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曉珍


潺潺流水繞過田園屋舍,新修的道路平坦寬闊,一排排路燈筆直挺立,村民們三五成群沿著河畔悠閑散步,臉上洋溢著滿滿的幸福……走進仁化縣董塘鎮江頭村,一幅美麗宜居的鄉村畫卷映入眼簾。
“我們村的變化真是翻天覆地啊,住在這里很舒心。”“新蓋的房子多靚,路也寬敞了,走到哪里都很干凈……”說起村里的點滴改變,村民們都抑制不住內心的驕傲與自豪。誰能想到,這里曾是個“軟弱渙散村”,村黨支部戰斗力不強,村容村貌破敗,村民的收入普遍較低。從“軟弱渙散村”到美麗鄉村的華麗轉身,是仁化縣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中,著力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推動鄉村振興的一個縮影。
去年,江頭村因村“兩委”班子不齊心,基層黨組織戰斗力弱,陣地功能不完善,以及村集體經濟薄弱等問題被列為軟弱渙散村。為早日摘除“軟弱渙散”的帽子,該村選優配強村“兩委”干部,發揮黨支部書記“領頭雁”的作用,團結和帶領村兩委班子聚焦群眾關心關注的民生工程,組織實施對村道改造提升等工程,讓廣大群眾切身感受到主題教育帶來的新變化。
村里一處空地堆滿了周邊貧困戶從地里摘回來的玉米,一輛大貨車開過來,村民們忙著將一袋袋玉米裝上車,臉上流露著豐收的喜悅。
“我們通過以獎代補、產業扶持等激勵方式,激發貧困戶脫貧致富的積極性。外出務工和作物種植已成了貧困戶增收的主要來源。”村黨總支書記龍漢云說。
據統計,該村種植貢柑300畝、蔬菜730畝,帶動了132戶村民種植蔬菜,資產性收入40.1萬元,其中貧困戶12戶,資產性收入3.2萬元,務工帶動貧困人口也有5人。目前,該村正籌備建設高標準大棚用于種植高產值蔬菜和育苗場,形成規模后打造觀光體現型農業示范點,推動“造血”脫貧持續發展。
“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腿泥。”這是過去江頭村村民的真實寫照。結合主題教育,村“兩委”班子入戶摸民情,聽民意,針對部分巷道尚未硬底化、路燈覆蓋不全面、垃圾清理不及時等問題,大力推進人居環境整治,扮靚村容村貌。
如今,國道G535橫穿該村直通石塘鎮,10個村小組的村道均已實現硬底化,200多盞太陽能路燈覆蓋全村。傍晚,村文化廣場歌聲飛揚,不少村民隨著音樂跳起了廣場舞。
眼看著村子變得越來越美,村民的主人翁意識也更加強烈了,隨意堆放、亂扔垃圾等不良習慣不見了,家家戶戶的院子收拾得井井有條。村民紛紛表示,周圍環境干凈了,心情也格外舒暢,建設美麗鄉村,每個人都要盡一份力。(攝影:肖益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