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語:
中國古代典籍浩如煙海,以畫者的視角來看,無論是題材還是創作思想,都是取之不盡的寶藏。這兩年,崔鶴齡以《山海經》為源,創作了系列作品。這組作品以青綠為基調,以長卷為樣式,以中西嫁接為手法,構思奇幻有趣,設色明麗輕快,造型松緊有致,制作細膩精致,畫面有故事、有質地。
——陳林(安徽大學教授、藝術中心主任)

崔鶴齡
1988 年出生于河北石家莊,碩士研究生,北京工筆重彩畫會會員。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展覽并多次獲獎。

山海計劃——南山經三卷 55cm×200cm 絹本設色 2020 年
創作感言:
中西方繪畫在各自的文化語境中形成了不同的理念和圖式,在漫長的繪畫歷史長河中沉淀為各自的經典。如今,文化傳統的歸屬感越來越成為中國當代水墨的議題,水墨作為我們特有的繪畫傳統,如何在新的歷史坐標中提供給人們新的視覺經驗是每位藝術家正在思考的問題。在我的作品中比較多地引用了不同時間和空間的經典文本,比如,西方文藝復興時期的人物肖像、中國傳統繪畫中的建筑花鳥山石、經典文獻解讀等,將它們或中西并置,或古今融合,或文本再現,以“復調”的形式重組,并實現傳統文化的現代解讀,這是我目前所做的嘗試。但繪畫是需要用一輩子來完成的事情,隨著年齡閱歷的增長,我們對繪畫的認識理解也在不斷升華!
我小時候就很喜歡畫畫,沒有筆和本的時候就在沙地上拿著樹枝畫,畫小人、畫動物、畫神話故事……那時候特別開心,看到什么畫什么,但更多的是沒有目的的“瞎畫”。在學校里,印象中沒怎么上過美術課,美術課全是語文、數學老師來帶,所以班里同學的美術基礎普遍不太好。一到要出版報的時候,老師從來都是交給“自學成才”的我來畫,當時就覺得是一件很自豪的事情,這時候繪畫對于我來說是完成一項“政治任務”。中考結束以后,我毫不猶豫地就報了我們當地的職業美術高中,開始“嚴肅”的繪畫訓練。不過跟我想象中的樣子不太一樣,不再是隨心所欲地畫自己喜歡的畫,取而代之的是石膏、靜物這些冷冰冰的東西。這時候繪畫可能對我來說變成了考學的工具。

對弈 70cm×43cm×2 絹本設色 2019 年
隨后,2008 年考入了首都師范大學,本科我選的是美術教育專業,主要學習美術教育理論。所有的專業課程都是開兩周就結束,淺嘗輒止。這樣的好處是可以接觸到很多不同的畫種,國、油、版、雕、設計、民間美術、書法、攝影、電腦美術等,但缺點是無法在一個領域進行深入的學習。直到后來選專業分科的時候,才主要分為了油畫和國畫。但其實我從心里是很抵觸國畫的,我覺得國畫尤其是工筆畫不適合自己。直到遇到了我后來第一位碩士導師白雁老師,在她的悉心的引導下,我發現工筆畫完全不是印象中那么程式化的美人圖、大紅牡丹花等,而是一種完全可以用來表達“自己”的一種方法。也是在那時候,我了解了“新工筆”,還有我后來的導師徐累老師。
2015 年碩士畢業了以后,我參加了工作又要照顧自己的家庭,于是停了幾年筆,但這幾年并沒有停止思考。我想尋找一種更加適合自己的繪畫語言。在經過一番沉淀后,我也更加清楚自己想表達什么。這個階段,我創作了“虛境”系列,從個人對生命的感悟出發,去歌頌生命、歌頌美好,主要表達了對自我、對生命的關照。在白雁老師的鼓勵下,我于2018 年考取了中國藝術研究院徐累老師的研究生。重新讀研究生拿學位對我來說不是目的,我的主要目的是繼續學習,點燃夢想。徐累老師是一位很成功的藝術家,也是一位極具智慧和包容力的導師和學者,他能精準指出學生的問題,并幫助學生發揮自己的長處、規避不足。他也要求學生平時能多積累,提升自己各方面的修養,做思考型的藝術家。我也逐步認識到繪畫不只于表達自我的小世界,而也應該有一定的社會責任擔當。
這兩年我相繼創作了“復興”和“搜神”系列,“復興”系列作品的靈感來源于“畫中畫”的表現形式。這個系列作品,我選用了西方文藝復興時期藝術的肖像畫作為表現形式,并把其與中國古代經典的山水、花鳥等范式有機結合,用“畫中畫”的形式來表現,探索了中西方藝術的圖像性融合。同時,研究如何在傳統中發現新的資源,并讓它們具有當代性。“搜神”系列作品取材于《山海經》中的光怪陸離的天地華宇、詭誕不經的魑魅魍魎、亦真亦幻的神話傳說,并以此來表達時下人們的“獵奇”心理。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如今,我們生活在4G 網絡時代,每天有大量的信息充斥著我們的耳目,信息更新速度之快使我們應接不暇,過度的好奇心消耗著我們的精力和體力,或許回歸原始的生活狀態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致敬Leonardo da Vinci 45cm×60cm 絹本設色 2020 年

致敬Leonardo da Vinci 45cm×60cm 絹本設色 2020 年
我現在在北京的一所中學任教美術老師,平時除了上班上課以外,其余的時候就沉浸在畫室里。穩定的生活可以為我的創作帶來持久的保證,我滿足于這種狀態,也適應了在體制內外自由切換的生活,一半喧囂一半沉靜,可以經常“換換”腦子。2020 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原有的工作學習計劃,本來原定于2 月9 號在深圳的個展“復調”也不斷延期。但這也為我爭取了更多的時間畫畫和思考,展期最終推遲到了7 月25 日,雖然因為疫情沒能舉辦開幕式,沒有太多的鮮花和掌聲,但也算是對自己一個階段學習創作成果的一個總結。
我認為繪畫就是一個要不斷進行自我突破和更新的漫長歷程,需要時時進行自我剖析和審視,無論是創作理念還是繪畫技法。這個歷程很艱難,像完成一次次的蛻皮一樣。我想這或許是天底下需要“待機”時間最長的一種職業了吧!需要一生堅守、全年無休,每天一睜開眼睛,就要思考畫什么,怎樣畫,要不斷進行自我否定和批判,容不得半分虛假。但這也許就是它的魅力,永遠那么鮮活、那么富有挑戰性和創造力,讓人欲罷不能。
目前的我還處于不斷的學習和提升階段,未來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這期間可能會伴隨著持續的焦灼、迷茫以及不確定,但心中的火不會滅,夢想始終照亮前方,而我、我們一直在路上……

蘇顯雙
吉林大學歷史學(書法文獻方向)博士,現為長春師范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書法文化研究所所長、碩士生導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吉林省文藝評論家協會副主席,吉林省書法家協會理事,吉林省政協書畫院副院長。
出版學術專著、教材及字帖多種,多次到美國、韓國、日本、俄羅斯、朝鮮及東南亞各國辦展、講學。
學藝感言:
身在凡俗中,不可避免地會隨俗從眾,所貴者在立定腳跟,回歸傳統。當然求古也不是泥古不化,而是在深入經典的同時活用經典,古化為我,方有可能“楚調自歌,不謬風雅”。若想臻達此境,不僅需要大智慧,更需要大定力。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68cm×68cm 紙本 2019年

梁 棟
字子極,別署以一堂。1987 年生于山西陽泉,2013 年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國畫系。九三學社社員。山西省美術家協會會員。山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浙江省衢州印社理事。陽泉市書法家協會副秘書長,陽泉市中國畫學會副秘書長。陽泉美術院特聘畫師,作品散見于《書法報》《書法導報》《中國畫收藏》等專業學術報刊并被中國扇博物館、白銀市博物館、陽泉市博物館等收藏。
專家推介:
梁棟的花鳥蔬果題材中國畫作品設色淡雅,清新脫俗,墨與色的融合渾然一體,筆墨精到而又筆筆分明。梁棟的藝術脈絡清晰分明,他取法宋元而不落俗套,在傳統筆墨中融會當代氣息,畫面無論色調還是構圖皆有新意。
——侯昌恒(西安崔振寬美術館執行館長、策展人、《水墨記》主編)

久安圖 34cm×70cm 紙本設色 2019年

黃雀在后 34cm×67cm 紙本設色 2019年

王予羲
別號行者、懷安山房主人。1983 年出生于天津,2006 年畢業于南開大學東方藝術系,現任教于天津藝術職業學院。
專家推介:
藝術源遠,曲水流觴。發文化之余脈,承時代之菁華。王予羲自幼便喜歡繪畫,慕山石之高遠,親鳥獸于情真。在大加速的時代里,他依然自律精進,保有初心,這是難能可貴的。而他作品風格之清新,立意之真切,表達之樸素,情懷之深沉,無不是自用功處得來。
——榮寶齋(天津分店)經理王彬

影落清波十里紅 33.5cm×33cm 紙本設色 2019年

涉江玩秋水 33.5cm×33cm 紙本設色 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