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津麗,張 碩,李小江,張 瑩,賈英杰
(1.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天津 300381;2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天津 300250)
癌性疼痛是指由腫瘤引起的身體疼痛以及在腫瘤治療過程中發生的疼痛,是晚期腫瘤患者最常見和最痛苦的癥狀之一,癌性疼痛在晚期惡性腫瘤中的發生率約占70%左右[1]。疼痛目前已成為第五生命體征,也是患者第一大心理負擔,因此如何有效快速地控制癌痛是目前亟需解決的問題。目前,臨床中癌性疼痛的主要治療方法為世界衛生組織(WHO)提出的“三階梯藥物止痛方案”,其鎮痛療效較為確切,但不良反應較多,且具有一定的成癮性和耐藥性,因此,應用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2]。中藥外治法在治療癌性疼痛中具有毒副作用小、療效確切、無成癮性的特點,在臨床中應用廣泛[3]。本研究應用中藥軟堅止痛膏聯合WHO三階梯鎮痛方案,觀察其對癌性疼痛患者的止痛效果及臨床療效的改善情況。現報道如下。
本研究選取2017年6—12月就診于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科的患者,經臨床或病理診斷為惡性腫瘤并伴有癌性疼痛,預計生存期≥3個月。共計納入84例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42例,對照組42例,其中輕度疼痛42例(治療組、對照組各21例),中重度疼痛42例(治療組、對照組各21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 1。

表1 患者年齡及性別比較Tab.1 Comparison of age and sex of patients
1.1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年齡≥18歲,性別不限,符合國際抗癌聯盟(UICC)腫瘤診斷與癌痛診斷標準,預計生存期≥3個月。2)有明確且固定的疼痛部位,皮膚無破潰,局部無紅腫發熱。3)無嚴重肝、腎、心血管系統、呼吸系統、造血系統疾病。4)無精神類疾病。5)治療方案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對阿片類藥物或解熱鎮痛藥物過敏者。2)全身性疼痛或腦轉移腫瘤引起的頭痛者。3)有不明原因的皮疹或皮膚潰爛者。4)對外敷藥物過敏者。
1.2 治療方法 84例患者均按照WHO三階梯止痛原則和美國國立綜合癌癥網絡(NCCN)成人癌痛指南進行口服或肌肉注射即釋嗎啡進行滴定,24 h后轉化為緩釋阿片制劑口服,出現爆發痛時予以即釋嗎啡滴定。治療組在此基礎上給予軟堅止痛膏(木鱉子、蜈蚣、大黃、姜黃、冰片等藥物組成)外敷。
軟堅止痛膏用法:用溫水清潔擦拭局部皮膚,將軟堅止痛膏貼敷于疼痛部位,每個部位貼敷6 h,每日1次,7 d為1個療程,觀察2個療程。
1.3 觀察指標 1)主要觀察指標:治療前后采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進行評估。0分:無痛;1~3分:有輕微疼痛,能忍受;4~6分:患者疼痛并影響睡眠,尚能忍受;7~10分:患者有逐漸強烈的疼痛,疼痛難忍,影響食欲和睡眠。疼痛評分減輕3分為有效。2)次要觀察指標:兩組患者每周出現爆發痛次數;首日、全程等效嗎啡消耗量;臨床療效。
1.4 療效評定方法及標準 對納入的84例患者在治療前后進行VAS評分,評分方法應根據患者的自身感受、語言描述進行。統計兩組各項指標治療前后的數值變化。臨床療效判定標準:臨床痊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癥狀積分減少≥95%;顯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癥狀積分減少≥70%;有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癥狀積分減少≥30%;無效:臨床癥狀、體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癥狀積分減少<30%。總有效率=(臨床痊愈+顯效+有效)/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3.0統計軟件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量資料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等級資料比較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疼痛緩解程度比較 輕度疼痛者及中重度疼痛者兩組治療前VAS評分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對照組輕度疼痛者、對照組中重度疼痛者、治療組輕度疼痛者、治療組中重度疼痛者治療前后VAS評分比較,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在治療前后VAS評分下降差值比較方面,治療組輕度疼痛及中重度疼痛患者疼痛評分下降程度與對照組相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2.2 每周爆發痛次數、首日及全程嗎啡消耗量比較 在每周爆發痛發生次數方面,治療組輕度疼痛、中重度疼痛患者每周爆發痛次數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在首日嗎啡消耗量方面,治療組輕度疼痛、中重度疼痛患者與對照組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在全程嗎啡消耗量方面,治療組輕度疼痛、中重度疼痛患者與對照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 3。
表2 治療前后疼痛評分比較(±s)Tab.2 Comparison of pain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分

表2 治療前后疼痛評分比較(±s)Tab.2 Comparison of pain score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分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1;與對照組治療前后差值比較,#P<0.05。
組別 例數 疼痛程度 治療前 治療后 差值比較對照組 21 輕度疼痛 2.76±0.99 1.19±0.98* 2.04±0.74 21 中重度疼痛 7.52±1.56 3.80±1.25* 2.61±0.67治療組 21 輕度疼痛 3.09±0.70 0.47±0.60* 3.67±1.24#21 中重度疼痛 7.61±1.59 2.57±0.81* 5.04±1.68#
表3 每周爆發痛次數、首日及全程嗎啡消耗量比較(±s)Tab.3 Comparison of weekly pain outbreaks,first day and total morphine consumption(±s)

表3 每周爆發痛次數、首日及全程嗎啡消耗量比較(±s)Tab.3 Comparison of weekly pain outbreaks,first day and total morphine consumption(±s)
注:與對照組輕度疼痛、中重度疼痛分別比較,*P<0.01。
?
2.3 臨床療效比較 輕度疼痛組中,對照組總有效率為47.61%,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0.95%,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重度疼痛組中,對照組效率為52.39%,治療組總有效率為90.48%,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臨床療效比較Tab.4 Comparison of curative effect 例
癌性疼痛嚴重影響腫瘤患者的生活質量,若疼痛得不到有效控制,將會對人體產生諸多危害[4]。因此,未能控制的疼痛對身體、生理、心理方面造成損害,成為影響患者生存質量的重要因素。目前,在世界范圍內推薦應用WHO提出的“三階梯藥物止痛法”以控制癌痛,其鎮痛療效確切,但因其不良反應而限制了其在臨床中的推廣應用。
軟堅止痛膏為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腫瘤科賈英杰主任的經驗方,其具有解毒祛瘀、消腫止痛、透達病所之功效,方中以木鱉子、蜈蚣等蕩滌邪毒、息風鎮痙、搜剔深伏于里的毒瘀,大黃、姜黃等活血化瘀、通腑泄濁、解毒散結,佐以冰片,通經透氣,直達病所,全方共奏解毒祛瘀、通絡止痛之功,諸藥合用以達到標本同治之效[5]。
本研究結果顯示,軟堅止痛膏聯合WHO三階梯鎮痛方案治療癌性疼痛,可以顯著降低患者VAS評分,且聯合軟堅止痛膏治療癌性疼痛可使患者疼痛評分下降更為顯著,止痛效果更佳。在常規鎮痛治療的基礎上聯合軟堅止痛膏可顯著降低癌性疼痛每周爆發痛次數,減少全程嗎啡消耗量,并能改善臨床療效。因此,軟堅止痛膏聯合WHO三階梯鎮痛方案治療癌性疼痛優于單純西醫鎮痛治療,且可減少爆發痛次數,減少嗎啡使用劑量,更好地控制癌性疼痛,提高臨床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