測試劑、呼吸機等在內的物資援助。此外,已有30個國家和2個國際組織同中方出口商簽署了包括口罩、防護服、核酸檢測試劑在內的商業采購協議。
(據中新社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