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潔

國際奧委會確認東京奧運會將于2021年7月23日開幕后,東京街頭的倒計時電子鐘開始重新計時。
經過一番艱難掙扎,3月30日晚,國際奧委會、東京奧組委和日本政府終于宣布,2020年東京奧運會將推遲一年,于2021年7~8月舉辦。隨著新冠肺炎的世界性蔓延,日本民間和在野黨、多國領導人和專家曾多次傳遞出建議推遲舉辦的消息,但日本政府和國際奧委會一直猶豫不決,東京奧組委的態度尤其強硬,至3月18日仍堅稱沒有考慮過奧運“停擺”,3月20日日本還在為奧運圣火抵達宮城縣航空自衛隊松島基地舉行歡迎儀式。可見,推遲舉辦的決定是在關鍵時刻才最終做出的。
日本政府的原計劃是“硬扛”,一是期待主要國家疫情高峰過去、全球戰疫局勢明朗,二也符合國際奧委會和東京奧組委簽訂的協議,如要取消,國際奧委會需至少提前60天通知主辦方。3月16日七國集團舉行應對新冠疫情緊急視頻峰會后,安倍向記者表示日本將“以完整形式”舉辦東京奧運會和殘奧會,當記者追問有關舉辦時間時,安倍只是重申將“完整”實現,這表明此時日本政府對舉辦日期的態度開始有所松動。日本政府的想法,就像是在下一個賭注:如全球疫情在夏季到來之前明顯緩解,如期舉辦皆大歡喜;如果不能,再宣布推遲也不晚。日本突然轉變態度、同意給東京奧運會按下暫停鍵,主要是因為在世界疫情日益嚴峻、歐美疫情加速上升情況下,國際奧委會面臨的壓力陡增,于3月22日召開臨時理事會,商討是否做出延期舉辦的決定。當天,加拿大率先宣布將不參加今年的奧運會,并呼吁將奧運會推遲一年;隨后,澳大利亞、英國、美國、巴西等國都做出類似表態。繼續“硬扛”顯然已經不可能,推遲舉辦成了當下減少損失、規避風險的最優解。3月24日,安倍與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舉行電話會談,最終下定延期舉辦的決心。
“停辦”顯然是不能承受之重,但為何做出“推遲”決定也如此艱難?可以說,奧運會不僅承載了日本戰后記憶中的“光榮與夢想”,在當下還被寄予了恢復經濟景氣、帶動東京都以外地區發展的厚望。日本原打算讓此次奧運再次成為展現日本國力與雄心的舞臺,為此苦下血本,不料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全球大流行病擾亂計劃。
歷史上東京曾三次申奧成功。第一次是1940年奧運會,但因戰爭原因而放棄,札幌同時放棄冬奧會主辦權。
第二次即1964年東京奧運會,它被譽為“重生般的開始”——日本在戰后第19年向世界展示了在戰爭廢墟上的重建,也成為第一個舉辦奧運會的東亞國家。當時世界最高的東京電視塔、世界第一條高鐵——東海道新干線、首都高速公路、露天體育場館、因全面修繕而煥然一新的城市面貌,以及通過人造衛星在世界上首次成功進行奧運會電視實況轉播,為日本改善國際形象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1964年奧運會對日本人來說更是一次意識形態的重建。奧運會使本土的日本人第一次大規模接觸到世界各國人士,促進了日本的國際化,成為日本人重新認識自我、融入國際社會的絕好舞臺。在2011年舉行的一次“昭和時代的象征”民意調查中,排名最高的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而是1964年東京奧運會。“已不再是戰后了!”這句表達不僅出現在經濟報告當中,也成為當時的流行用語。
在一度的高速發展之后,日本在上世紀90年代經歷了泡沫經濟崩潰的傷痛,在“失去的10年/20年”之后,2011年關東大地震又給了日本沉重一擊。日本社會需要一場承載著重建和復興意義的盛大儀式。申辦2020年奧運會,日本拿出了十足的誠意,在申奧時給出的預算就是競爭對手西班牙預算的兩倍多。曾有樂觀估計:此次奧運會如成功舉辦,可以讓日本的經濟增長達到3%。因此,取消或延期奧運帶來的與其說是經濟損害,不如說是更長久的心理影響,因為日本已經為這場奧運會“孤注一擲”了七年時間。
2019年底,東京方面曾估計,本屆東京奧運會的總開支約達1.35萬億日元(126億美元),是之前公布的預算的四倍。根據各地方公開的審計報告估算,2013~2018財年日本為申辦奧運會總花費已經超過1.6萬億日元。新體育場館的修建是主要開支,且已被計入日本近年來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中。企業也為此次賽事的贊助下了血本,日本國內贊助商對東京奧組委的贊助費高達3480億日元,這還不包括豐田、普利司通、松下等巨頭對國際奧委會的贊助費。國際奧委會更是同意東京打破“一個行業一家企業”的慣例,讓眾多競爭對手出現在同一類別的贊助名單上。
日本民眾對此次奧運會的熱情也是空前高漲。目前奧運會門票已經賣出448萬張(不包括殘奧會門票),累計有820萬人次提出8000萬次的購票需求,可以說是一票難求。按照東京奧組委預算估計,東京奧運會總門票收入將達900億日元。
日本為這次奧運會傾注了太多心血,取消是不可能考慮的選項。但是推遲舉辦也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簡單。東京兩大機場——成田機場和羽田機場早已投入了大量工作來提升旅客的運載能力,日本酒店早早就開始了客房預訂和酒店翻新工作,東京奧組委提前留出了4.5萬個房間供奧運會期間使用。東京奧組委3500名員工因奧運會推遲舉辦而需要再留任12個月,人工費成本持續增加。將奧運村改造為公寓房的房地產公司也不得不將計劃推遲一年。此次奧運會的媒體服務原安排在東京國際展覽中心(Tokyo Big Sight)進行,但該場地也是東京主要的會展中心,每年舉辦超過300次的展覽。奧運會推遲舉辦將使上述提前預留的所有資源都需重新調整,甚至可能面臨無法保證使用的局面。僅重新安排上述資源,就可能需要追加數千億日元的費用。
延期一年的決定做出后,國際奧委會松了一口氣。舉辦奧運會的初衷本是促進人類和平、宣揚體育精神,但病毒帶給奧運會的挑戰是前所未有的,與以前經歷過的戰爭或自然災害都不一樣。即使日本在夏季之前可以控制國內的疫情,但是要讓來自全世界的運動員和觀眾聚集在一起,只要仍有國家存在疫情,情況就將難以預料。國際奧委會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韙”繼續支持日本“硬扛”,最終決定率先召開會議商討延期,這也促使日本方面改弦更張。但如果一年后疫情仍然不能徹底平息,奧運會還可能被迫再次推遲。對于國際奧委會和日本,推遲都不是一個容易的選項,各利益攸關方將對安全、經濟利益和排期的爭議展開艱難的對話。
與歐美國家相比,日本的疫情數據令人驚嘆。在奧運會宣布延期前東京都日新增病例不過20例,而且這是在沒有強制限制人員流動的情況下得出的。一直有批評人士指出日本始終沒有展開大規模篩檢,可能是為了東京奧運會的如期舉行,而將感染率保持在低點。在宣布奧運會延期后,日本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數量快速增加,單日新增確診病例數多次過百,再次引發外界對日本為舉辦奧運而隱瞞疫情的質疑。如今沒有了舉辦奧運會的壓力,日本新冠疫情的真實狀況才能顯現。
日本寄希望于以舉辦奧運會來證明人類最終能夠克服新冠病毒。推遲一年帶來的損失已無法避免,但正如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所說,這是為了挽救生命。于2021年舉辦的2020年東京奧運,可能將代表著全人類一同度過疫情黑暗之后重見光明的欣喜與歡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