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安全保護令是法院給予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子女和特定親屬的一份“護身符”。如何申請到這份“護身符”呢?
1.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應當以書面方式提出,如果書面申請有困難的,可以口頭申請,但是要人民法院記入筆錄。如果申請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是家暴原因而受到威脅、恐嚇等無法申請人身安全保護令的,其近親屬、公安機關、居民委員會、村民委員會、婦女聯合會、救助管理機構可以代為申請。
2.受害者要證明有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臨家庭暴力的現實危險,可以收集的證據有:a.身份信息資料,例如身份證、聯系方式、居住信息等。b.證明關系的材料,結婚證、戶口本等可以證實申請人與被申請人之間存在婚姻關系、親子關系、親屬關系、撫養關系等。這是為了確保申請保護的法律權益屬于人身安全保護令保護的范疇。c.遭受家庭暴力的證據,參照上一節第5條。
人民法院受理申請后,會在72小時內發出人身安全保護令或者駁回申請;情況緊急的,會在24小時內作出答復。
那么,人身安全保護令是怎么保護申請人的呢?
1.禁止被申請人實施家庭暴力;2.責令被申請人遷出申請人住所;3.禁止被申請人騷擾、跟蹤、接觸申請人及其相關近親屬;4.還有其他可以保護申請人人身安全的措施。
被申請人如果違反人身安全保護令,可以根據情節輕重處以訓誡、1000元以下罰款、15日以下的拘留;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回到我們文章的開頭,宇芽因前男友的暴行,向重慶市江北區人民法院發出人身安全保護令申請并得到了批準,其前男友也被公安機關按照《治安管理處罰法》處以行政拘留20日并罰款。
然而,只在法律上禁止家庭暴力是不夠的,在整個社會意識上,都要清楚地“割席”:家暴不只是家庭內的問題,而是犯罪!
聯合國的那份報告里,還特別強調了讓男性參與解決方案的重要性,包括對孩子們的早期教育,讓他們從小就懂得男女平等,打破刻板性別印象的負面影響。下面這個視頻的目的就是要從孩子的教育著手,及早遏制未來可能演變而成的家庭暴力。
很多悲劇,原本都是可以避免的。那就是在暴力第一次發生的時候,在苗頭剛剛出現的時候,就要明確地說“不”,或者及時報警、尋求幫助。
只有零容忍,才可能防微杜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