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中國人民銀行啟動年內第三次降準。央行發布公告稱,為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促進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降低社會融資實際成本,中國人民銀行決定對農村信用社、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村鎮銀行和僅在省級行政區域內經營的城市商業銀行定向下調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于4月15日和5月15日分兩次實施到位,每次下調0.5個百分點,共釋放長期資金約4000億元。中國人民銀行決定自4月7日起將金融機構在央行超額存款準備金利率從0.72%下調至0.35%。
中國人民銀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把支持實體經濟恢復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注重定向調控,兼顧內外平衡,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貨幣信貸、社會融資規模增長同經濟發展相適應,為高質量發展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營造適宜的貨幣金融環境。
4月3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總干事譚德塞說,新冠疫情絕不僅是一場健康危機,各國應提供充足資金應對疫情。我們都清楚此次疫情大流行對社會和經濟造成的嚴重后果。他說,許多國家為保護人民健康而實施的限制措施對個人、家庭、社區和國家造成影響,但如果過快取消限制措施,病毒可能卷土重來,對經濟可能產生更加嚴重和持久的影響。因此,為衛生應對措施提供資金不僅是挽救生命的一項重要投資,也是社會和經濟長期復蘇的一項重要投資。
世衛組織建議各國重點關注三個領域。首先,所有國家應確保為核心公共衛生措施提供充足資金,這些措施包括發現和檢測病例、追蹤接觸者、收集數據以及開展宣傳和推廣活動。其次,各國及世衛組織合作伙伴應加強醫療衛生系統的基礎,包括向醫護人員支付工資,醫療系統應得到可靠的資金用來購買基本醫療用品。第三,所有國家應消除醫療保健的財政障礙。世衛組織鼓勵為治療新冠提供免費測試和護理,并呼吁各國政府考慮向最脆弱的家庭提供現金支持。譚德塞表示,世衛組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正致力于合作推動減免一些國家的債務,以惠及這些國家的人民和避免經濟崩潰。

4月2日,瑞幸咖啡自查后公布了一份“偽造22億元交易”的內部調查報告,承認從2019年第二季度開始,公司首席運營官兼董事劉健以及向他報告的幾名員工從事了不當行為,包括捏造交易數據。隨后,瑞幸股價迅速下跌,蒸發逾300億市值。這一造假,對國內資本信用的連帶傷害,正在逐步蔓延。
多家投行、創投人士指出,作為一家客戶端影響力如此之大的企業,瑞幸咖啡事件對正在募資的基金、籌備赴美上市的創業公司以及已上市的中概股公司等,都會造成負面信譽影響。而根據多位法律界人士透露,瑞幸事件境內追責“立法”適用但“司法審判”難,在新證券法框架下,國內監管如何“亮劍”,亦將成為標志性事件。
由于瑞幸咖啡注冊地在開曼群島,是經境外監管機構注冊發行證券并在美國納斯達克股票市場上市,境內監管機構應該采用何種方式參與到瑞幸行為的“界定”上,還有待法律體系的進一步完善。從法律規定層面來講,在新證券法語境下的法律適用沒有問題,但是在行政監管和司法審判實務的具體落實層面,尚存在一定障礙和困惑,后續需要司法部門、立法部門予以重視。
4月3日,聯合國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經濟委員會(拉加經委會)執行秘書巴爾塞納表示,受新冠疫情影響,2020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經濟將至少萎縮1.8%,不排除降幅達到3%至4%。巴爾塞納當天在一場線上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拉美和加勒比地區各國政府應緊急采取有效措施保障脆弱群體的收入和就業,例如提供失業補貼和基本收入保障,支持個體工作者和中小企業;通過財政貨幣手段應對經濟緊急狀況,如調整預算強化醫療體系,穩定匯率,保障流動性和銀行體系的正常運轉等。她說,國際金融機構應提供低息貸款,允許發展中國家暫緩償還債務。巴爾塞納建議地區各國重新思考長期發展戰略,加強地區間協作和一體化,保障重要物資供應鏈,減少貧困和不平等現象,加強地區間貿易,推動新的更可持續的發展模式。
拉加經委會是聯合國五個地區性委員會之一,總部設在圣地亞哥,其主要職能是促進拉美和加勒比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加強該地區各國之間以及與世界其他國家之間的經濟交往。

當地時間4月6日晚,意大利總理孔特在內閣會議結束后發表電視講話,宣布政府通過法令出臺一系列新經濟紓困措施,追加提供4千億歐元以保證各類企業度過難關、重整旗鼓。孔特強調,這是意大利歷史上最大規模的經濟干預措施。
孔特說,將以國家擔保貸款的形式向意大利企業提供4千億歐元流動資金,其中2千億用于幫助國內市場企業,另外2千億用于加強出口市場。加上之前出臺的經濟紓困措施中涉及的3500億歐元資金,意大利政府總共向市場注入7500億歐元,約合國內生產總值的一半。同時法令規定減免4、5月100億歐元稅收。
法令還規定將“黃金權力”法應用范圍擴大至食品、金融、保險和醫療領域,并將歐盟內部的收購行為也納入該法管轄。加強政府對意大利戰略性企業收購行為的干預,確保國家利益不會成為投機行為的目標。此外,孔特表示政府正在研究制定新的社會保障措施,幫助困難職工和家庭度過難關。
4月1日,美國兩大資管巨頭貝萊德和路博邁正式向中國證監會提交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資格審批申請,這意味著,走過22載風云變化的中國公募,即將迎來首批外資獨資公募基金。
2019年10月11日,證監會發言人宣布自2020年4月1日起,我國基金管理公司的外資股比限制正式取消。外資基金公司股比限制取消首日,總部位于美國的兩家資管巨頭——貝萊德和路博邁便提交了審批申請。證監會審批進度信息顯示,兩家公司用于提交申請的主體分別為貝萊德金融管理公司和路博邁投資顧問有限公司。
資料顯示,貝萊德為美國規模最大的上市投資管理集團,截至2019年12月31日,集團管理總資產7.43萬億美元,這些資產涵括股票、現金管理、替代性投資、固定收益投資、不動產及咨詢策略。路博邁在回應提交公募申請時稱,集團始終看好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和業務機遇,并不斷在中國加大投入。如果獲得公募業務牌照,公司將能夠更全面的發揮集團全球優勢,為中國投資人帶來成熟專業、多樣化的投資策略和管理模式,同時,積極引入海外資金,投資中國市場,大力支持上海金融中心建設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