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河北省張家口市第四中學,河北 張家口 075000; 2. 河北省保定市第三中學,河北 保定 071000)
2020年1月教育部考試中心發布了《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該體系既是前一階段新高考改革的全面總結,也是今后高考改革和命題工作的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南。高考題是高考評價理念的最直接體現,而選擇題是高考物理試題的重要組成部分,對選擇題的考查內容以及方式進行研究,對于領會高考評價體系有重要意義。本文通過對近三年全國Ⅰ卷中的選擇題統計分析(如表1),談一談新高考評價體系下物理選擇題的命題特點及教學啟示。

表1
從選擇題結構來看,選擇題基本被力學、電磁學平分,在2017年選修3-5調整為必考內容后,最多會分出一道考查原子物理的試題。電磁學中靜電場、磁場、電磁感應基本每年分別考1題,而電路通常融合在以上三模塊中考查,近三年沒有涉及交流電、理想變壓器的考查。力學知識點(包括勻變速直線運動、靜力學、動力學、曲線運動、萬有引力定律及其應用、功能關系、動量)界限不明顯,綜合性比較強,但動量、共點力平衡、萬有引力定律及其應用、牛頓運動定律是考查熱點,曲線運動、功能關系通常會融合在其他知識中考查,近3年全國卷Ⅰ中各物理知識點的考查題數統計如表2。

表2
縱觀近三年高考選擇題,沒有偏題、怪題、難題,考查的物理模型都是常規模型,包括常見的勻速直線運動、勻變速直線運動、平拋運動、圓周運動、彈性碰撞、勻強電場、勻強磁場等,涉及的知識點也基本是考綱中要求較高的Ⅱ級考點,如2019年高考選擇題除14題考查點是Ⅰ級考點之外,其余試題均為Ⅱ級考點,可以說高考重在對物理學的基本概念、原理、思想方法的考查,突出體現了新高考評價體系中的基礎性要求。鑒于題量限制和高考選拔性的要求,命制綜合性選擇題是高考物理的趨勢,以考查學生的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和水平,如2019年的第17題將安培力大小巧妙地與并聯電路相融合。第21題將天體問題與彈簧類問題相融合,利用圖像給出有效信息,綜合考查牛頓運動定律、萬有引力定律、功能關系、胡克定律等,對學生能力要求很高。這一類命題需要學生掌握扎實的必備知識,具備綜合運用相關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做到了在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的基礎上考查學生的核心素養。
雖然近幾年高考物理考查內容比較基礎,但通常是“??汲P隆?,往往會創設新的物理情境,考查必備知識,將物理知識融入實際生產生活、前沿科技或社會熱點中,強調學以致用的同時,使得試題具有濃厚的時代特色。如2019年第18題以籃球運動員扣籃為情境考查豎直上拋運動,2018年第20題以2017年人類第一次探測到引力波為背景考查雙星問題,2017年第18題以隔離外界振動對掃描隧道顯微鏡的擾動為背景,考查電磁感應現象的產生條件,突顯了新高考評價體系所強調的應用性和創新性,這一類命題對學生的模型建構、推理論證能力的考查較為深入。
由近三年全國卷Ⅰ選擇題考查內容和方式來看,試題很好地體現了高考評價體系中“一核四層四翼”的理念。第一,特別重視基礎知識的廣覆蓋、低視角,對中學物理教學有正面的引領作用;第二,關注試題的綜合性,強調知識點融會貫通、交織成網;第三,強調學以致用,試題情境與前沿科技、社會熱點聯系較多;第四,關注高階思維的考查,注重考查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思維。
學生是很難從散亂的、無序的信息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要從大腦的物理知識庫中迅速搜尋到解決問題的物理原理,必須構建結構化的物理知識體系。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構建思維導圖、研究性學習,對物理概念和規律進行提煉升華。如在靜電場一章中,我們要構建靜電場的概念,從力的角度和能量角度兩方面出發,研究其物理屬性,將電場強度、電場力、電勢、電勢差、電場力做功等物理概念與運動、相互作用、功能關系等有效串聯起來,形成優化的物理知識體系。
在構建了優化的物理知識體系后,還必須學會用物理觀念解釋自然現象和解決實際問題。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強化物理
知識與實踐情境的關聯,增強學生的實踐意識。這就要求教師在平常教學中做到:(1) 增添物理知識與實踐情境相關聯的教學內容。如把跟學生日常生活、前沿科技、社會熱點等聯系緊密的教學內容引進物理課堂,善于用生活中的常見物品做物理實驗,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通過科學探究建構物理概念,得到物理規律;(2) 采用有利于建立情境關聯、優化的教學方式,如盡量用實物演示代替多媒體演示,盡可能用學生的操作代替教師的講授,布置一些開放性的學習任務,在學生實踐活動中植入趣味性和創造性元素等。
做物理題就是運用物理思維解決問題的過程,要求學生能夠將某一個實際對象轉化成物理模型來處理。不少學生之所以覺得物理難學,物理題難做,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建模能力不強。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精選一些物理模型如板塊模型、拋體運動模型、圓周運動模型等,通過一題多解、變式訓練,促使學生能夠經歷“真實情境—建立物理模型—選用物理規律—借助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解決或解釋一些實際生活中遇見的問題或現象。
物理學的發展承載了無數科學家的智慧與努力,他們巧妙的實驗設計、創造性的研究思路、實事求是的態度、永不言棄的精神都是中學物理教育的寶貴素材,在讓學生感受到物理學展自然之美、析萬物之理的同時,培養學生樂于探究,提升其創造性思維能力,充分發揮物理學科的德育功能,達成立德樹人的育人目標。因此,我們要優化教學策略,轉變教學觀念,創造性地開發和使用教材,挖掘物理學史、物理實驗教學、習題教學中培養學生正確價值觀的素材,引導學生運用物理學家研究自然的思想方法自主探索,建構物理觀念,并逐步將這些思想方法深入內化,提升學生的物理學科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