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臻,謝成虎
(甘肅省甘谷縣農業農村局,甘肅甘谷741200)
油菜(Brassica napus L.)屬十字花科蕓薹屬兩年生油料植物,俗稱菜籽、麻油菜籽等。一直是甘谷種植的主要油料作物,其最具經濟價值的產品為籽粒,含油量為40%左右,莖稈、果莢、油渣可加工成養殖飼料。甘谷油菜種植以白菜型油菜為主,歷年種植7000hm2左右,主要分布在海拔1300~2000m 的南北山區,土壤以黑壚土、黃綿土、淀淤土為主;主栽品種有天油5號、天油6號、天油7號、天油8號、天油10號、天油12號、甘油1號、延油2號等。截至2018年,甘谷農村建成戶用沼氣池2.9萬多口,沼肥來源較廣,為了達到沼肥施用的良好效果,力求獲得顯著的經濟、生態、社會效益,在甘谷縣北前山半干旱區進行了油菜種植沼液噴施適宜濃度篩選對比試驗。現將其結果總結如下。
試驗設在甘谷縣八里灣鎮馬耳峪村梯田地,位于東經105°19′42″、北緯34°49′56″,海拔1520m,土壤為黃綿土,肥力中等。
供試冬油菜品種:白菜型油菜天油7號;試驗肥料:甘谷縣新興鎮福慶養殖小區沼氣池中充分發酵腐熟的沼液。經測定:沼液中養分含量全面,含全N:0.86g/kg,速效N(銨態N):408mg/kg,速效P(P2O5):55mg/kg,速效K(K2O):750mg/kg,沼液中還含有Ca、Mg、S、Cu、Zn、Fe、B、Mo等中、微量元素營養成分。
試驗類型為復合因子四水平試驗,設4個處理,即處理1(CK):不噴施,沼液濃度為0;處理2:沼液噴施濃度為25%;處理3:沼液噴施濃度為50%;處理4:沼液噴施濃度為100%。試驗共設12個小區,每一小區面積為6m×5m,面積30m2,3次重復,隨機排列。于2017年8月20日按行穴距30cm×(16~17)cm 全膜覆土點播種植。用種量6kg/hm2。沼液按處理噴施3次(每一小區保苗1200株),分別于2018年3月20日、4月10日、4月30日9—11時均勻噴霧,不滴水珠為宜。
待油菜蠟熟期(5月20日左右),按小區測定株高、結莢數,自然風干后測定單莢籽粒數、千粒重、小區產量,通過數據記錄進行統計分析。
從表1可以看出,株高噴施沼液處理較CK 增長2.0~4.5cm;單株結莢數噴施沼液處理較CK 增加3~6個;單莢籽粒數噴施沼液處理較CK 增加0.21~0.73粒;千粒重噴施沼液處理較CK 增加0.01~0.03g。株高、單株結莢數、單莢籽粒數、千粒重4項指標噴施沼液處理較CK 均有較為顯著性狀表現,尤以噴施50%沼液處理性狀表現相對突出,且25%和50%的沼液處理呈增量狀態,100%的沼液處理相對呈減量狀態。

表1 不同濃度沼液噴施對冬油菜性狀的影響
從表2可以看出,平均株產噴施沼液處理較CK增加0.26~0.65g;小區平均產量噴施沼液處理較CK增加0.31~0.78kg;折合產量噴施沼液處理較CK 高103.33~260.00kg/hm2,增產率4.50%~11.32%。平均株產、小區平均產量、折合公頃產量3項指標噴施沼液處理較CK表現均較為顯著,尤以噴施50%沼液處理表現突出,且25%和50%的沼液處理呈增量狀態,100%的沼液處理相對25%和50%的沼液處理呈減量狀態。

表2 不同濃度沼液噴施對冬油菜產量的影響
從表3可以看出,噴施沼液處理較CK 增值516.7~1300.0元/hm2,處理3最高,處理2次之,處理4居第三位。噴施沼液處理較CK 增值明顯,25%和50%的沼液處理顯著高于100%的沼液處理。

表3 不同濃度沼液噴施對冬油菜產值的影響
通過綜合歸納分析,得出試驗結論:25%和50%的沼液處理較不噴施增產、增值顯著,在油菜生產葉面噴肥技術使用上具有較大的推廣價值;50%~100%沼液噴施濃度選擇還需經過試驗,進一步研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