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芙蓉 梁靜怡

29歲的彭銀華走了。
他是武漢市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醫生,疫情襲來時,他所在的科室成為抗擊疫情的一線。但1月25日,因感染新冠肺炎,彭銀華不得不中斷工作,住進病房,成為病人。
事實上,如果沒有這場疫情,彭銀華的人生才剛剛展開。他29歲,將至而立之年,去年才正式成為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呼吸內科醫師;和妻子結婚兩年,他原計劃在2月1日為她準備一場遲到兩年的婚禮儀式;妻子懷孕6個月,不出意外,在今年6月,他還將擁有“父親”這一新身份……
有關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描述,隨安徽醫療隊來到金銀潭醫院重癥監護病房南六病區擔任護士的凌云,從彭銀華那里聽到過,“兩天時間里,他接診了300個患者,因為過度疲勞而抵抗力下降”。
1月21日,彭銀華所在的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三病區被列為第二批收治“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的住院隔離病區。
彭銀華的妻子鐘欣回憶,1月下旬以來,彭銀華“總是加班,經常晚上回到家都是10點、11點左右”。在醫院組建隔離病區后,彭銀華作為呼吸內科醫生,需要“白班加夜班”輪班倒,他變得更加忙碌。因為擔心給家人帶來感染風險,彭銀華干脆住進了醫院,此后再沒有回過家。
彭銀華在醫院忙碌的時間里,鐘欣只能通過微信和他交流。“我讓他不要太勞累,要注意休息時,他卻說不累,說這樣的忙碌讓他覺得很充實。”
兩人只在大年三十那天見了一次面,鐘欣去醫院給彭銀華送日用品。彭銀華來取東西的時候,夫妻倆面對面站著,隔著兩三百米的距離通電話。彭銀華戴著口罩和帽子,看不清表情,夫妻二人在電話里相互打氣,鐘欣遠遠地給彭銀華比了一個勝利的手勢。
她沒想到這會是自己和丈夫的最后一次見面。
1月25日,彭銀華身體出現不適。“發燒、咳嗽、喘氣”,他在微信上告訴鐘欣。隨后,彭銀華在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住院治療,并在1月28日的第二次核酸檢測中被確診。
2月9日以后,彭銀華在金銀潭醫院病情惡化,陷入深度昏迷。鐘欣心里萬分著急,每天都會往醫院打電話詳細詢問。
彭銀華在孝感市云夢縣的父母,也是在這時候才知道兒子患病的消息。此前,彭銀華讓妻子瞞住了他們。
親人們都很少把彭銀華和最壞的結果聯系在一起,“他那么年輕,身體壯實”。
但最壞的消息還是來了。2月20日,鐘欣接到兩個來自金銀潭醫院的電話。

第一個電話是在下午3點50分打來的,電話里說,已經在緊急搶救了。鐘欣曾經是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的護士,“心里已經有桿秤了”,但因為懷著6個月身孕,她試圖極力平穩情緒,就像他們之前相互鼓勵的一樣。
晚上10點18分,第二個電話來了,接電話的時候,鐘欣渾身顫抖,幾乎難以自持。
電話那頭的聲音告訴她,彭銀華走了。
彭銀華去世的消息在當天深夜震驚了很多人,多數熟悉他的人,是在他去世的消息來臨時,才首次知道他患病的情況。人們懷念他的悼詞里,“踏實”“陽光”“大男孩”這些詞數度被提及。
彭銀華的同事胡珺回憶:“平時都是支助中心的護士過來陪檢查,但有時候護士忙不過來,彭醫生自己就主動出來。8點鐘下夜班就可以走了,但他會陪病人檢查,至少花3個小時。他會承擔一些本身不是他的任務。”
彭銀華去世后,一張由護士拍下的照片被廣泛傳播。照片中,彭銀華躺在醫院的病床上,伸手比出一個勝利的手勢。看著照片,醫生張靖心里酸楚,這就是同事熟悉的彭銀華,“陽光、樂觀,像個大男孩”。
鐘欣提到,二人初次相識時,彭銀華是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的醫生,鐘欣是護士。二人在2017年領證結婚,但由于工作和經濟原因,一直沒有舉辦結婚儀式。
這場遲到的婚禮原計劃在今年2月1日舉行,地點是彭銀華在云夢縣的老家。
當噩耗傳來時,在彭銀華所在的名為“莫逆之交”的大學室友群里,昔日室友們把微信頭像都換成了一支燭火,他們徹夜未眠。作為悼念,他們打開群聊語音,從和彭銀華的初次相遇聊到如今。
彭銀華喜歡小孩,他在鐘欣懷孕初期時就開始期待。而現在,父親彭銀華會作為榜樣,出現在以后鐘欣給孩子講述的那些故事里。
(摘編自七一網 七一客戶端/《新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