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時
2018年6月8日那天,我走出考場跟宇文匯合。一見面,我就說:“宇文導師,我沒有辜負你的指導,直到鈴聲響起才放下筆。”宇文一如既往的淡定:“我也是,盡力就好。”聽到她的這句話,我才覺得高考結束有了真實感。
記憶不受控制地回溯到高二下學期,一次座位調整后,宇文成了我的前桌。
開學不久后,年級主任在課后組織了上進班,數學老師立刻勸我參加。她指著成績單上比我高出好幾名的宇文的名字說:“我對你沒有太高的要求,像宇文這樣就可以了。”我明白,像我這種數學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成績充滿不確定性,稍不留神十年寒窗苦讀的努力就會付諸東流。
模擬考尚且磕磕絆絆,更何況是難度系數不確定的高考?我在心里不斷地重復這個問題,我不想犧牲本來就少的休息時間,卻又無可奈何,回到座位便趴在課桌上小聲啜泣起來。
第一節晚自習鈴聲響起,我擦干眼淚勉強坐直身體。只見課桌右上角多了張疊得四四方方的紙。我打開,是宇文寫給我的。
她不知道我難過的原因,卻寫了長長的一段話,讓我聯想到她總是寫得密密麻麻的考卷。她提到,海明威在《老人與海》中寫道:“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日子,走運當然是好的,不過我情愿做到分毫不差。這樣運氣來的時候,你就會有所準備了。”
高考在一天天靠近,棘手的問題如果不及時解決,明天還會找上門。備考是未雨綢繆的過程,補習不過是眾多形式中的一種,我應該去試試,不能繼續抱著“沒準高考數學很簡單”的僥幸心理。
于是,我和宇文成了數學上進班的同桌,我是為了夯實基礎,她是為了有所突破。宇文是個做事很有條理的女生,拿她的草稿紙來說,上面清楚地列出了每道題的演算過程,并標注了題號;老師講評時,她不僅是對答案,還要看方法用得對不對。我向她請教,她解釋道:“這樣方便整理思路,思路斷在哪就說明對哪個考點還不熟悉。”
我一下子被戳到了痛處,以前我總抱怨不會做題,可從來說不出難在哪一個步驟。我翻了翻自己寫得亂七八糟的草稿紙,咬咬牙決心改正。剛開始時的確不習慣,提筆就想寫“草書”,可看看旁邊認認真真的宇文,我的心不知不覺靜了下來。俗話說:“好習慣的養成要二十一天。”二十一天后,我的草稿紙摞起來像一部數學成長日記。我心中那個煩躁不安的流浪人,總算看到了遠方的繁華城鎮。
不過,這個時期只是在彌補我之前落下的知識,數學成績仍不見太大的起色,雖然穩定在八十分以上,但距離預定的目標還差得遠,幸好宇文能在不同時機及時給我端上一碗熱騰騰的“雞湯”。我原以為高三是一場一百米短跑,關鍵在于最后的沖刺與爆發力,宇文卻認為是耐力賽。“你要比你預計的時間再多堅持一些。”宇文拍了拍我的肩膀,“任重而道遠,置之死地而后生。加油吧,少女。”
此后,我便戲稱她為“宇文導師”。透過宇文,我仿佛看到了真實的自己——一個浮躁、喜歡意氣用事的小女孩,她不知道該怎么面對不足,只好躲開;取得一點小進步就想大聲宣告,恨不得贏得全世界的掌聲來證明自己不同凡響。
現在宇文告訴我,眾人皆平凡,關鍵看要用怎樣的心態走下去。
抬頭與低頭間,倒計時牌上的數字越來越小,我仍然平凡,卻已沒有了那顆一碰就碎的“玻璃心”。高考成績公布那晚,父母夸我超常發揮,但我只是擁有了一顆平常心。
和宇文領完錄取通知書后,天空忽然下起了小雨,三年的跌宕起伏似乎都被化解在潮濕的空氣中。傘上的雨水落到路上的水洼里,泛起點點漣漪又歸于平靜。高考也一樣,它在無數人的青春歲月里掀起波浪,又教會了我們沖浪的方法。河流終會匯入大海,平凡人亦可出海遠航,抓到名為“理想”的大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