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夢然
英國《自然·機器智能》雜志3月16日發表的一項人工智能研究,英特爾神經形態計算實驗室以及康奈爾大學的聯合團隊報告稱,他們實現了一種設計用來模擬生物嗅覺的神經算法。神經形態計算能大幅提升數據處理能力和機器學習能力,能耗和體積都非常理想,被認為是高性能計算的下一發展階段。而神經形態芯片的設計是使用受大腦啟發而形成的計算機器,即通過創造由人工神經元和突觸組成的網絡來實現。
此次,英特爾神經形態計算實驗室科學家納比爾·伊姆艾姆和康奈爾大學心理學系計算生理學實驗室研究人員托馬斯·克萊蘭德,在英特爾“Loihi”神經形態系統上,描述了一種基于哺乳動物嗅覺系統的神經算法,可以學習并鑒別氣味樣本。研究團隊之后在一個神經形態系統中,實現該神經算法,并利用甲苯、氨、丙酮、一氧化碳和甲烷等,對其進行氣味訓練,最后在風洞中通過傳感器的數據進行測試。
該研究結果有助于理解哺乳動物嗅覺以及改進人工化學感知系統的計算特征。這些發現也意味著,改造此類生物神經系統,或代表了一種可以開發出超越當前人工智能趨勢算法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