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12日,華某駕駛小型客車在交叉口右轉彎時與同向直行的李某駕駛的電動自行車發生剮蹭,造成兩車車損及李某受傷的交通事故,但華某在事故發生后駕車離開。交警部門責任認定:華某駕駛機動右轉彎時未讓直行的車輛先行,應負事故全部責任,李某不負事故責任。華某駕駛小型客車向保險公司投保了交強險、保險限額為100萬元的第三者責任險及不計免賠險,事故發生在保險期間內。李某傷后住院治療111日,傷殘等級評定:評定為十級傷殘。因事故各方對賠償事宜未達成一致,遂訴至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區人民法院。庭審中,華某辯稱未察覺其所駕車輛與李某駕駛的電動自行車發生剮蹭。
本案爭議的焦點為,華某是否構成“肇事逃逸”?保險公司能否以“肇事逃逸”為由在商業第三者責任險范圍內免責?
法院認為,認定“肇事逃逸”應遵循主客觀一致原則,不區分駕駛人是否知道發生了交通事故,只要存在駛離現場行為而一概予以商業險免責,則與保險制度的初衷不符,且有失公允。本案中,華某駕駛小型客車與李某駕駛的電動自行車發生剮蹭后并駕車離開,但交警部門并未認定其構成肇事逃逸,且根據本案事故時兩車的行駛狀況,車輛剮蹭的部位、程度等,本案難以認定華某系明知事故發生而駕車駛離現場,亦難以認定華某枉顧傷者、逃避責任。
據此,法院判令保險公司在保險限額為100萬元的第三者商業責任險范圍內對李某進行賠付。
(摘自《生活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