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行 王騰 楊晨 舒廣強 史楠楠 任東超
摘? 要:Djese地區地處幾內亞共和國西非克拉通的早古生代(Birimian)Boualé-Mossi地塊內,毗鄰西非世界級金產區西吉里金礦綜合體(Siguiri Mining Complex),基于在研究區內的勘查實踐,通過對研究區域地質背景,物探特征,重點礦化點特征分析,及與區域內相似礦床類比,認為研究區具有優越的成礦地質背景,礦化特征明顯,找礦潛力巨大。
關鍵詞:Djese地區;區域地質;找礦潛力
中圖分類號:P618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2095-2945(2020)11-0020-02
Abstract: Djese area is located within the Birimian Boualé-Mossi domain of Western Africa Craton in Republic of Guinea, adjacent to the world class gold production area, the Siguiri Mining Complex. Based on the reconnaissance work in this area, and through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background, geophysical prospecting features, key mineralization features, and the similar deposits in the regional area, this article deems that Djese area is of great advantageous geological background for mineralization, of significant mineralization, and of great prospecting potential.
Keywords: Djese area; regional geology; prospecting potential
1 概況
Djese地區位于幾內亞共和國東北部,距離康康省省會康康市約50km,構造上處西非克拉通的早古生代Boualé-Mossi地塊內畢雷綿系時期(Birimian)發育的錫吉里(siguri)盆地,毗鄰西非世界級金產區西吉里金礦綜合體。區內先后完成了地質礦產調查路線,大比例尺地質草測,1:10000激電中梯(短導線)測量,激電測深,遙感地質解譯等工作,形成了較為系統的區域地質基礎資料。
2 成礦地質特征
2.1 地層
區內與成礦關系密切的地層為畢雷綿系(Birimian)(畢雷綿建造),在研究區內零星出露的巖性主要為粉砂巖、雜砂巖和含砂質粉砂質泥巖。畢雷綿系與太古代地盾不整合上覆或構造接觸,畢雷綿建造弱變質的火山沉積巖序列呈線形或弓形火山巖帶和相間的沉積盆地展布。沉積盆地屬于畢雷綿建造下段(B1),由下而上依次是:基性火山巖及拉斑玄武質的深成巖體;濁積巖、復理石沉積序列與火山巖互層;碳酸巖建造。火山巖帶屬于畢雷綿建造上段(B2),發育雙峰式火山巖(拉斑系列和鈣堿性系列)。這套火山巖帶和相間沉積盆地的巖石序列代表了在Eburnean造山期島弧及弧前弧后盆地向太古代克拉通拼貼增生的過程。畢雷綿系是幾內亞最主要的原生金礦化地層,在目前已發現的金礦床中,絕大部分產于該套地層單元中,礦體產出在上、下畢雷綿系之間的接觸帶和畢雷綿系與塔克瓦系的接觸帶附近,或產出在其內的剪切帶中,構成一條重要的造山型金礦成礦帶。
2.2 構造
據所收集到的康康地區遙感地質解譯成果圖以及本次工作的遙感解譯圖,區域上以NE、NNE向的線性構造為主,見明顯的環形構造。區內發育一條NE向的韌性剪切帶,具有左行走滑的特征。區內主要蝕變帶都位于該韌性剪切帶附近。該韌性剪切帶為重要的控礦構造。該韌性剪切帶所派生的次極構造可能是直接的容礦構造。
畢雷綿造山帶的構造演變概括為以下幾個過程:
(1)在早畢雷綿期,主要表現為正常沉積作用,伴隨少量的火山活動。
(2)D1構造變形期,為主碰撞階段,主要是火山弧和弧間的沉積盆地向太古代的Kenema-Man地體拼貼增生。該階段發育高級變質作用、混合巖化作用以及大量同構造期的侵入體。
(3)D2構造變形期,為抬升階段,西部的地體進一步向西部拼貼增生,同時伴隨發育大型左行轉換拉張剪切帶和大規模的花崗巖體的侵位,這個階段也伴隨著SE-NW向的縮短。
(4)D3構造變形期,以發育NE-SW向右行走滑斷層為特征,且伴隨二長花崗巖體的侵位,其成巖年齡為2074±5Ma。
2.3 巖漿巖
研究區內未見巖漿巖及脈巖出露。根據遙感地質解譯,有多處環形構造且沿NE向展布,因此不排除隱伏巖體的存在。
2.4 變質作用
里姆建造普遍經歷了低綠片巖相的變質作用,可見綠泥石、重結晶的石英及少量絹云母。由于變質程度低,基本保留了原巖的組構特征,只在構造剪切帶中可見不同程度的片理化。
3 地球物理特征
3.1 區域地球物理特征
收集到的康康省地區1:200000航空放射性測量成果圖顯示區域上具有中等強度的K放射性異常和較高的磁異常,推測這可能與區內比里姆建造中的凝灰巖有關。
3.2 激電異常
大功率激電中梯測量及激電測深工作在研究區圈出5處乙類異常,推斷該類激電異常為下伏的金屬硫化物較富集的礦化蝕變帶引起。激電測深成果與激電掃面工作吻合較好,擬斷面圖大致反映了低阻激電異常的空間分布特征。5處異常邊緣存在明顯的高阻體,高阻體可能為脈體或巖體,可能為金成礦提供物源、熱源及動力。
4 研究區金礦化特征
4.1 金礦化類型
(1)剪切帶中的網脈狀或浸染狀礦化;(2)產于長英質侵入體中或外圍的網脈狀或浸染狀礦化;(3)脆性圍巖中的以單獨石英脈產出的礦化。其中剪切帶中的網脈狀或浸染狀礦化是幾內亞乃至西非最主要的金礦化類型。
4.2 礦化蝕變
最主要的蝕變包括硅化、碳酸鹽化、鈉長石化等。
4.3 氧化帶特征
在氧化帶中,硫化物以赤鐵礦和針鐵礦等鐵氧化物為代表。
4.4 容礦圍巖
根據錫吉里金礦資料,金礦體主要產在細粒濁積層序。金礦化主要發育在斷裂較發育的長石雜砂巖中。與長石雜砂巖相比,粉砂巖單元一般礦化較少,而粘土巖單元通常無礦化。
4.5 金屬礦物
常見的是黃鐵礦,也是最主要的載金礦物。細粒至中粒、無晶形、呈浸染狀的黃鐵礦,是最主要的金礦化指示。
5 找礦標志
根據本次工作及與鄰近礦區類比,總結本區造山型金礦主要找礦標志有:
(1)地形標志:由于本區金礦化以石英脈型為主,硅化特別發育,因此比較耐風化,而易于形成正地形。
(2)巖性標志:雜砂巖由于比較高的滲透性,是本區金礦最好的容礦圍巖,粉砂巖次之,而在泥巖中未見礦化。
(3)構造標志:構造破碎帶、剪切帶以及剪切帶交匯部位為該類型金礦良好的構造擴容帶,是比較典型的構造標志。
(4)圍巖蝕變標志:主要有硅化、碳酸鹽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褐鐵礦化、高嶺土化等。
(5)地球物理標志:結合本次激電中梯測量結果和地質特征,認為低阻高極化是較好的地球物理標志。
6 找礦潛力分析
(1)成礦地質背景優越。a.本區處于西非克拉通的早古生代Boualé-Mossi地塊內,位于畢雷綿系時期(Birimian)的錫吉里(siguri)盆地,處于西非造山帶金礦成礦帶上,有形成各種規模紅土型金礦和原生金礦的巨大潛力。區域上的西吉里金礦(Siguiri)、萊法金礦(Lefa)、克伲歐金礦(Keniero)均位于該成礦帶上,成礦事實清楚。b.區域內構造活動強烈,研究區發育NE向的韌性剪切帶,區內主要蝕變帶都位于該韌性剪切帶附近。該韌性剪切帶為重要的控礦構造。該韌性剪切帶所派生的次極構造可能是直接的容礦構造。c.經大功率激電中梯測量,在區內初步圈定了多處異常區,異常區具有強度大、分布范圍廣,與區內地質背景吻合度高的特點。經過初步查證發現多處金礦化點,顯示了極大地找礦潛力。
(2)區內民采區規模大、分布廣,其長軸展布與區域構造線走向一致,且開挖出的風化巖體及石英脈碎塊分選差,呈棱角狀,顯示為近源堆積,對巖金找礦具有良好的指示作用。
(3)區域內有西吉里金礦(Siguiri)等具備開采條件的金礦與本研究區處于同一成礦帶上,成礦背景相似,對本區域找礦工作具有良好的借鑒作用。
(4)研究區工作程度低,本區的勘查工作處于起步階段,各異常區的工程控制手段僅限于淺井或地表槽探工程,且僅限于單一工程控制,更多礦化信息需要進一步深入揭露,但找礦前景和礦化規模潛力巨大。
總之,研究區位于西非造山帶金礦成礦帶上,且毗鄰世界級金產區西吉里金礦綜合體,具備優異的成礦地質背景,研究區已經確認多處前景良好的金礦化點,通過對已有資料的深入研究,類比區域內相似成礦背景的金礦,加強找礦經驗積累,總結區域成礦規律的基礎上,研究區找礦工作前景可觀。
參考文獻:
[1]楊晨,楊偉紅,等.幾內亞共和國康康省6599和6600礦權金礦普查階段性報告[R].濟南:中化地質礦山總局山東地質勘查院,2019.
[2]Structural geology and controls of gold mineralization in the Siguiri Mine, Guinea,West Africa. Juan Greisch Steyn,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