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植物學王子林奈的學術與人生

2020-04-27 02:59:53胡鑫樊陽程
科學文化評論 2020年5期
關鍵詞:分類植物

胡鑫 樊陽程

(英)維爾弗里德·布蘭特著,《林奈傳:才華橫溢的博物學家》,徐保軍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17年,320頁,定價98.00元。

中圖分類號 ?N09: Q94

文獻標識碼 ?A

卡爾·林奈(Carl Linnaeus,1707—1778)被視為現代分類學之父,是偉大的動植物雙名命名法(binomial nomenclature)的創立者。對自然探索的激情貫穿林奈的一生,他的學術道路亦彰顯了醫學與現代生物學誕生的緊密關系。林奈既抱有為自然正名的宏大志向,又極度勤勉。他以實地考察、收藏品梳理等方式擴展一手資料的積累,同時創立了博物學海外考察的網絡和傳統。林奈的兩本重要著作——《植物種志》(Species Plantarum,1753)和《自然系統》(Systema Naturae,1758,第10版),分別奠基了現代植物命名法和動物命名法。林奈以性別特征的系統比較為基礎的雙名命名法,使生物有了精確和詳細的名稱及科學的命名系統。林奈以動植物的屬名結合種加詞的方式,并以拉丁文為動植物命名,以簡潔、穩定、易記、通用的命名規則結束了此前混亂的生物分類狀況,成為當時最廣泛使用的分類方法,大大推動了人類對自然的認識和利用,促進了生物學的發展。林奈的同時代人,啟蒙思想家盧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曾托人給林奈送去贊美之詞:“請告訴他,我不認識比他更偉大的人。”①林奈的生物命名和分類系統影響至今,我們今天熟悉并經常使用的哺乳動物一詞,就是林奈在分類工作中的創造。

林奈是一位里程碑式人物,值得被人們銘記。西方世界中林奈的傳記并不稀缺,可追溯至19世紀甚至更早。維爾弗里德·布蘭特(Wilfrid Blunt,1901—1987)所撰寫的《林奈傳》(The Compleat Naturalist: A life of Linnaeus),是一部全面描述林奈生平及學術歷程的重要著作,該傳記以林奈對自然的探究為主線,記錄和描述了一個既肩負著建構自然秩序的重任,又不乏普通人特質的林奈。該書以完整的資料搜集與考證,保證了傳記的全面性和真實性。書中摘錄了許多林奈的日記、書信和自傳等內容,借助林奈友人與學生的描述,通過具有趣味性的故事,以時間軸為坐標展開論述,生動展現了這位植物王子的自然探索和生活歷程。無論是對林奈的學術歷程還是對其個人生活的了解,本書都極具參考價值。環觀中文世界,關于林奈生平事跡的著述屈指可數,對于這樣一位知名的生物學家來說,這種局面實在令人遺憾。得益于徐保軍的流暢翻譯,以及商務出版社的高質量編輯,中文版《林奈傳:才華橫溢的博物學家》(圖1)為我們鋪開了一條通向這位科學巨匠的坦途,發行后,即入選中華優秀科普圖書榜。

一 ? 熱忱與勤奮的學術生涯

1778年1月20日早晨8點,長久勞累的林奈最終沒能抵得住病痛的侵襲,與世長辭。葬禮如他生前吩咐那樣,一切從簡。人們在1月22日、一個沉悶陰暗的傍晚,排成長隊莊嚴地為他送行。林奈的墓碑上除了姓名、生辰年月,只刻上了“植物學王子”(Princeps Botaniacorum)的稱號。天才已經逝去,可他的勤奮不懈,為生物學及人類對于世界認知留下了寶貴財富,他有不可替代的影響。林奈去世后,他留給遺孀的藏品大多被英國青年博物學家詹姆斯·愛德華·史密斯爵士(Sir James Edward Smith,1759—1828)收購并運往英國。據統計,這些藏品共計:19000份壓制植物標本、3200份昆蟲標本、1500份貝殼標本、700—800份珊瑚標本、2500份礦石標本、3000本書,還有林奈的全部書信往來,包括3000封書信,以及林奈、林奈之子和同時代其他科學家的珍貴手稿([1],頁274)。

童年的許多經歷,總是會在人的內心深深的埋下種子。林奈出生于瑞典一個溫馨的鄉村牧師家庭,他的家族是以堅韌著稱的斯莫蘭人。林奈的父親尼爾斯(Niles Ingemarsson Linnaeus)根據當時的風俗,在大學入學時以椴樹(斯莫蘭語lind)相關的詞根lin為自己創造了林奈(Linnaeus)這個姓氏。尼爾斯是一個園藝愛好者,熱衷于建造家里的小花園,并使鮮花和植物貫穿在這個家庭的各個角落,由此也培養起了林奈對植物的極大興趣。林奈在早期學校教育中表現平平,甚至還是一個逃課的調皮鬼,但這些逃離學校的時光,他都是在與植物的相處中度過的,“小植物學家”的綽號也由此而生。

林奈的人生之路原本是被父母設計為子承父業,成為一名牧師。但對植物探索的赤誠熱愛改變了他的人生方向。他熱衷于植物的識別與分類。進入大學進行醫學學習后,他結識了同樣熱衷于分類學的學長彼得·阿特迪(Peter Artedi,1705—1735)。堅如磐石的友誼和共同的志趣,使這兩個年輕人在研究的世界中協同前行,他們立志要建立更加科學、嶄新的分類體系。為避免惡性競爭,他們還認真劃分了彼此的主攻領域,偉大的愿景就此萌芽生發。同時,得遇博物學家奧洛夫·攝爾西烏斯(Olof Celsius,1670—1756)的教導和生活上的幫助,林奈的研究工作漸入正軌。這樣的相遇不是巧合,長期不懈地投身于植物研究打下的基礎,使得林奈能夠抓住機會并能更好施展才華,步入到真正的學術層面中。

隨著在學術上的逐漸精進,林奈也獲得了聲望和越來越多的收入。1753年,林奈攜帶已經快要完成的《自然系統》手稿啟程歐洲,展開了一生中離開瑞典時間最長的游歷,他途徑德國、荷蘭、英格蘭以及法國巴黎,其間主要停駐荷蘭。這趟旅程使林奈聲名遠播,他不斷結識各路對植物有著深厚興趣的達官顯貴,既為對方提供知識的幫助,也獲得豐厚的回報。林奈在其《自然系統》一書中獨創性地提出為自然界三大領域——植物、動物和礦物領域分類的計劃,獲得了荷蘭兩位德高望重學者的賞識和出版資助。《自然系統》是林奈最為重要的著作,是林奈體系的基礎與整體框架所在。荷蘭金融家吉多瑞·克利福德(Gegore Glifford),也是狂熱的園藝學家和動物學家,是林奈在荷蘭的最大資助人。克利福德擁有種滿了奇珍異草的私人莊園,令林奈流連忘返。林奈受雇于克利福德,在其植物園停留了兩年多,沉浸在熱愛的事業中。在安寧的生活環境中,林奈將以往的草稿逐漸整理成書。在這段著作的高產期中,林奈相繼出版了以《植物屬志》(Genera Plantaram)、《植物學基礎》(Fundamenta Bootanica)、《植物命名規則》(Critica Botanica)為主要代表的近十部書籍。之后林奈完成了《克利福德園》(Hortus Cliffortianus)一書,被認為是他最好的作品之一。

對于學術成就的判定,在不同的環境中總是存在時差。林奈回到瑞典后起初只能在斯德哥爾摩從醫謀生,雖然他在朋友的幫助下申請到了礦業大學的一個講授礦物學的職位,并在瑞典科學院成立之初通過抽簽出任了第一任為期半年的院長,但他覺得自己遠離了植物學。直至三年后被任命為烏普薩拉大學的醫學和植物學教授,他夢寐以求的學術生涯才真正重新開始。他一邊繼續進行零零碎碎的考察,一邊醉心于知識的精進與傳播。這期間林奈出版了《厄蘭島和哥德蘭島行記》(?l?ndska och Goth?lndska Resa)、《西哥德蘭島行記》(W?stg?te-Resa)、《斯科納行記》(Sk?nska Resa)等著作,書中的植物命名都采用了雙命名法,這表明雙命名體系在不斷得到充實和印證,在不同的資料中都得到統一和發展。林奈的學術之路越來越暢順,各種榮譽也紛至沓來,國王授予他主任醫師頭銜,柏林科學學會吸納他,1753年,林奈被瑞典皇室授予“北極星騎士”封號,1761年,林奈被授予爵位,為人熟知的馮·林奈(von Linné)即得名于此。他從這些聲譽中獲得了很大的滿足。

豐厚的成果背后,是林奈經年累月、晝夜不停的工作,其堅韌的理智和有條不紊的工作方式令人嘆服。1751年出版的《植物學哲學》(Philosophia Botanica),是闡釋林奈的分類系統的一部重要著作,他在其中詳盡地對命名原則和術語進行了解讀。兩年后,作為對之前工作的升華和提煉,《植物種志》出版。作為林奈最重要的著作之一,該書詳述了不少于5900種植物,涵蓋了1098個屬,被公認為是現代植物命名法的起點([1],頁247)。林奈的科研成果數量很多,可以說,僅挑出其中的一小部分,就足以使一個學者忙碌終身。據統計,僅林奈發表在皇家科學院《會刊》和其它知名期刊上的論文就約有170篇([1],頁244)。林奈花費了大量精力在細致的學術工作中,為了完成1749年的一篇論文,他便查驗了所能搜集到的900種植物的信息([1],頁244)。為出版《錫蘭植物志》(Flora Zeylanica,即如今的斯里蘭卡地區的植物志),盡管從未親自涉足這片土地,林奈仍然憑借標本集和圖畫等資料,完成了艱巨的編寫工作,顯示了他根據干枯標本來為植物進行分類編排的深厚功力。林奈一生中始終保有對植物學的巨大熱情,但過度的工作時常使他疲憊不堪。在父親去世后,他更患上了周期性發作的抑郁癥,他飽受病痛折磨。

二 ? 職業道路與學術資源

雖然林奈以其生物學領域的成就而被熟知,他的職業生涯卻與醫學緊密相關,顯示了生物學與醫學這兩個領域之間的獨特聯系。這與林奈接受的教育是分不開的。林奈15歲時得到中學教師約翰·羅特曼(Johan Rothman)醫生的青睞。羅特曼在將林奈引向更廣闊的植物學天地的同時,也培養了林奈對醫學的興趣,他在林奈中學的最后一年為其免費教授植物學和生理學,這為林奈之后的學習奠定了基礎。1727年,林奈進入隆德大學(University of Lund)醫學系求學,得到當地著名醫生和博物學家希利安·斯波特斯(Kilian Stobaeus)的指導。次年,林奈轉入烏普薩拉大學(Uppsala University)醫學系。雖然當時該醫學系的植物學、動物學等課程因師資問題完全無法開設,但林奈加入了攝爾西烏斯的植物學項目,撰寫了初步闡述其植物分類思想的論文《植物婚配初論》(Plantarum),并憑其才華和學識在大學二年級時成功擔任了植物示范課授課教師。1735年,林奈在荷蘭獲醫學博士學位,并在荷蘭出版了《自然系統》的第一版。林奈的第一份穩定工作就是在斯德哥爾摩擔任醫生,直至他1941年在烏普薩拉大學獲得醫學教授席位。林奈還出版了《藥物學》(Materia Medica)等醫學著作,并且可能是第一位描述失語癥典型癥狀的醫生([2],頁36)。

現代生物學在18世紀還未正式從醫學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學科,林奈成為動植物分類大師并無專業化、學科化的道路可走。林奈的博學,為其打通植物與動物的分類提供了條件。反過來,林奈建立的命名和分類體系也極大的促進了現代生物學的成長。林奈一方面飽覽前人著述,另一方面勤于實地考察,在理論和實踐的交互中逐步構建和完善分類框架。在其學識迅速成長和積累的階段,他每到一地,最希望拜會的就是當地的博物學家,最渴望能進入那些擁有豐富館藏的私人圖書館中翻閱圖書和研究標本,以及造訪當地的植物園。他甚至愿意為把握住研讀相關文獻和材料的寶貴機會,犧牲自己的睡眠時間。在書本及標本之外,大自然就是他最好的學習場所,他常常進行本地的植物考察,搜集標本。在進入烏普薩拉大學僅小半年后,林奈已經擁有超過600種當地野花的標本,使得攝爾西烏斯在與他的第一次見面中就對其刮目相看([1],頁24)。在任教后,大自然又是林奈最好的教室,他在考察中訓練、檢驗學生的觀察能力,給學生及時地解答疑惑,不斷完善他的分類體系,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博物學家。在烏普薩拉的夏日周六,林奈會率領多達150人的隊伍進行野外考察,歸途中的歡聲笑語、飄飄旗幟,甚是當地一景([1],頁192)。

除本地考察外,林奈還有數次重要的博物學遠行。1732年,他以皇家科學學會提供的、極其有限的經費資助,完成了在拉普蘭地區歷經十個月的考察。他歷經艱險,跋涉過這片原始而復雜的土地。考察之后集結出版了其第一部以植物“性體系”分類法完成的作品《拉普蘭植物概要》(Florula Lapponica)。在這次考察中,林奈將拉普蘭的云杉林中一種高約1英寸的粉色雙生小花命名為林奈花(Linnaea borealis)。纖細微小的林奈花是林奈的最愛,成為之后林奈肖像畫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也因林奈作為民族英雄的地位最后成為了瑞典的國花。在田野考察以外,對標本館藏品和植物園進行分類也是林奈展開自我學術訓練、推進研究的重要途徑。標本館收藏的非本地物種,植物園中特地引種的外來植物,擴充了林奈的資料來源,擴展了他的研究對象范圍。

林奈有一種強烈的使命感,要為上帝創造的世界建立秩序。而要把整個已知世界的物種全部納入分類體系中,必須要獲得來自各地的一手資料。林奈在其職業生涯中不僅借助通信、會面等方式搭建起廣泛的學術聯系,還構建了足跡遍布世界各地的考察網絡。他把那些遠涉重洋、跋山涉水,帶著為其搜集資料、記錄觀察、寄送標本任務的學生們,稱為“使徒”(apostles)。林奈的通信者和學生們,前期是林奈體系構建的輔助者和執行者, 后期則成為林奈體系的實踐者和傳播者,為林奈體系的完善和普及做出了諸多貢獻[3]。除了1735—1738年在歐洲的游學外,林奈再沒有踏出過瑞典的國土,工作的繁重和精力也都不允許他再遠足。本土之外的資料搜集任務,大都由他的“使徒”們完成。林奈的使徒們也開創了一個傳統——博物學家隨海軍勘探船出航考察的傳統。達爾文登上貝格爾號進行環球考察正是這一傳統的延續。林奈總是牽掛和盼望著他的學生們寄回最新的標本,帶來富有價值的消息。作者布蘭特列舉介紹了其中一些人的事跡,以實例讓讀者感知這些使徒的具體工作、他們與林奈體系建立過程的緊密聯系。使徒們的足跡除了歐洲外,還遍布南北美洲、中東、近東、遠東、非洲、印度、中國、東印度群島、北冰洋等地。在這些行程中,他們的收獲頗豐,很多人進一步成長為著名的博物學家。例如,奧斯貝克(Pehr Osbeck,1723—1805)在中國待了四五個月,并燒制了一套帶有林奈花的瓷器帶回瑞典。這些為了拓展人類對于自然的認識,而將自己置于危險境地中的人們,有的帶病而返,有的客死他鄉。他們的境遇,回應著林奈1737年在《植物命名規則》中對旅行植物學家的評論:“上帝啊!當我看到這些植物學家的命運,看到他們陷身植物學的行文,說實話,我不知道該叫他們正常人還是瘋子。”([1],頁225)

林奈善于表達和溝通,他也是一位成功的教師。他的教師生涯在就職于烏普薩拉大學后正式拉開帷幕。異國的游歷經歷、對植物的狂熱、淵博的知識、豐富的好奇心,以及風趣的講授風格,極大的感染和吸引著學生。他是一個行走的博物館,隨時向聽眾們展示新鮮的事物和深刻的見解,學生的理性和好奇心都得到了極大的發掘和滿足。據現有文獻來看,林奈1741—1776年在烏普薩拉任職期間,至少有186篇論文在其名下完成學位答辯,這意味著林奈至少有186位正式培養的學生[3]。而他的學生中,后來至少23名都成為了教授,在那個席位貧乏的年代,這實在是極其成功的授業([1],頁175)。

三 ? 時代機遇與家國情懷

我們習慣稱呼林奈為植物學王子,但林奈實為博物學家。他在動物的分類,以及礦物方面都有海量的研究。林奈所處的時代,正值地理大發現之后,歐洲各國迅速對外擴張的時期。歐洲人對于奇珍異寶的向往愈加強烈。通過一條條嶄新的航路,新鮮的消息與值錢的貨物不斷在資本間流入流出。像復雜難懂的異邦語言一樣,那些乘船而來的動植物以及礦物們,盡管有著各自的名號,但名稱混亂模糊。各種物件在不同地區有著不同的稱呼,使流通和辨別變得十分困難。林奈見證了這一局面,以其卓越的秩序感,不懈的努力,逐步建立起了橫跨自然界三大領域的命名與分類系統。大學在讀時,林奈就作為助教在烏普薩拉大學成功開設過礦物學課程。在林奈之前,也有一批人試圖為自然建立分類體系,但彼此并不相通,體系本身與生物界的命名局面一樣混亂。林奈為生物界的命名建立了通式和結構,已經發現的物種,可以在其體系中清晰地找到種屬,獲得名字和歸屬;新發現的物種也可以根據命名規則便捷地被納入分類體系中,人們可以繼續填充和打造知識大廈,或在大的結構上做一些修補工作。并且,林奈選用了古老的、不再變化的拉丁語作為物種命名官方語言,簡潔精確,避免了不同語言間變換的困難。林奈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和驕傲,自稱“第二亞當”,并言“上帝創造,林奈命名”。基于林奈的工作,人們由此可以清晰地互通生物的信息,自然開始清晰地展露聯系,現代生物學的發展的重要基礎得以奠定。人們也揮手告別原本的巴別塔,共同搭建起分類學的大廈了。以庫恩(Tomas S. Kuhn,1922—1996)的理論[4]來看,林奈體系完成了分類學從前科學缺乏統一范式的時期,向常規科學時期的轉變,確立了研究范式的地位[5]。

作者布蘭特指出,當時的瑞典在林奈的影響下,掀起了一股博物學的熱潮。林奈的工作成就,與皇室成員以及知名收藏家的良好關系,大大推動了當時富人投資博物收藏的風尚。收藏熱反過來又促進了博物學的發展,助推了林奈體系的發展和完善。當時瑞典的國王、王后都是擁有大量動植物收藏品的博物愛好者,林奈為他們的藏品進行了細致的編目工作,甚至為了描述王后搜集的貝殼創造了一個全新的分類體系。林奈對王室藏品的分類描述也都成書出版。林奈的分類體系在歐洲得到了廣泛的普及。法國國王、英格蘭國王都在自己的植物園中,以林奈分類體系標識所有的植物。許多大學里的相關課程,都采用了林奈設計的課程大綱方案及分類體系。林奈體系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林奈對通過博物學增益瑞典經濟始終懷有巨大熱情。人類對于自然的探尋,除了好奇,最初的驅動力是為了滿足生活的基本需要,進而作用于社會經濟的發展。林奈也是如此,他一方面著眼于純粹的科學,另一方面也不斷思考著自然對于實在的效用。瑞典的經濟當時已經衰落,林奈也不停地思考如何有效地運用所長,發掘本地自然物的經濟價值。1741年,他欣然接受了瑞典中央給他的,考察厄蘭島和哥得蘭島的任務,去尋找可用作染料的本土植物,以及適宜制作瓷器的陶土。雖然沒有能找到染料植物和陶土,但他在考察過程中,對經濟作物利用、水土保持、漁獵管理等方面進行了細致的觀察和報告。林奈成功地實現了珍珠的人工生產,并將專利出讓給瑞典國家商會,他本人和國家都從中直接獲益。饑荒之年后,林奈開始研究小麥的替代品。彼時,瑞典和中國之間因茶葉貿易存在巨大貿易逆差。林奈多方尋找茶樹的本土替代物。在經歷了失敗后,他又多次嘗試從中國引進茶樹進行培育。但歷經曲折、漂洋過海的茶樹苗無法戰勝北歐的寒冷氣候,最終無一存活。林奈認為,不斷引進新的物種,對本國物種豐富度進行優化,是較好的經濟模式,不應該單一地依賴本土物種就地生產。在學生前往世界各地進行博物學考察之前,他都會囑咐其關注當地對于自然的運用智慧和技術,以帶回來造福瑞典。這種根本的自然經濟學觀點①,在如今仍具有借鑒意義。

四 ? 小結

《林奈傳》成功刻畫了一個博學多識、勤勉而又自負,篤定地尋找自然之秩序,同時為國家和民族熱情奉獻的,有血有肉的植物學王子,并提供了豐富的進一步深入了解林奈的資料及文獻來源。在正文后附有信息豐富和容量巨大、跨度百余年的參考書目和林奈年表。同時,還附錄了倫敦自然史博物館的威廉·T·斯恩特(William ?T. ?Stearn)教授和漢弗萊斯(C. J. Humphreys)分別撰寫的“林奈的分類、命名和方法”和“現代生物學中的系統學和分類學”兩篇文章,以更為學術的視角對林奈的分類法進行了解讀,陳述其在現代檢驗實踐中的所遇到的各種意見,陳述現代世界分類學的最新進展。隨書附上的,還有對于林奈具體工作和生活的資料清單,包括他的主要著作、畫像、手稿、藏品、通信等,以及相關的重要文獻,還有大部分遺存物品的具體去向,十分詳盡。所以,不管是對于普通讀者的科普閱讀,抑或是進行專業的學術研究,本書都能提供極大的幫助和借鑒。得益于該書中文譯本的出版,使讀者對林奈的理解更深刻一些。

參考文獻

[1]維爾弗里德·布蘭特. 林奈傳: 才華橫溢的博物學家[M]. 徐保軍譯. 北京: 商務印書館, 2017.

[2] Fromkin, V., Rodman, R., Hyams, N., etc. 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9th Edition) [M]. Australia and New Zealand: Wassworth, 2018.

[3]徐保軍. 使徒、通信者與林奈體系的傳播[J]. 學術前沿, 2015, (22): 92—95.

[4]托馬斯·庫恩. 科學革命的結構[M]. 金吾倫,胡新和譯. 北京: 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3.

[5]徐保軍. 自然秩序的建構者——林奈[J]. 科技導報, 2017, 35(22): 113—114.

收稿日期:2020-04-15

作者簡介:胡鑫,1994年生 河南南陽人,北京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E-mail: dsh6300@163.com; 樊陽程,1981年生,廣西柳州人 北京林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E-mail: fanyangcheng@bjfu.edu.cn。

基金項目:北京林業大學教育教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 BJFU2018JY071); 北京林業大學科技創新項目(項目編號:2017ZY63);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項目編號: 16YJC720021)。

猜你喜歡
分類植物
分類算一算
垃圾分類的困惑你有嗎
大眾健康(2021年6期)2021-06-08 19:30:06
分類討論求坐標
數據分析中的分類討論
教你一招:數的分類
植物的防身術
把植物做成藥
哦,不怕,不怕
將植物穿身上
植物罷工啦?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级毛片不卡片免费观看| 97在线免费| 国产区成人精品视频| 美女亚洲一区| 亚洲人成电影在线播放| 99人体免费视频| 正在播放久久| 欧美视频在线观看第一页| 亚洲人在线| 五月婷婷综合色| 在线欧美日韩| 国产精品一线天| 欧美精品v欧洲精品| 色九九视频| 精品無碼一區在線觀看 | 人妻中文久热无码丝袜| 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视频| 激情视频综合网| 亚洲视频欧美不卡| 麻豆国产精品| 99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视频| 日韩精品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色欲| 最新午夜男女福利片视频| 国产美女91呻吟求| 国产网友愉拍精品视频| 欧美日韩成人| 国产亚洲精品无码专|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在线免费无码视频| AV不卡无码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a网站| 国产精品私拍在线爆乳| 国产精品九九视频| 2048国产精品原创综合在线| 无码在线激情片| 男人天堂伊人网| 91久久偷偷做嫩草影院免费看| 无码中文AⅤ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免费福利久久播放| 26uuu国产精品视频| 日韩毛片免费观看| 国产在线小视频| 国产美女在线观看| 无码免费的亚洲视频| 手机在线免费毛片| 国产情精品嫩草影院88av| 91在线高清视频| 国产成人AV男人的天堂| 欧美午夜在线观看|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灰| 97亚洲色综久久精品|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热这里只有精品6| 国产无码网站在线观看| 日韩经典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伊人久久青草青青综合| 亚州AV秘 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网站免费看| 国产性猛交XXXX免费看| 亚洲伦理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精品高清不卡在线| 亚洲激情区| 熟女视频91| 色偷偷av男人的天堂不卡| 亚洲视频影院| 国产打屁股免费区网站| 婷婷中文在线| 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 香蕉久久国产超碰青草| 欧美www在线观看|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香蕉|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L| 青青青视频91在线 | 久久精品一品道久久精品| 日本日韩欧美| 啪啪永久免费av| 中文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视频黄| 成年看免费观看视频拍拍| 成人无码区免费视频网站蜜臀| 亚洲成人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