繳了醫保費,當年沒用,是不是就吃虧了?真的如此嗎?你的醫保錢都去哪了?
醫保報銷用到的錢,來自于醫保統籌基金的基金池,可以把它想象成為一個巨大的存錢罐,里面裝著幾萬億的錢,都是用來給大家報銷醫療費用的。這些錢就是我們每個人繳納的醫保費,你一點、我一點,大家的錢都放到一起,匯集起來也就有一大筆“巨款”了。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醫保是“保險”而不是“存錢”。什么叫“保險”?就是通過把大家的一點小錢放在一起變成大錢,先給有需要的人用,暫時不需要的人就等到未來需要了也能用得上,從而來防范或者化解某方面的風險。放在醫保這兒,道理就是生病的人先用錢,化解醫療風險,目前沒生病的人等到自己生病了,也可以用這些錢來為自己獲得醫療保障。
所以參保后這筆錢放入基金池之后,這筆錢既是自己的錢,更是大家的共同財富,它成為了構成堅固醫療保障“長城”的“一磚一瓦”,在發揮著自己的作用。
這里可以來算一筆賬:假如小張不參加醫保,而是把醫保參保費200多元存起來,作為給自己看病的錢,小張會經歷什么呢?
根據《2019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我國2018年的人均住院費用是9291.9元,我們假設這個數額是小張住院的花費,這意味著小張住一次院,需要自己一次性全額出9000多元,也就是把每年用來參加醫保的費用存將近40年,才能夠攢上這么多錢。
假如小張參加了醫保,那他遇到生病住院,又是怎樣的情形呢?按照居民醫保實際住院費用基金支付56.1%的比例,那么小張可以獲得醫保報銷9291.9×56.1%=5212.8元,自己需要出的錢是9291.9-5212.8=4079.1元;而如果小張治療所用的項目、藥品等費用全部都在醫保報銷的范圍內的話,這個報銷比例會進一步提升至65.6%,則可獲醫保報銷的錢為9291.9×65.6%=6095.5元,自己需要出的錢是9291.9-6095.5=3196.4元。
專家提醒,我們每個人所面臨的醫療風險都是不確定的,不知道什么時候會生病、什么時候要有大額的醫療費用支出,醫保的作用就體現在這里。

相關鏈接
2020年社保新變化
變化一:養老保險可以網上辦理轉移。從一個城市到另一個城市工作,不用再親自跑到柜臺辦理養老金轉移了。直接通過國家社會保險公共服務平臺就能辦理。
變化二:社保卡申領時間縮短。2020年社保新規,社保卡批量制發的周期,從申領到通知領卡,由原來2-3個月壓縮至30個工作日內。
變化三:五險變四險,生育險納入醫保。2019年年底已完成生育保險和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合并,之前的五險一金變為四險一金,參加職工醫保即參加生育保險。雖然生育保險取消了,但是生育費用報銷和生育津貼還在,總的來說,只是少了一道手續,更加省事了。
變化四:2020年取消社保補繳。2020年起將無法補繳社保,但這3種情況除外:1.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不滿15年,到60歲的時候,可以一次性補繳,不然領不到養老金,但最高的補繳年限不得超過15年。2.企業沒有按時按足額給員工繳社保,員工可勞動維權,要求企業補繳。3.離職后,社保斷繳不超過3個月的,一般都允許補繳,但超過6個月就不一定了。
變化五:社保、公積金必須同時交。2020起,住房公積金屬于強制繳納范圍,以后社保、公積金必須同時繳納。
變化六:港澳臺居民可參保社保。2020年1月1日起,在內地工作、居住、讀書的港澳臺同胞,可以依法參加社保和享受社保待遇,但是前提是要辦理國內城市的居住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