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圣榮 馬晚晨
同盟關系是國家間關系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美國與泰國的同盟關系以安全防務為基礎,逐漸發展到雙邊經貿、文化、軍事等層面,兩國每年開展聯合軍事演習,美國向泰國提供軍事援助,泰國則為美國提供軍事基地。長期以來,美泰同盟雖然歷經波折,但依然保持著強大的生命力。在泰國巴育政府執政時期,美泰之間雖偶有齟齬,但其安全防務同盟的基礎卻從未改變。可以預計,盡管挑戰重重,美泰同盟仍將持續發展。
美泰同盟的根本基石是安全防務同盟,同盟關系始于1954年9月美國策劃簽署的《東南亞集體防務條約》(又稱《馬尼拉條約》),以及1962年3月簽署的意在加強兩國同盟關系的《泰美外長聯合聲明》。越南戰爭后,兩國同盟關系進入冷淡期。1976年駐泰美軍撤出泰國,隨后美國減少了對泰國的各項援助。冷戰結束后,美國相繼從東盟各國撤出,在東南亞地區的軍事實力大大削弱,美泰同盟呈“游離”狀態。2001年9.11事件后,在國際反恐的背景下,兩國同盟關系開始回溫,泰國堅定支持美國的反恐計劃,美國則給予泰國大量的援助。
隨著奧巴馬政府“亞太再平衡”戰略的實施,美泰同盟關系發展迅速。但好景不長,2014年5月泰國發生軍事政變,軍方領導人巴育宣布接管政權。美國認為泰國是不徹底的民主國家,單方面干涉泰國內政并對其對其進行制裁,兩國同盟關系再次陷入低谷。特朗普政府執政后,美國提出“印太戰略”,開始調整對泰國的政策,淡化雙方的政治分歧,重新重視與泰國的經濟合作與同盟關系。2019年3月,泰國進行大選,組建了民選聯合政府,雙方關系重回正軌。美國多次強調東南亞作為“印太戰略”重要一環的特殊地位,對泰國政府也十分重視,在經貿、軍事、反恐等領域強化同盟關系,美泰同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巴育時代美泰同盟的變化可分為兩個階段,2014年至2017年的“惡化期”與2017年至今的“上升期”。2014年泰國發生政變,軍方領袖巴育上臺執政,遭到美國的強烈抵制及制裁,兩國關系迅速惡化。長期以來,美國視泰國為東南亞民主模范國家,驟然政變可能會給他國形成不良示范,導致東南亞民主進程倒退,甚至促進威權主義抬頭,進而影響美國構建“亞洲版北約”。因此,泰軍發動政變之后,美國不僅取消了每年350萬美元的對泰軍事援助和一系列雙方軍事高層互訪,還強烈譴責政變,力促泰國大選,在各方面疏遠、制裁泰國。2015年兩國同盟關系惡化到了頂峰,美國不但減少了對泰國的各項軍事、經濟援助,還極大縮減了美泰之間最大的聯合軍事演習“金色眼鏡蛇”的參演人數,并曾威脅要將此演習轉至澳大利亞。泰國對此不予理會,兩國政府間關系破裂,軍事同盟關系動搖。
2017年,美國特朗普政府上臺后開始修復美泰同盟關系,美國出臺“印太戰略”以排擠中國在東南亞的實力,極力拉攏東南亞各國,尤其是“老盟友”泰國。2017年11月巴育出訪美國,美國政府與其商談的大多是兩國經貿往來,軍援軍演等事宜,并沒有催促泰國大選,也沒有在政治層面多加刁難,雙方關系開始恢復正常。2019年11月17日,泰國與美國簽署了一項國防條約,意在加強雙邊軍事同盟關系。通過經濟軍事等多方面舉措,美泰同盟關系不僅迅速回溫,而且保持穩定發展。
從本質上說,這兩個階段中最大的變化就是美國對泰國的民主政府發展方向問題越來越輕描淡寫,主動沖破桎梏,重新多方位強化兩國同盟。美國這樣做主要有下幾方面原因:首先,著眼對華競爭。近年來,中國利用地緣優勢與泰國積極發展友好關系。隨著“一帶一路”合作倡議的深入推進,中國與東盟各國的經貿合作更加深化,政治安全對話也穩步推進。面對東南亞地區的“中進美退”趨勢,美國心有不甘,更不會接受中國在東南亞“一家獨大”,于是積極調整其亞太戰略,以遏制中國、戰略競爭作為邏輯基礎進而形成各種實際舉措。中國影響力的客觀存在決定了美國對泰國只會是暫時性疏遠,面對中國的競爭終究會重新挖掘泰國的戰略價值。
其次,美國近年來頻繁“退群”,與泰國建立自貿區的談判也是一波三折,影響了美國與泰國的貿易關系,美國不得不主動采取措施及時止損,恢復美泰同盟,加強雙方的經貿往來。

2013年2月21日,美泰在泰國素可泰府舉行代號為“金色眼鏡蛇”的聯合軍演。
第三,泰國近年發展勢頭較好,在東盟各國中經濟軍事實力都名列前茅,在東盟內部的決策影響力是逐漸上升的。此外,泰國地理位置優越,地處中南半島核心腹地,四通八達,輻射能力強?;谔﹪陨淼姆N種優勢,美國不會放棄泰國這一強大的盟友。
根據同盟內部權力對比劃分,美泰同盟是非對稱同盟,存在相互制約的關系,從而使聯盟較易維持。只要美泰雙方都有較強的維持同盟的意愿,同盟管理就相對容易。美國在同盟關系中占主導地位,具有約束泰國的能力,而泰國也愿意被美國約束,通過保持美泰同盟關系換取政治、經濟、軍事等各方面的支持和援助。
因此,美泰同盟的發展雖時有坎坷,但總體而言,整體發展較為穩定,以安全防務為主的宗旨從未改變。基于此,兩國于20世紀80年代起,開展了一系列聯合軍事演習,并逐漸制度化。如“金色眼鏡蛇”“卡拉特”“對抗虎”等多項軍演。其中以“金色眼鏡蛇”最為重要,自1982年開始至今,在泰國軍隊和美國武裝部隊的主持下已堅持了38年。其目的是發展安全合作,加強參訓國之間友好的軍事關系,聯合執行任務,保持泰軍的戰備狀態。除聯合軍演外,美國還定期為泰國提供軍事援助,指導泰國軍事技術,向泰國出售軍事武器裝備,而泰國則為美國提供軍事基地,并以政治上有限跟隨美國作為回報。
隨著“印太戰略”逐步推進,美泰軍事合作在巴育時代逐漸恢復并加強。以安全防務關系為基石的同盟,使泰國增強自身軍事實力的同時也增強了國際話語權,更使美國在東南亞地區建立了“美國優先”的軍事防御體系。出于雙方共同利益的考慮,預計美泰同盟未來仍將保持穩定的發展,軍事合作也將進一步強化。但美泰同盟絕非泰國國家安全的唯一外部支撐。首先,中國崛起成為影響美泰同盟關系的一個重要變量。冷戰后泰國奉行大國平衡外交,在不影響中泰關系的情況下對美國進行有限追隨。其次,泰國的政治傳統對美式民主“水土不服”,泰國不會迅速向美式民主方向發展,現有的政治結構仍將長期延續。最后,東盟共同體建設將為泰國提供更可靠的安全機制,美泰安全防務同盟并非無可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