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潔
武漢勝則湖北勝,湖北勝則全國勝。危難時刻,一批又一批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療隊奔赴武漢。
截至2月29日,全國已派出4.2萬余名醫務人員支持湖北。
國家向武漢派出的是一支“精銳部隊”。目前,武漢擁有三個院士團隊——鐘南山院士團隊、李蘭娟院士團隊、王辰院士團隊,他們一直工作在一線。在復雜危重癥救治當中提出建議,探索了一些新的治療方法和技術。
2月2日,李蘭娟院士團隊抵達武漢大學人民醫院,她提出的早期阻斷細胞因子風暴、優化抗生素治療、四抗二平衡的方案治療危重癥患者后,縮短了病程,已經初現成效。據介紹,有一位呼吸衰竭、高熱的患者做了兩次人工肝治療,病情穩定,呼吸平穩,5天轉出了ICU。
鐘南山院士團隊和李蘭娟院士團隊還在肺炎患者的糞便中分離了活的冠狀病毒,這一研究發現或將指導后續疫情防控政策的制定。2月17日,廣東醫療隊通過網絡平臺與鐘南山進行視頻會診,鐘南山表示,截至2月16日湖北以外全國新增確診病例總數已連降13天,從這個事實可以看出,中央強有力的干預措施起了效果。
在武漢重癥定點醫院前一階段救治經驗的基礎之上,國家已專門形成了重癥和危重癥患者診療的方案,提出了抗病毒治療、氧療,還有中西醫結合治療以及恢復者患者的血漿治療等一系列的方法。
此外,包括上海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同濟大學附屬東方醫院在內的全國22個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已經趕赴武漢,開始收治病人。同時,國家還向武漢調集了3個P3移動實驗室和檢測人員,來幫助武漢和湖北提高檢測能力、檢測效果,提升診斷的速度。
上海是第一批向武漢派遣醫療隊的省市——除夕夜,上海多家醫院緊急抽調135名醫護人員,很多隊員甚至連團圓飯都來不及吃,就匆匆收拾行李趕到機場集合。
隨著武漢“應收盡收”策略的推進,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重癥病患收治量開始增加。金銀潭醫院目前是集中收治危重病人最多的醫院,也集合了國內呼吸科、重癥醫學科的各路專家和精英,有3支各地來支援的醫療隊,同時還有來自各大醫院的國家級重癥治療專家組。
第一批上海援鄂醫療隊醫師組組長、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學科帶頭人周新教授告訴記者,目前武漢各個醫院都進一步擴大了收治規模。“金銀潭醫院加了200張床,我所在的上海醫療隊分管兩個病區,原本每個病區是30個床位,現在加到了41張床位,總共加了22張床”。
他表示,相較于醫生,護士壓力更大,除了做護理工作之外,還需要兼顧病人的生活和心理健康,考慮到工作強度,目前一線護士的排班為4小時一班。并且,醫療隊對于醫護人員的防護問題非常重視,只有醫務人員健康,才能救治更多的病人。
上海醫療隊只是全國馳援湖北醫療隊的縮影。疫情發生后,武漢醫護力量、醫療設備、醫療物資等均有告急,在國家統一力量的指派下,各個省市紛紛派出醫療隊。
來自全國各地的醫療隊通過與本地醫務人員合理編組,共同救治管理病人,有效減輕了當地醫務人員的壓力,也使醫務人員得到適當的休息和休整,保持了戰斗力。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除了“國家隊”,也不乏非公立醫療機構的身影。這也是國家重大事件中,第一次有大批非公醫療機構派出醫療隊參與救治。
2月2日,武漢市要求以區為單位,征用一批民營醫院。同時,武漢也向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發出請求緊急支援的紅頭文件。上海德濟醫院接到支援武漢的任務后,第一時間發出支援武漢的倡議書,短短一天時間,就有數十名醫護人員主動請戰,經過篩選,6名隊員入選。2月14日上午,由上海德濟醫院/青島大學上海腦科醫學中心9名人員組成的援鄂醫療隊正式出發馳援武漢,這也是上海市首支由社會醫療機構向疫區派出的醫療救援隊。
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會長閆東方表示:“疫情面前,沒有公私之分,上海德濟醫院援鄂醫療先鋒隊肩負著上海近3萬名社會辦醫醫護人員的囑托,肩負著歷史的使命。”
目前,除上海外,陜西、海南、廣西等省區均派出了非公立醫院援鄂醫療隊,他們將和公立醫院的白衣戰士一起,開展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和救治工作。
(摘編自七一網 七一客戶端/《新民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