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廣華 李昌禹 和遠州

武漢,抗擊疫情的主戰場。
有戰場,就有戰士;有沖鋒,就有尖兵。武漢大學中南醫院重癥醫學科主任彭志勇,就是沖鋒在戰疫最前線的一位尖兵。
作為一名有著30年黨齡的老黨員,這是彭志勇17年來第三次沖鋒在防疫救治的最前線。
17年前的非典疫情暴發時,他義無反顧,沖鋒在前;2016年禽流感暴發時,他主動請纓,再上戰場;如今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他帶領武漢大學中南醫院ICU團隊又一次沖鋒在抗擊疫情的第一線。
彭志勇說:“我是一名老黨員,又是科室主任,我不沖誰沖,我不帶頭誰帶頭!”為了抗擊疫情,他把ICU當成第二個家,幾乎24小時都待在科室,累了就在辦公室沙發上靠一會。

28日晚,堅守了半個多月的彭志勇終于得空第一次回家。才睡了幾個小時,凌晨4點又被科室的電話叫醒。原來,病房里收治了一位危重癥患者,病情復雜,急需他前去指導救治。彭志勇二話沒說,立即趕往醫院。一番忙碌之后,窗外已經晨曦初現。
“疫情就是集結號。不光是我,每一位醫護人員都是戰士。”彭志勇說,重癥科黨支部有30多名黨員,每一名黨員都帶頭沖鋒,連續作戰,沒有一個人退縮,“大家都想盡力多救治一名患者,這不僅是我們的職責所在,更能給社會以戰勝疫情的信心”。
重癥病房里都是危重病人,危險系數高,病人狀況差。為了給患者以信心,彭志勇堅持自己查看每一位病人。隔離服一穿上就是5個小時,不能脫,也不能吃飯、喝水、上廁所。對于年過五旬的彭志勇來說,這是個不小的考驗,但他毫無怨言。
危重病房的病人各自病情不一,對每個病人都要根據其身體狀況給出一套相應的醫治方案。醫院接診了一名從黃岡市轉來的老年重癥患者。當時患者一直發熱,血氧飽和度不斷下降,經過氣管插管等搶救無明顯好轉,呼吸困難。病人轉到ICU后,經過會診,彭志勇決定為其啟用“人工心肺”治療,幫助他恢復正常血壓、心跳及維持呼吸功能,讓肺部得到充分休息。為幫助他早日脫離生命危險,醫護人員密切監護病情。最終患者平穩度過觀察期,轉出ICU……
“新型冠狀病毒潛伏期長,癥狀指征也不明顯,更容易傳播,我們每天都不敢懈怠。”彭志勇說,每當看到重癥患者康復出院,自己再辛苦也不覺得累。
“入黨誓詞里有一句話:‘隨時準備為黨和人民犧牲一切。”彭志勇說,讓他感到欣慰的是,疫情面前,重癥醫學科黨員沖鋒在前,全員集體上陣,沒有一個人退縮。
(摘編自七一網 七一客戶端/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