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1日,英國政府公布了兩名疑似患者的檢查結果為陽性,這一消息力壓“英國正式脫歐”的新聞,占據了諸多報紙的頭版頭條。那時,喝著科羅納啤酒的老外們,還不太清楚新型冠狀病毒是什么。
隨著疫情的蔓延,報紙和電視新聞頻頻轟炸,西方人也飛快熟知了這種新型冠狀病毒,還有受病毒圍困的中國人。雜貨商店里的口罩被搶購一空,連裝修用的防塵口罩也沒有剩下。面對絡繹不絕的顧客,店主們貼出了“口罩賣光”的告示,還特意加上了中文。
地鐵站和公交車里,中國留學生變成了行走的“危險品”。地鐵站門口,曾有一位金色頭發的外國女人指著戴口罩的中國年輕人,大喊:“Look,there is a Chinese guy wearing a mask!(看!這里有一位戴口罩的中國小伙!)”引來側目紛紛。另一個留學生說,他戴著口罩乘地鐵,想要去握緊扶手,卻被旁邊的人一掌拍開,讓他離遠一點。
英國人的不理解,主要還是口罩文化差異導致的。
英美口罩文化與中國截然不同。中國口罩文化與日本比較類似,本著不給別人帶去麻煩的心態,戴上口罩既能防止疾病傳播,也能在必要時保護自己。日本人在這方面特別講究,口罩幾乎是他們日常必備拍檔。我曾和一個日本女生一起吃飯,她來時戴了一個口罩,問其原因,是皮膚過敏不能化妝。而中國,防霧霾、防柳絮、防沙塵暴、防流感,口罩早就成為我們保護自己的好伙伴。
西方人則不是這樣,他們從小被醫生們灌輸——普通流感無需戴口罩,多喝熱水,提升免疫力就好了。如果是生了重病,應該呆在家里,不該出門。我問過英國的社區醫生,為什么不建議大家戴口罩?醫生的回答是:“戴了口罩,你打噴嚏咳嗽的那些病毒不就鎖在里面了嗎,怎么有利于康復呢?不要擔心,好好休息,提高免疫力。”
我問一個意大利朋友,那些生病還不戴口罩的人,你們不害怕嗎?他回答我說:不會啊,被傳染了說明抵抗力不行。這下我明白了,地鐵里那些人無視旁人打噴嚏,還泰然自若看報紙的,是因為對自己的身體有信心啊。
深究下去,西方人不愛戴口罩可能也與疫苗接種普及程度有關。以毎年最常見,影響也最大的流感為例,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的數據,美國地區17歲及以下兒童的平均接種率是60%,18歲以上的成年人接種率是45.3%。英國公共衛生部數據則顯示,英國地區65歲以上的人口有72%接種疫苗,兒童接種疫苗率為44.9%,孕婦接種疫苗率為45.2%。
相比之下,根據中國國家衛健委的數據,中國民眾目前流感疫苗接種率僅為2%。
口罩文化的差異,帶來了誤解,為了消除誤解,也有一些人開始發聲。
法國是歐洲地區感染人數最多的國家之一。1月26日,法國媒體發表一篇不友善的文章,配圖是一位戴口罩的亞裔女生。很快,一位亞裔女性在推特上發表了一個話題,# JeNeSuisPasUnVirus(法語:我不是病毒)。有位同學在評論區寫道,“病毒沒有國籍,最嚴重的病毒是歧視。”很快,數以萬計的人加入這場反岐視的戰役中,為自己的行為正名。
有人提起鍵盤捍衛自己和國家的尊嚴,也有人走上街頭呼喚理解。2月2日,一名年輕人戴著口罩,用圍巾蒙住雙眼,佇立在意大利佛羅倫薩街頭。旁邊一塊板上,用中英意三種語言寫著:“我不是病毒,我是人類,請消除偏見!”很多人停下腳步,摘下他的口罩,給他結實的擁抱。
文化差異筑起的堅冰,在一個個溫暖的擁抱中逐漸消融。
(摘自《看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