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朝陽



約旦的全稱是“約旦哈希姆王國”,位于阿拉伯半島西北部,面積8.9萬平方公里,人口約為1000萬。乘車從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出發,大約4小時便進入了約旦境內。對我來說,這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度,但陌生有時恰恰是一種機緣,讓人收獲無與倫比的新鮮體驗。走近才發現,約旦有的可不僅僅是傳說中的沙漠古城和遙遠的駝鈴……
過一天貝都因人的生活
瓦迪拉姆沙漠,位于約旦南部,靠近沙特阿拉伯邊界。瓦迪拉姆是約旦最壯觀的沙漠景觀,其地貌看起來就像是沉寂的月球表面,因而得名“月亮谷”。當地人稱它為“Wadi Rum”,在阿拉伯語中,“Wadi”意為“山谷”,“Rum”意為“酒紅色”,因為這里的沙地日落時會顯現出紅酒般的顏色。
月亮谷擁有約旦壯觀的沙漠景觀,它顛覆了人們對沙漠的固有印象。不同于其他沙漠,月亮谷看上去像是外星球,聳立著巍峨險峻的砂巖峭壁、拱門峽谷,最高的巖壁將近2000米,不少巖壁還留有巖畫,難怪經常有以外星救援為題材的電影跑來這里取景,也有許多登山、攀巖愛好者慕名而來。最早以月亮谷作為外景地的電影是《阿拉伯的勞倫斯》(1962年),該片獲得了第35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獎,月亮谷也因此名聲大振;到了21世紀,陸續有《紅色星球》(2000年)、《普羅米修斯》(2012年)、《火星救援》(2015年)、《阿拉丁》(2019年)等多部影片在此拍攝。
除了沙漠景觀,月亮谷吸引游客的還有貝都因生活方式。貝都因人是生活在西亞和北非荒漠中的游牧民族,以牧羊和放駱駝為生,隨著城市化的進程,他們原始的游牧生活也成為一種很受歡迎的旅游賣點。我們搭乘吉普車,經過一段漫長顛簸的路程,于日落時分抵達月亮谷的帳篷酒店。晚上,貝都因式的帳篷里點起了篝火,我們享用著剛從地窖里烤出來的阿拉伯烤全羊,搭配阿拉伯甜茶,出奇得美味。飯后鉆出帳篷,夜空格外清明,一顆一顆閃爍的小星星仿佛在與歷經億萬年滄桑的大地進行著無聲的對話。
翌日清晨,我在帳篷周圍游逛,一個貝都因人牽著駱駝闖進我的鏡頭,又漸漸遠去。貝都因人自稱“駝民”,駱駝對他們來說至關重要,運輸、貿易全靠駱駝,酋長的財富、新娘的彩禮等都是以駱駝為計算單位。駝乳可以解渴,駝肉可以充饑,駝皮可以做帳篷,駝糞可以做燃料,駝尿可以做生發油。如今駱駝也成為旅游生意中的重要元素,游客來到這里可以嘗試騎駱駝穿過沙漠,體驗游牧生活。
走進一段玫瑰色的歷史
佩特拉古城位于約旦南部沙漠之中,由兩千多年前的納巴特人開山鑿石建造而成,是約旦最著名的歷史遺跡,198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佩特拉在希伯來語中意為“巖石”,這座古城幾乎全部都是在巖石上雕刻出來的,累累石窟構成一座座樓群。這些巖石帶有珊瑚般的微紅色調,在朝陽和晚霞的照射下,整座古城如同鍍上了一層迷人的玫瑰色,因此也被稱為“玫瑰城”。19世紀,英國詩人威廉·伯根如此贊美它:“令我震驚的唯有東方大地,玫瑰紅墻見證了整個歷史。”
公元前4世紀至公元2世紀,佩特拉是納巴泰王國的首都,由于地處多條道路的交匯點,成為駱駝商隊必經之地,阿拉伯人的香料、東方的絲綢、埃及的黃金等經由這里轉運到亞歐各國。頻繁的貿易往來使佩特拉繁華了幾個世紀,直到公元106年被羅馬帝國軍隊攻陷,淪為羅馬帝國的一個行省。公元3世紀,紅海貿易興起,代替了陸上商路,佩特拉開始衰落,公元363年、551年的兩場大地震又使其遭受重創,由于缺乏資金,無力重建,漸趨荒蕪。公元7世紀,這座古城被阿拉伯軍隊征服時,已是一座廢棄的空城。佩特拉的位置十分隱秘,唯一的入口是一道狹窄的峽谷,只有當地人才知道如何進入。1812年,瑞士旅行家布克哈特(Burckhardt)重新發現了這座傳說中遺失的古城,使它再次回到公眾視野之中。20世紀,它已經成為約旦最知名的旅游勝地。
“蛇道”是前往佩特拉古城的必經之路,這條狹窄的粉石小路因蜿蜒曲折如蛇行而得名,長約3公里。蛇道兩邊的山體原本是相連的,后因強烈的地殼運動張裂將山體一分為二,年復一年的雨水沖刷和強烈季候風的持續侵蝕加快了裂痕下切,形成了今日光滑且五彩斑斕的巖壁。起初我還能從容地欣賞一下兩側峭壁上雕琢的各式洞窟、壁龕、巖畫等,不久峭壁愈發高聳逼仄,道路愈發狹窄,行走逐漸艱難起來。
走了半個多小時,十分乏累,前方突然出現一座金黃中透著紅色的巖石宮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就是古城的核心卡茲尼神殿(Al khazneh),即貝都因人口口相傳的“法老的寶庫”,他們相信這里是歷代佩特拉國王收藏珍寶的地方。卡茲尼神殿是兩千多年前納巴泰人依靠原始、簡陋的工具一點一點在堅硬的巖石上雕琢出來的“神跡”,高40多米,寬30多米,分為上下兩層,各有6根科林斯柱,門檐和橫梁都雕有精細圖案,殿門上有三個石龕,其中的人物從左至右分別是希臘女神提喀、亞馬遜女戰士和埃及女神伊西斯。宮殿內部的石壁上有原始壁畫,色彩雖已暗淡,但粗獷的線條仍清晰可辨。
從卡茲尼神廟繼續前行數百米,經過哈茲納赫殿堂,山峽變得開闊起來,左手邊是古羅馬劇場,山壁上數十列人工雕琢成的弧狀階梯錯落有致,中間全無接縫,可謂巧奪天工。劇場對面的懸崖上是皇家陵墓(Royal Tombs),包括頂部凸出一個小甕的金甕墓、損壞較為嚴重的柯林斯墓、設計華麗的宮殿墓等,是佩特拉700多個墓冢中最具震撼力的。自皇家陵墓向西,是羅馬人占領時期建造的城區遺址,集中了神殿、宮殿、教堂、住宅、市場、商鋪等。
佩特拉千年古跡龐盛,我的一雙腳不能遍尋各處,但視線所及的景觀已足夠震撼。感謝兩百多年前布克哈特的冒險之旅,讓我們今天能夠走進這一段燦爛的文明。
編輯/任童心
參觀佩特拉古城
門票
佩特拉的所有景點使用統一門票:1日票50第納爾,2日票55第納爾,3日票60第納爾。如果在約旦停留超過3天,建議購買約旦通,分為70第納爾、75第納爾、80第納爾三種,分別包含佩特拉的1日票、2日票、3日票,此外也包含約旦大部分景點的門票,出發前購買且入住超過3晚,還可以免入境落地簽費用(40第納爾)。
游覽方式
游覽佩特拉的最佳方式是徒步,佩特拉有多條徒步線路,全程1.5小時到六七小時不等,可以在App“GoPetra”上查詢線路的詳細資料。也可以租馬或馬車穿過1公里長的西克峽谷(蛇道),一般是私人運營,價格不固定,騎馬大約30第納爾,馬車20-40第納爾,老年人、殘疾人等群體可在峽谷入口處的游客中心候取一個特別許可(需要額外支付費用),乘馬車參觀佩特拉古城的主要景點。
受歡迎的徒步路線
經典路線(Main Trail):游客中心—西克峽谷(蛇道)—卡茲尼神殿一劇場一柱廊街—大殿,大約需要4小時。
修道院線(Ad-Deir Trail):從博物館到修道院,要2-3小時。
皇家陵墓線(Al Kubtha Trail):從游客中心至卡茲尼神殿,往返35公里,需要4-5小時。這條線路的分叉很多,一般需要向導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