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伶俐
【【摘 要】本文以溫州廣播電視臺《溫州新聞聯播》的經濟報道為研究樣本,從多個維度展開探討,試論基層媒體經濟報道的采編路徑。
【關鍵詞】基層? ?電視媒體? ?經濟報道? ?采編路徑
經濟報道顧名思義就是與經濟領域相關的報道,其內容覆蓋我們日常的經濟生活的全部。溫州是中國民營經濟的發祥地,誕生了世界聞名的“溫州模式”,是采制經濟報道的一座“新聞富礦”。對于筆者供職的溫州廣播電視臺來說,其有做好經濟報道的先天條件。因此,經濟報道一直是其旗下品牌新聞欄目《溫州新聞聯播》的重頭戲,在基層媒體中一直表現出眾。筆者作為《溫州新聞聯播》經濟報道團隊的首席記者,在多年的經濟報道采編實踐中對基層媒體如何采制經濟報道也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具體如下:
一、采制經濟報道要緊跟經濟形勢
經濟報道與時事政治、最新政策和一個時期的經濟形勢息息相關,因此對記者來說,采制經濟報道就要緊跟經濟形勢來發現經濟變化中的新聞動態。而對于基層媒體的記者來說,要保持高度的敏銳性,不僅要關注最新的經濟形勢,更要關注最新的經濟形勢下的本地經濟動態,這樣才能做出一批好的經濟報道。
在實踐過程中,筆者每天都會關注當天的重要經濟動態,除了通過《人民日報》《新華每日電訊》等媒體了解重要的時事政策外,就是重點瀏覽《經濟日報》《經濟參考報》《財新網》等國內主流經濟類媒體上的重要經濟信息,了解當前的主要經濟動態情況,并且由此來尋找契合當前經濟形勢的本地經濟報道選題進行采制。事實證明,這條路徑對于基層媒體來說很有借鑒意義。
如2017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要瞄準特定貧困群眾精準幫扶,激發貧困人口內生動力。筆者在了解到這一信息后,馬上意識到這個信息對于當前的經濟形勢很有風向標意義,結合溫州正在開展的集體經濟薄弱村的“消薄”工作確立了選題,采制了題為《溫州:“牽手”非公企業黨組織 今年95個經濟薄弱村摘掉“窮帽子”》的經濟報道,在當年的12月30日進行刊播,第一時間呼應了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傳導出來的最新經濟動態熱點,也很好地體現了本地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二、采制經濟報道要貼近本地實際
經濟報道報道經濟,對于基層媒體來說,采制經濟報道不僅要緊跟經濟形勢,更要貼近本地實際。結合本地經濟發展的基本特征,盯牢重要經濟政策發布、聚焦重點經濟產業發展,及時傳遞本地經濟領域重要信息,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為本地企業發展服務。
在實踐中,筆者十分注重在本地經濟界構建“朋友圈”,本地的發改委、經信局、商務局、金融辦等重要經濟部門的相關負責人,電器行業、汽摩配行業、皮革鞋業、眼鏡業等本地重點產業協會的秘書長,以及周德文這樣的本土經濟學家等,都是筆者重要的信息來源,他們經常會向筆者提供動態經濟信息,從而讓我們的報道更加“接地氣”。
溫州民營經濟比較發達,是著名的“溫州模式”的發祥地,而2018年正恰逢紀念改革開放四十周年。在這樣特殊的紀念年份,我們的經濟報道基本上都圍繞“溫州模式”這個本地最大的實際展開,全年刊播的經濟報道都很有“溫州味”。在這一年中,我們重訪了當年名震一時的“電器大王”“眼鏡大王”等老一輩創業者,也重溫了溫州制造如何從低端走向高端的不平凡的歷史,全景展現了溫州經濟發展的全過程,引發了很多受眾的強烈共鳴。相關報道也先后被浙江衛視和中央電視臺等媒體所采用,發出了溫州本地經濟發展的好聲音。再如產業集群發展是溫州經濟的重要特征,我們就專門在《溫州經濟新聞聯播》中開設專欄,分析產業發展的優勢和困局,引起了決策部門的重視,先后推動出臺了相關的產業專項扶持政策。
三、采制經濟報道要關注企業冷暖
在新的傳播環境下,媒體報道的功能不僅在于傳播信息,更在于服務社會。經濟報道也不例外。那么,經濟報道如何做到服務社會?筆者覺得就是要關注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難點、堵點問題,為相關部門提供富有建設性的決策參考,實實在在推動問題解決,為企業發展助力。
事實上,在溫州乃至整個浙江,為民營企業打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已然成為各級各部門的一個共識,當下浙江全省推廣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和“三服務”活動,也為溫州本地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的發展創造了一個很好的環境。筆者作為一名經濟報道記者,也十分關注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并以此展開采訪,采制一批有“溫度”的經濟報道。
如我們在《溫州新聞聯播》欄目中開通了“經濟熱線”,專門為企業和相關部門搭建一座互動的“橋梁”,同時還定期組織報道團隊走進企業一線,關心企業的共性難題。根據在走訪過程中收集到的情況,我們都會在《溫州新聞聯播》中播發相關的經濟報道。如溫州民營企業多,招工難是很多企業的共性問題,我們就和溫州市人社局展開合作,為企業招工鼓與呼。同時我們還組織相關部門的工作人員一起到企業蹲點,記錄服務過程,并最終形成報道播出。我們曾經獲得溫州新聞獎的消息報道《萬名干部進萬企 溫州厚植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土壤》就是從其中延伸而來,推動了全市干部服務企業的新高潮的出現。再如企業對于一些政策不太了解,我們還專門在《溫州新聞聯播》欄目中定期推出各種經濟政策解讀,并邀請企業代表和部門負責人進行互動,為企業提供實實在在的幫助,企業紛紛點贊。
綜上所述,對基層媒體記者來說,經濟報道不是難以突破的“硬骨頭”,只要我們能夠充分踐行“四力”,注重了解當前經濟領域的形勢變化,注重了解本地經濟的概況,注重了解本地企業的需求,就一定能夠找到采制經濟報道的合適路徑,從而采制出一批高質量的經濟報道,為本地經濟高質量發展服務。
(作者單位:溫州廣播電視臺)
【參考文獻】
[1]張茜,胡樂煒.如何讓經濟新聞有“溫度”[J].新聞前哨, 2019,(11). 41-42;
[2]呂坤,鄭易.新常態下如何做“活”經濟新聞報道[J].采寫編, 2019,(05).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