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現民
1955年5月某一天,蔣英打電話到中國城買菜,要買大白菜和粉絲,并請店家送到家里來。美國的華僑就把菜送過來了,在菜籃子下面墊著一份《人民畫報》,里面有一張國家領導人在天安門城樓上檢閱游行隊伍的照片,在這張照片上,有一位錢學森夫婦很熟悉的老人——陳叔通。錢學森夫婦稱他為太老師,陳叔通是求是書院的老師,是蔣英和錢學森雙方父親的老師。所以他們看到陳叔通的照片,高興極了。一方面,他們認為陳老當時擔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并且是毛澤東和周恩來的摯友,因此他們的求助應該能夠得到國家的支持。另一方面,陳老是一位愛國主義者、民主革命家,受父輩耳濡目染,錢學森夫婦對陳叔通尊敬有加。于是他們就想辦法跟陳叔通聯系。
6月15日,錢學森給陳叔通寫了一封信,告知近況,希望得到中國政府的支持和援救。信文如下:
叔通太老師先生:
自1947年9月拜別后,久未通信,然自報章期刊上見到,老先生為人民服務及努力的精神,使我們感動佩服!學森數年前認識錯誤,以致被美政府拘留,今已五年。無一日、一時、一刻不思歸國參加偉大的建設高潮。然而世界情勢上有更重要更迫急的問題等待解決,學森等個人們的處境,是不能用來訴苦的。學森這幾年中唯以在可能范圍內努力思考學問,以備他日歸國之用。但是現在報紙上說中美有交換被拘留人之可能,而美方又說謊謂中國學生愿回國者皆已放回,我們不免焦急。我政府千萬不可信他們的話,除學森外,尚有多少同胞,欲歸不得者。以學森所知者,即有郭永懷一家,其他尚不知道確實姓名。這些人不回來,美國人是不能釋放的。當然我政府是明白的,美政府的說謊是騙不了人的。然我們在長期等待解放,心急如火,唯恐錯過機會,請老先生原諒,請政府原諒!
這封信寫好后,蔣英就用左手模仿小孩子的筆跡寫了一個信封。由于他們的信件受到嚴格審查,怎么投出去是個問題。據蔣英說:“寄到中國是不可能了,只好寄到比利時。我們就開車到黑人居多的超市,悄悄地把那封信寄出去,特務不會檢查到那里去。”
果真,這封信如愿以償地寄到了在比利時生活的蔣英妹妹蔣華那里。蔣華當時不知道陳叔通是誰,也不知道該把信寄到哪里,只知道錢學森夫婦急切需要援助。她只認識錢學森的爸爸錢均夫,于是決定把信轉寄當時住在上海愚園路1032弄111號的錢均夫。
錢均夫收到信件后,感到事態的嚴重性,但此時陳叔通正在芬蘭訪問,因此錢均夫一直等到陳叔通回來,才于7月7日致函陳叔通。錢均夫還將兒子寫給陳叔通的信件一并寄出。7月11日,陳叔通收到錢均夫的來信,遂轉交中國科學院副院長竺可楨。7月12日,竺可楨致函中國科學院黨組書記、副院長張稼夫。信中說:
昨天,陳叔老交來被美帝扣留在加州的我國留學生、加州理工學院航空工程教授錢學森和他父親均甫(夫)先生的信各一封。叔老的意思希望我院能設法經過外交方式使錢學森能回國。從錢(學森)個人信里可以看出他是急切地想回國,而且極不愿再留在美帝的。但從附來美國報紙的新聞(1953年3月)就可以看出美帝把錢(學森)看作航空工程的權威,而且以他為飛箭的專家,而這飛箭是美國想用來運載原子武器的,從此可以看出美帝之所以扣留錢(學森),并不是因為他攜帶1800本書,而是怕錢(學森)回國后為祖國服務。院里應該如何拯救錢君,使他脫離虎口,請你設法。
竺可楨還將錢學森的來信以及錢均夫的書信一起寄給張稼夫。竺可楨在信件中還說,所提郭永懷教授系原子物理專家,也應向美帝爭取。
7月17日,張稼夫在接到竺可楨的信函后特向陳毅副總理報告。7月21日,陳毅在報告上批示:“漢夫同志,請外交部想辦法,如何?”外交部在接到陳毅的批示后,就安排有關部門調查錢學森回國受阻一事。7月29日,外交部美澳司司長徐永煥就美國扣留錢學森事以及外交部初步處理意見向外交部副部長章漢夫、外交部部長助理喬冠華作了詳細的匯報。他首先報告了錢學森的簡歷以及錢學森被捕扣留的情況,然后提出了詳盡的處理意見。
1955年9月17日,錢學森一家登上“克利夫蘭”號郵輪,踏上回國的行程。9月21日,為了確保行程中的安全,外交部以錢均夫的名義給歸途中的錢學森發了一份電報,并通過香港海岸電臺呼叫“克利夫蘭”船長轉錢學森。電文如下:
知你回國,甚慰。望小心保重,沿途勿登岸。政府將派人在邊境車站接你。均甫(夫)。
9月2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新華社聯合給新華社香港分社發了一份加急秘密電報,要求派記者陪錢學森入境:“留美學生錢學森博士9月17日乘“克利夫蘭”號輪離美,抵港當在10月上旬,請注意他抵港日期并于抵港時派人接他并陪他到深圳。”
為了處理好錢學森赴香港的安全問題,國務院領導在指示外交部的同時,還指示貿易部做好協助工作,因為中共中央貿易部(對外經貿部前身)有很多境外的聯系和交往。1955年9月20日,貿易部辦公廳機要處收到總理辦公室轉來的密件,要求貿易部協助錢學森回國事宜。時任貿易部辦公廳副主任崔哲將這份密件遞交到李強副部長(葉季壯部長不在北京)手中時,“錢學森”這三個字立刻引起李強的高度重視。他馬上指示崔哲,抓緊時間以密電形式將信息告知華潤公司負責同志。
華潤公司的前身是“聯和行”,是中國共產黨在抗戰時期在香港建立的地下交通站,是中國共產黨設在香港的經濟聯絡點。1948年更名為華潤公司。1952年隸屬關系從中共中央辦公廳變為中央貿易部。中央貿易部在接到中央的通知后電告華潤公司:“指定可靠同志,會同蔡福就、方遠謀接送錢學森等人,經費由張平撥付。”華潤公司收到貿易部急電后,按照指示意見,時任華潤公司總經理的張平馬上指派專人同港中旅的蔡福就和方遠謀取得聯系。較之華潤公司來說,港中旅在香港進行活動的目標較小,更加適合在這次任務中直接出面同港英當局交涉溝通。華潤公司則配合港中旅出人出力出錢。蔡福就認真聽取了華潤公司同志們的意見,同華潤公司積極配合開展工作。
華潤公司與港中旅多次磋商,希望有套切實可行的接送方案。經多方面努力后,方案終于出爐。他們提出,由華潤公司利用在香港的船運業、港英當局海關和移民部門中的關系,設法在錢學森一行乘坐的郵輪靠岸前,派出他們自己的同志登船同錢學森取得聯系。這樣可以讓錢先生一行在登岸前就感受到來自祖國同胞的歡迎和問候。錢先生就是在港中旅同志的陪同下先從大郵輪換乘到華潤公司事先準備好的小游艇上,然后抵達香港碼頭的。
1955年,香港的環境可以說是龍蛇混雜,面對各種敵對勢力,華潤公司的同志根據經驗,建議錢學森一行最好不要在香港停靠,而是直接從九龍上火車趕赴深圳。華潤公司總經理張平要求華潤公司的同志提前幾天為錢學森訂好10月8日從九龍到深圳的火車票。
華潤公司的相關人員在談到這次迎接錢學森的經歷時說:“1955年10月8日下午,當錢學森先生一家連同其他留學美國的中國科學家一起走出深圳火車站的時候,所有的中國人可能都未曾想到,他們中有一個成為了中國國防工業和航天領域的締造者。1955年10月8日,走出深圳火車站的那22個中國人不但影響了時代,更創造了時代。”
(摘自中共黨史出版社《羈絆與歸來——錢學森的回國歷程(1950-1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