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薇
我身旁坐著兩名小學生,他們做著作業,聊著老師。“你覺得是學校老師好,還是補習班老師好?”“我覺得補習班的老師更好,學校老師上課好無聊。”我靜靜地聽著他們的對話,他們的假期被作業和補習班所包圍,當我問起他們,童年干了些什么時,一個個都談起自己考試時傲人的成績。
彼時我已經是一個大學生,這在長輩們看來算是成功的寒窗結果,所以我才能坐在這里輔導家里孩子的功課。
我不否認成績的重要性,但要用只有一次的童年來換取成績,我是不怎么贊同的。當我說起小時候在池塘里捉魚、稻田里奔跑、爬槐樹、夜里乘涼看星星時,我不能從他們的眼里捕捉到艷羨和向往,有的只是不解,他們會反問:“那姐姐你的成績怎么樣呢?”
難道我用了十年時間來奔放自由是錯的嗎?我也曾嘗試過補課,只是每次補課我都是中途不去,因為我認為既已在學校花時間上課,為什么還要花其他時間去補課呢?為什么還要出現補課機構這個“外掛”,成為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學生考取名校的依賴?
也許,補課真的有利于學習,但學習不是靠自覺,靠廢寢忘食地鉆研嗎?我絕不愿承認家境貧寒但學習好的孩子比參加補課花大量錢財的孩子智商高,但我也絕不愿承認我們的學生需要“外掛”才能跟得上節奏。
杯面上的白煙裊裊散去,玫瑰花苞在茶水里綻放,透明的開水被暈染,而后散發出清淡怡人的香味,經過滾燙的浸泡后露出它們原本美麗的模樣。寫到這里,我才發現握筆的手中,指上那因長年寫作業積壓而來的厚繭已經漸漸與筆身磨出默契來了。網上曾流傳手控們的一組圖片,拿國外孩子的手和中國孩子的手作對比,前者細長白,后者短粗黑,中國網友淚呼:“都是作業君的錯!”
今天是周末,思及此,我不知放假對于學生來說有什么好處,它的意義本是和家人在一起,然后享受短暫的歡樂時光。可對于學生黨來說,放假意味著每天的作業量多到讓你想上學,作業多了,學生不會認真做,這樣一來也只是徒費精神。
我每天都在趕作業,假期對于我來說不過是換個地方寫作業。我愿意相信這個世界是公平的,但也只存于我可以假裝不知曉有出身差別的時候,可以假裝不知曉高考地域差異的時候……于是,也正因為有這些習題的鍛煉和繁重的“負擔”,我們才可以擺脫當下,蛻變自己。試問家境貧寒的學生,哪個不是如杯中玫瑰花苞那樣,是經過難以忍受的“浸泡”,才得以展現自己的美,并改變周身環境的呢?
做錯的事情就如我在紙上寫錯的字,不怕不美觀,用修正帶覆蓋就好,對的字都是在錯誤的基礎上填寫的。但我認為,人最大的“錯字”莫過于隨波逐流、阿諛奉承。
我們可以隨心所欲,但不能隨波逐流。根據實際設定目標,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吧,它在最偏遠底層的角落呼喚你——當你妄自菲薄的時候,給予你力量勇往直前;當你妄自尊大的時候,尋回你走丟的謙遜;當你遺忘目標陷入迷茫的時候,請冷靜下來問自己:“我是誰?我想成為什么樣的人?我現在必須得做什么?”
然后,你就算情緒崩潰,也會繼續堅持下去,對自己好的同時,同時學會對自己狠。如此,我們便擺脫了“外掛”帶來的束縛,將自己的人生染出想要的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