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3日2時許,有網民在微信群里散布“搶糧食”信息并留下聯系方式。經查,王某,男,34歲,山東新泰市谷里鎮人,經營糧店。為促銷面粉、大米,編造“開始搶糧食、糧店超市都搶光了”虛假信息,王某已被行政拘留。
近日,北京大學中國農業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黃季焜在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國內權威信息顯示,不論是糧食的生產能力,還是倉儲水平,我國糧食安全是有保證的。進口糧食,只是為了調劑需求結構,滿足人們個性化、多樣化需求。消費者囤積口糧,完全沒必要,因為在今后兩三年內口糧國內供給將遠大于國內需求。
從國際來看,之前有報道小麥輸出國哈薩克斯坦已經禁止出口小麥、面粉、胡蘿卜、糖和馬鈴薯,越南暫停簽署新的大米出口合約。黃季焜指出,實際情況是,它們在3月底就已取消短期出口禁令,“但是很多媒體沒有報道后期的進展情況”。
黃季焜表示,自己與越南等亞洲國家的政府和研究部門有較密切的合作交流。他分析說,越南在3月下旬短期限制大米出口主要緣于該國今年旱災嚴重。在對水稻生產與庫存進行了1個星期安全評估后,越南政府于3月31日取消了臨時限制大米出口的政策。而哈薩克斯坦只是短期限制面粉出口,其去年小麥出口540多萬噸,面粉出口150萬噸,在全球市場占比不大。同時,哈薩克斯坦短期限制出口的只是面粉,沒有限制小麥出口;而且幾天前已經把限制面粉出口政策,改為國家可監管的出口配給制政策。而一些糧食出口大國的農業發展高度依靠糧食的出口市場,不可能出臺限制令。
在4月2日召開的商務部新聞發布會上,商務部消費促進司主持工作的副司長王斌表示,中國糧食生產連年豐收,庫存充裕、儲備充足,價格長期穩定,國際市場對中國糧食供應的影響很小。2019年中國糧食總產量6.64億噸,比2018年增加0.9%,創歷史最高水平,實現了“16連豐”。2020年糧食生產形勢總體向好,全年糧食豐收是大概率事件。
王斌說,中國口糧年均消費量為2億多噸,2019年中國小麥、玉米、大米三大主糧庫存結余2.8億多噸,完全可以實現自給自足,不進口也不會導致國內糧食供給短缺;中國糧食進口主要以大豆、粗糧等飼料糧為主,進口的大米、小麥分別只占國內消費總量1%和2%,主要起到品種串換和調劑作用。
盲目囤糧有害無益。在國家糧食安全有保障的情況下,用更高的價格把經銷商的庫存變成自家的庫存,不具備儲存條件糧食還會變質,都是個人的經濟損失。而且疫情尚未結束,雖然多地連日零新增,但不能放松警惕,扎堆搶購仍有聚集性風險。更重要的是,瘋狂搶購如同銀行遭遇擠兌,會擾亂正常供給安排進度,本來充裕的物資供給也可能出現暫時性供給緊張、價格短暫上漲。這種對正常市場秩序的沖擊,通過價格傳導,最終傷害的還是終端消費者和種糧農戶的積極性。
(綜合新華社訊、《中國科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