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揚喆
有沒有一所大學以“文化多樣”“歌舞升平”的特點而廣為人知?有,這所特色鮮明的大學就是中央民族大學(以下簡稱“民大”)。“紙上得來終覺淺”,接下來我將以民大學生的身份,為大家解析我們民大的“專屬檔案”。
民大“身強體壯”
初入民大后,一有空閑時間,我便喜歡邊聽音樂邊漫步于高校林立的海淀區中關村。民大地理位置好到讓人羨慕,身處民大,你可以更直觀地感受到北京的現代化,如國家圖書館、中關村科技園、魏公村小吃街、新中關購物中心等大型學習與娛樂場所毗鄰民大。當然,說民大“身強體壯”,不只是因為它地理位置優越,更是表現在它卓越的辦學實力上。
民大是一所注重文、藝、理、工均衡發展的綜合大學,擁有覆蓋10個學科門類的65個本科專業,可以說是“枝繁葉茂”。作為國內民族大學的典范,民大的民族學專業堪稱王牌,在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排名全國第一,豐富的課程將帶你領略絢爛的多民族文化。
有人曾經對我說,民大排名靠前的都是一些相對“冷門”的專業,其實不然。民大也擁有許多人們眼中的“熱門”專業,如我所學習的新聞學專業,于2019年入選為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我無時無刻不感受到自己懷有“博聞明辨,惟求其是”的民大新傳人氣息。民大“雙一流”的頭銜,名副其實。
民大“各美其美”
關于民大,人們提到較多的詞匯之一大概是“各美其美”,因為這里匯聚了五十六個民族的學生,大家一起生活,一起學習。
“民族”就是民大的特色,是民大的靈魂。在北京高校中,民大學生總數不多,但是生源較廣。本科生中,少數民族學生超過50%,可以說民大是培育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優秀人才的搖籃。此外,民大還是“中國政府獎學金”留學生接收學校,接納了50多個國家的留學生。
所以,在民大,你可以認識身邊來自五湖四海的小伙伴們,感受不同的語言、風俗、飲食等。我的室友就有三位藏族同學,他們每次放假回來后帶給我們吃的奶糕和草原牛羊肉太美味啦!
值得一提的是,民大預科教育學院專門為少數民族同學量身定制預科班,填報該專業的少數民族同學先完成一年預科學習,涵蓋人文科學、自然科學、外語等多種專業知識,然后再根據個人興趣選擇具體專業,進入各學院開始大一的學習。
民大致力于促進民族團結進步,肩負著培養少數民族優秀人才的使命,全心全意服務于國家的民族方針與政策,譜寫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和諧樂章,而每一個民大人都是這項使命的參與者、貢獻者。
民大“知行合一”
在知乎上,我曾經看到不少人親切地把民大稱呼為“中央民族歌舞升平大學”,大概是因為民大的民族歌舞表演給人的印象實在是太深刻了吧。
大一軍訓的時候,我第一次體會到千人共舞的場面。“愛我中華”民族韻律操融合了多民族舞蹈之精華,體現了民大的民族特色,這是每年九月民大軍訓時的一道亮麗風景線。在民大,你還可以從語言、話劇、服裝秀、飲食等方面去體會五十六個民族的文化元素。對于我來說,去食堂品一碗朝鮮族特質冷面,吃一盤彝族特色琵琶肉,喝一杯蒙古奶茶,品嘗各民族的特色美食就足以讓我感到幸福滿滿。
我在民大已經度過了三個春秋,若用一句詩表達初見民大時的印象,即“與君初相識,猶似故人歸”,初次見面就給我滿滿的歸屬感。在民大生活,無時無刻都能感受到包容和諧的氛圍,各民族美美與共。如今已經大三的我,看過每周五晚的藏族鍋莊舞,深夜在理工樓智慧古樹下查過辯論賽資料,在校園民族博物館中探尋過民族文化的魅力,在大禮堂薪夜遠航晚會上展現過民大人的風采。你也想擁有這段美好的大學生活嗎?滿懷期待的你,快來民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