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海燕


看過了青島的“紅瓦綠樹、碧海藍天”,探尋了青島的“名勝古跡、文人故居”,邂逅了青島的“金色沙灘、點點白帆”,景色怡人、充滿趣味的古樸村落是否能給你一個新的選擇?這里,有著粉墻黨瓦的樸素、青山碧水的清純、田園風光的恬然……所以,我們一起走進“她”。
白云縹緲的雕龍嘴
“要看山海景色美,請到嶗山雕龍嘴。”2013年,由國家旅游局等單位和百家媒體共同發起的“發現.2013中國最美村鎮”評選活動,青島市嶗山區王哥莊雕龍嘴村成為青島市惟一入選“中國最佳宜居鄉村”的村莊和國內最美的60強村之一。
于是,當我們沿著濱海大道一路向東,穿過仰口隧道,經過蜿蜒的山路,不久后,就可以到達嶗山區王哥莊街道。沿著景區道路向街道辦駐地東南行駛大約6公里,一處山海奇觀——“雕龍嘴”就映人眼簾。只見海岸一岬角深人海中,懸崖下插大海,巖石顏色赤黃,猶如龍頭。海水烘托著一塊大的圓石懸空探出,酷似驪龍顎下珠,這里的村民稱它為“釣龍磯”。危巖頂部有兩棵古樸樹,像兩根龍須。每遇潮來,這里就會洪濤波蕩搖搖欲飛,云霧繚繞,遠看猶如巨龍在戲珠。雄居此石西的村莊由此取名為“雕龍嘴村”。遠遠望去,雕龍嘴村呈長方形坐落在山海之間,房子依山而建,錯落相連,在密密麻麻的林木掩映下,露出點點紅瓦白墻,山上巨石嶙峋、奇峰突兀、白云縹緲、青翠照眼。“山海相連,山光海色”,正是雕龍嘴村的特色。在全國的名山中,惟有雕龍嘴是在海邊拔地崛起的。村西南的白云洞、棋盤石等都是雕龍嘴村的著名景點,當你漫步在雕龍嘴的青石板小路上,一邊是碧海連天,驚濤拍岸;另一邊是青松怪石,郁郁蔥蔥。會讓你驚覺,仿佛來到了歐洲的某個小鎮,而這只是屬于青島的一個人間仙境。
精美如畫的青山村
龍王曬錢搬上岸,八仙墩濤拍斷崖,左鄰太清宮右靠明霞洞……這樣一番景象已經讓人無法拒絕這個位于青島市嶗山區里的小漁村——青山村。其實,在嶗山深處散落著許多古老而又神秘的美麗漁村,而青山村又是這其中極具代表性的一個。剛過太清宮,“青山漁村”的牌坊便映人眼簾,緊接著環山路上青山處隱著一片紅瓦綠樹的村落,與遠處的碧海藍天交相輝映,仿佛置身畫中一樣。海風徐徐吹來,讓人忍不住駐足觀看。漁人鄉村風情盡收眼底,青山、梯田、茶園、村落、漁港、海島相互映襯,共同形成了一道層次分明、錯落有致的優美漁村風景。“不減山陰道,迂回一徑通。”這是明朝即墨道家學者江如瑛對青山村的評價。400年歷史的青山村有著獨特的文化氣質,漫步在村中很容易被這種氣質所感染。
沿著村里的碼頭漫步,會看到一處200多米長的文化長廊,一幅幅生動的圖畫都是青山村的真實寫照。說起青山村,不得不說的就是試金灣和曬錢石等地標性符號。因為,在這些美麗地方的背后,還有著許多引人人勝的故事和傳說。而只需穿過文化長廊越過山頭,就可以看到充滿著神秘色彩的試金灣,據說灘上的石頭出水后,在太陽的照射下,金光閃爍,光亮耀眼,灣上的石頭或重達千斤或輕至幾兩,但即使再小的石頭也是硬比黃金,因此又稱試金灣。如今,試金灣也已經成為青山村的一個文化符號。另一處景觀“曬錢石”的歷史故事就更有意思了,根據青山村志的記載,位于嶗山頭北靠近山根,在山頭后順山根伸展出一石碴,碴上石磯有一平處,歷代相傳名日“曬錢石”。相傳每隔幾年東海龍王在農歷六月初六這天會把龍宮的金銀錢財拿到石磯上來晾曬,晾曬完后把完整無損的錢收回去,剩下那些損壞、缺邊的全都丟在石磯上,讓趕海的人拾撿。但是,村里的漁民告訴我們,實際是早年前,南來北往的商船經過嶗山頭時,不管船上運送什么貨物,經過此地船上都要往海里拋扔錢財及物品,敬奉龍王,保佑行船一路順風平安無事。但是由于此處水深流急,特別是遇上有風浪的天氣,巨浪蓋天,會把海底的沉物拋到海岸,銅錢也就這樣“上岸”了。不管怎樣,青山村的美需要仔細品味、慢慢感受。
魅力小村雄崖所
雄崖所古城位于青島即墨市豐城鎮東北部,東臨黃海北臨“丁字灣”,隔海與萊陽海陽相望。是明洪武年間為防御倭寇來犯所建的海防城堡。因城堡遙望東北方向白馬島上的雄偉斷崖,故得名“雄崖守御千戶所”,簡稱“雄崖所”。城內外有城皇廟關帝廟、菩薩廟、玉皇廟、九神廟、天齊廟、先農壇等建筑。是中國東部沿海惟一可以窺見的古建筑所城。600多年歷史的變遷,這個曾經抵御過無數次外敵侵犯的海防重地演化為現今的“中華歷史文化名村”,曾經駐扎于這里的軍戶后代也成為了現在雄崖所村的村民。
石墻、石屋、石板路、古井、古樹、古院落,即墨豐城鎮歷史悠久,而雄崖所古村則完整見證了一座古城的歷史春秋。明清時期作為海防前線,雄崖所村肩負著抗擊倭寇和一切來犯敵人的任務,作為一處兵家必爭之地,風雨之中屹立600年,它在鞏固華夏大地海防事業的同時,也庇護了世代生存在這里的雄崖所人。借著“中國傳統村落”的稱號和海即跨海大橋的“東風”,如今靜謐的村落再次騰飛。
走進雄崖所,就會看到南城門外刻有“奉恩”2字,城門內則刻著“迎熏”2字,而每個石刻字都有著其特殊的意義,由于雄崖所特殊的作用,南城門上的字包括其它城門上的“鎮威”等字多是古時用來迎接將士凱旋和預祝將士勝利歸來的祝福語。站在雄崖所村的南門上遠望,能看到遠處山頭上的一座玉皇廟,與南門城樓上的廟宇遙相呼應,雄崖所村南門內左側,保留著一座百年歷史的天主教堂,雖為平房,但建筑高大。雄崖所村西還有一口老井,外圍用長約迷的石條拼砌,著進口上形成“互"字狀,十分別致,上面刻的皆是當初捐資造井者的姓名。井壁題刻十分罕見,像是“功德碑”的一種變異,這也是雄崖所村一處鮮為人知的人文景觀。雄崖所村的面積雖然不大,卻已經足夠體現祖輩的建筑智慧。
明清建筑鳳凰村
青島市金口鎮以北有一座山酷似展翅而飛的鳳凰,因此得名鳳凰山,山下村落亦因此而得名鳳凰村。滄桑300多年,歷史的腳步從不曾停歇。但無論這些“行走”多么匆忙,總有一種文明以其獨有的方式留存了下來。中國傳統古村落,便是歷史文明演變給予后人獨有的“饋贈”鳳凰村也在這些“饋贈”中,以其獨有的文明和特點存留了下來。走進這里,你會發現,歷史的獨特痕跡完美的保留這個古老的村落里。
穿行在擁有幾百年歷史的古巷中,青石、木門、青瓦,50余處古宅點綴,使鳳凰村流露出一股濃重的歷史氣息。看著歷經幾百年風雨侵蝕和滄桑歲月的座座古老民居,能夠深深感受到海邊村落的悠久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這個村子的傳統古建筑較為集中,大部門古建筑保存完好,仍保留有原閩浙故居建筑風格的明清建筑有60處,建筑結構為木榫卯結構,屋頂一般有梁柱支撐,斗拱來平衡協調,是硬山式建筑,建筑材料為紫杉木、青磚、綠瓦。如今,保留下來的古宅成了村里的寶貝,成為鳳凰村歷史的見證。青石老巷大木門,勾連起村莊薪火傳承的清晰脈絡,金鳳凰的老梧桐則續寫著村民樸實無華的鄉村記憶。
世外桃源九上溝
有這樣一個地方——被美麗的大自然“藏”在懷中的九上溝,一個鮮花盛開的村莊,一個美麗無比、宛如世外桃源一般的地方。
九上溝村地處青島市黃島區鐵镢山下,是有名的革命老區,這里地形優美,林深谷秀。每年從4月上旬開始,盈谷的櫻桃、杏樹,花潮涌動,芬芳四溢。被列為古膠州八景之一的“鐵镢懸泉”,以其“溽暑不溢,大旱不涸”的神奇,令許多文人墨客為之傾倒。三十六峰,七十二懸泉,雖無絲竹雅樂,卻有山水清音。樹蔭下,小溪旁,一樹一景,一石一奇,前人有“樹木與山石競色,松濤與清泉和聲”的贊譽。與因九寨相連而得名的山水名勝九寨溝不同,九上溝是因為山路彎彎、溝有九曲而得名。較之世界聞名的九寨溝,在膠南人的眼里,九上溝的名氣絕不亞于它。名不見經傳的九上溝,已經逐步成為膠南人休閑游玩的絕好去處。
山海間的閑與趣,鄉村中的幽和韻,正等待著我們走近“她”,認識“她”,感受“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