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安
“你說天塌下來你會陪我,可你又如何同感我寂寞……”第一次聽王源在舞臺上唱這首歌的時候,我確實被震驚到了,他在唱歌前問臺下的觀眾:“你看舞臺的燈光亮嗎?可是我看你們很黑。”這時,我才發現原來我們大多數人都一樣,原來日落后大家都找到家,而自己沒有找到,這種體會別人也會有,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沒有人躲得掉。
前段時間,在上晚自習的我,突然接到一位好朋友的電話。我還沒有發出聲音,那頭就傳來了凄慘的哭聲,她向我抱怨學校的工作、老師的不負責、學長學姐的壓榨、同學的推脫、即將到來的考試……她說壓力太大,真的受不了了,回家的路上就忍不住哭了出來,她媽媽卻在旁邊說至于嗎。她說,當時聽到這句話就瘋了,怎么樣才算至于,媽媽又不了解情況,憑什么這么說呢?
我一直都不太喜歡安慰別人,更不敢去引導別人,就像那句話說的:“未曾了解,不予置評。”在不完全了解對方狀況的情況下,我們是沒有資格去批評或說其他的。
馬薇薇在《奇葩說》里講到自己得抑郁癥有多么難過的時候,高曉松安慰她說:“你那個不算什么,我們比你慘多了。”蔡康永立刻反駁了高曉松。是啊,痛苦和痛苦是不可以放在一起比較的,真正的共情和感同身受真的太難得了。魯迅先生在《而已集》里寫道:“樓下一個男人病得要死,那間隔壁的一家唱著留聲機,對面是弄孩子。樓上有兩人狂笑,還有打牌聲,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著她死去的母親。人類的悲歡并不相通,我只覺得他們吵鬧。”
我一直都覺得微信是成人的世界,QQ才是我們這些肆無忌憚的少年的天地。我打開朋友圈很少看到長輩發的心情,少有的幾個也都是年齡相仿的,而QQ空間不是,QQ空間有秀吃的、秀玩的、秀開心、秀傷心,甚至連和某人的聊天記錄都想讓全世界知道。隨著越長越大,我很少再發朋友圈和說說,因為有一天我突然意識到,在與人溝通的過程中,我們總想著一吐為快,卻忘掉了其實自己一點也不了解別人,別人也不了解自己。不是越長大越喪失表達欲,而是發覺做那些已經毫無意義,因為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羅曼·羅蘭在《寂寞的日子》里寫了這樣一段話:“有些事情是不能告訴別人的,有些事情是不必告訴別人的,有些事情是根本沒有辦法告訴別人的。而且有些事情是即使告訴了別人,你也會馬上后悔的。”所以,假使你夠聰明,那么最好的辦法就是靜下來,吞噬自己的寂寞,或者反過來說讓寂寞吞噬你。看來,人活著終究要學會獨處,一個人默默地堅強,有些路總歸要自己走,萬般皆苦,只可自渡。生命的深刻不在于聽過多少他人的故事而感慨,而是自己親歷的每一場自我救贖。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里有一句話:“如果你真心想要去做成一件事情的時候,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所以,接受一切的發生,積極地、正面地處理和改善,遠遠比你否定或壓抑自己,或者宣告全世界都來理解你更有積極的意義。
你要知道,愛自己是一輩子的修行。
你要知道,愛自己是終身浪漫的開始。
你要知道,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只有悲喜自渡,冷暖自知。
我們每個人都只能是自己的擺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