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泰龍
牽住你的手,相聚在黃鶴樓。這美好的記憶,多年以前就定格于萬里長江的美麗畫卷。之后,你留在鸚鵡洲,我順流而下,回到美麗的江南。彼此安好,江湖相忘。
武漢加油!隨著這吶喊聲從四面八方涌來,今年春節,你破天荒地高頻次出現于電波、微信、抖音之間,以強烈的視覺沖擊震驚著我和我所在的這城市。
吶喊,從來都不是隨風的歌吟。尤其在今天,武漢加油,更是我們和你并肩作戰的鼓聲。馳援武漢,馳援湖北,鏗鏘的聲音一直在城市的上空盤旋。
這是一個陽光明媚的早晨。我收到這樣一條微信:“領導,上午好!想問一下,上次您在微信朋友圈發的是省慈善方面的捐贈鏈接,是吧?咱市慈善總會這邊有類似的鏈接嗎?”疫情無情人有情。大年初四,市慈善總會發布公告,開展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專項募捐。我把募捐公告發給了她。沒多久,她發過來兩張捐贈證書,一張是省慈善的,落款是1月28日;一張是市慈善的,時間是2月13日,各捐款50元。兩個50元,數額不大,卻暖人心。自打建了微信,有問好的,有轉發新聞趣事的,偶爾,發個通知、定位什么的,用于溝通聯系,唯獨沒有要捐款鏈接的。我從她所說的那個領導崗位上退下來已整整三年,我在朋友圈轉發省慈善的那條微信,她并沒有點贊,但她卻捐贈了50元。所以,我看到那兩張捐款證書后,回了她三個豎起的大拇指:強強強。一向注重禮節的她,此刻并沒有回一句客套話,而是說:“大難當頭,咱幫不了什么忙,只能聊表一點兒心意。”末尾是一個微笑的表情。
翌日,我從捐贈公示欄里看到她的名字,是網名。幾乎同時,另一個熟悉的網名從公示欄里跳出來,捐贈數字是100元。我有點驚詫。這位捐贈者的母親剛剛被確診得了惡性腫瘤,而且錯過了做手術的最佳時期,目前救治的手段只能是介入和化療。為了能從死神手里搶回母親的生命,正不惜一切代價往里砸錢。此時此刻,對這位捐贈者來講,錢是多么重要。我拿起手機,撥對方的電話,撥著,撥著,我把手機放下了。
電話打過去,說什么呢?說不該捐錢?截至3月10日,市慈善總會募集善款310萬元,奉獻愛心的大多是普通人,手上那點結余,用老百姓的話說,都是牙縫里省下來的。就在3月10日當天,有位70多歲的退休女工,跑到市慈善總會,認捐1萬元。為了這1萬元,她攢了兩三個月的退休工資,加上原先的結余,才湊齊這個整數。工作人員充分肯定了她的善舉,卻不忍接受她的捐贈。要知道,她老公剛剛來捐過。但她執意捐款。經過再三勸說,最終改捐5000元。這或許是一種基因的傳承。自古以來,每逢國有大災,民遇大疫,我們這座城市總有人站出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賑濟公所、冬賑局、西津渡水上救生會……都是這座城市慈行善舉的歷史印記。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們,耳濡目染,能不受影響嗎!
和這位退休女工一樣,大多數人,你是勸不住的。黨中央號召黨員捐款的消息見諸媒體之后,市餐飲協會會長吳榮生親自起草倡議書,號召行業中的黨員和企業家積極捐款。新冠肺炎疫情下,餐飲業受到重創,幾乎全軍覆沒。往年,宴春酒樓春節期間的營業額達四五百萬元,今年下跌了95%;九鼎軒火鍋全國連鎖,一個月損失6000萬元。這兩家的情形并非個案,可以說,是整個餐飲行業的實情寫照。所以,當他們和慈善總會溝通時,后者一再表示餐飲行業不容易,不忍接受捐贈。然而,開弓沒有回頭箭。倡議發出半天時間,便收到30家單位24萬元捐款。之后,宴春酒樓又捐贈3000盒肴肉,為在湖北抗疫的江蘇醫療隊員送去家鄉的味道。
在類似的例子接踵而至的時候,那個跟我要捐贈鏈接的微友,又發來一條微信,點開一看,是揚子晚報的一條新聞,內容是:鎮江慈善系統向江蘇支援湖北疫情防控前方指揮部捐款175萬元。接著,又發來第二條微信,是一個豎起大拇指的表情包:強!
我的第一感覺,她不僅僅是給市慈善總會點贊。疫情發生以來,武漢告急。煙花三月是折不斷的柳,大家都惦記著武漢。然而,每個人都去做最美逆行者是不現實的,他們只能以自己的方式支援武漢,與武漢并肩作戰。所以,她看到揚子晚報的這條新聞時一定很欣慰,因為:個中有她的一份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