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30日 《光明日報》
聚焦重點人群 打好“穩就業”政策組合拳
就業是民生之本,也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著力點。當前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帶來的嚴峻就業壓力主要集中在高校畢業生、農民工及貧困人口中的勞動者身上。對于高校畢業生,除了落實好中央已明確的研究生、企事業、入伍擴招,提供社區崗位、鼓勵基層就業等政策外,還可以建立高校畢業生促進就業專項基金,專門支持到西部地區和落后地區工作的畢業生,進一步擴大技能培訓規模以及對高校畢業生自主創業的支持力度。對于農民工,在推進復工復產同時,還要把支持返鄉創業與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在穩定其就業局面的同時促使就業質量提升。對于貧困人口中的勞動者,應擴大以工代賑規模,參與到基礎、公共設施建設、地區對口支援中。對城鎮困難家庭中的就業困難人員,關鍵是要繼續加大幫扶力度,同時運用好公益性崗位兜底幫扶政策,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2020年3月31日 《人民日報》
培育壯大“互聯網+”消費新動能
新冠肺炎疫情催生了“互聯網+”消費升級,以遠程辦公、在線醫療、在線教育以及生鮮網購等為代表的“互聯網+”新消費快速發展。3月4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指出,把被抑制、被凍結的消費釋放出來,把在疫情防控中催生的新型消費、升級消費培育壯大起來,使實物消費和服務消費得到回補。將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之危化為發展之機,除了應在發揮各類企業和服務機構的主體作用、協同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和擴大新型消費、統籌好開放應用場景與完善監督管理的關系等方面努力,還需要研究制定針對性強的引導鼓勵政策,通過完善有關政策,為新型消費的孕育釋放營造更好環境。比如,為釋放在線醫療潛力,既要健全公立醫院考核評價體系,鼓勵其提供線上線下一體化診療服務;又要完善醫保政策,讓群眾在線上看病也能享受同等的報銷待遇。又如,為引導企業推廣在線辦公,對企業相應的信息化建設支出,可以考慮比照研發經費支出實施稅前加計扣除。
2020年3月31日 《光明日報》
金融要為戰疫助力
當前,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重要成效,經濟社會秩序加快恢復,金融體系又再次肩負起“保復產”“抗風險”的重要責任——為企業復工復產雪中送炭的同時,嚴陣以待應對國際金融市場動蕩加劇帶來的挑戰。當前,我國金融體系運行總體平穩,金融市場預期穩定,貨幣信貸平穩較快增長,國民經濟經受住了疫情沖擊,也為全球經濟金融穩定作出重大貢獻。更為重要的是,我國宏觀政策仍有充足的空間和工具儲備應對挑戰。金融活,經濟活;金融穩,經濟穩。當前,我國金融體系堅持以我為主,堅持改革開放,用足用好現有政策空間和工具手段,有實力有能力全力支持國內實體經濟復工復產,確保金融市場平穩有序運行,最終定能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同時,讓“穩經濟”和“穩金融”良性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