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良
在日月輪回之中,2020年春節向我們揮手走來。而農歷2020年是庚子年,即民間所說的“鼠”年。在步入“鼠”年之際,品賞嵌有“鼠”字的聯語及其背后趣聞,倒也可以感受到我國楹聯文化的悠久歷史與博大精深。
明朝滅亡,清兵入關。福建有一名人稱“徐五”的屠夫見到明代一些降臣忘恩負義,不知羞恥地戴上了紅頂,感到可悲可鄙,便于春節之時遂揮毫寫下一聯,貼在自家的大門上:“鼠因糧絕潛蹤去,犬為家貧放膽眠”。此聯表面上看是把家貧如洗寫到極點,而實質上則對明代降臣進行了無情而深刻的諷刺,讀起來頓感形象、生動、滑稽,堪稱絕妙。
酸書生魂魄待下聯說是清朝康熙年間,有一書生上京城趕考,因為試期未到,暫且住在旅店中復習功課。這一天書生正在二樓的房中讀書,突然聽到樓下有人讀出了一句上聯:“鼠偷蠶繭,渾如獅子拋球”。書生聽到這句上聯不由得來了興趣,開始琢磨下聯,但是他想了半天也沒得結果。可這個書生偏是個好強之人,想不出來偏要想,時間一長竟茶飯不思,抑郁而死。自此,人們常聽到書生的魂魄在房間朗誦那句上聯,時不時的還嘆息幾聲。不久,又一個秀才來到這個旅店,到了夜里,果然聽到隱約有人在反復的念叨著那句“鼠偷蠶繭,渾如獅子拋球”。才思敏捷且膽子又大的秀才順口對出了下聯:“蟹入漁罾,卻似蛛蜘結網”。秀才說完下聯之后,那個朗吟上聯的書生魂魄長嘯一聲,離開了房間,因為他終于等到了下聯,可以安心離開了。
素有“風流才子”之稱的清代政治家、文學家紀曉嵐路過湖南某地,向知府辭行時,知府說道:“我對紀兄的才華十分仰慕,剛好想到一個上聯,還望紀兄不吝賜教。”隨后,知府說出為:“鼠無大小皆稱老。”紀曉嵐一時被此聯難住了。紀曉嵐一轉身,看到知府家中養的幾只鸚鵡,想到許多地方將鸚鵡稱作“鸚哥”,當即有感而發,對出了非常經典的下聯:“鸚有雌雄都叫哥。”知府聽后拍手稱贊,然后目送紀曉嵐離開。
吳巡檢自聯表心愿清朝末年,湖南慈利人吳恭亨奉旨出任常州奔牛鎮巡檢署巡檢,自撰一聯貼于巡檢署大門前兩側:“鼠雀無爭,民謂時清官亦懶;苞苴必卻,生來貧慣本非廉”。上聯用“鼠雀無爭”形象比喻了民和官各守本分、互不侵擾的理想狀態,而“民謂時清官亦懶”一句中看似矛盾的“清”和“懶”,則再次表達了百姓希望政治清明、期待官員不瞎折騰的心愿。下聯大意為“什么賄賂也不收,我堅守清貧本色不改變。”該聯無疑是內心的實話表白,風趣幽默且深含哲理,可謂“實”得可愛,故不諧而諧。
除以上所述之外,還有許多嵌入“鼠”字的對聯十分有趣。如民間流傳極廣有這樣一副嵌鼠疊字聯:“黃黍地中走黃鼠,鼠拖黍穗;白楊樹下站白羊,羊啃楊枝”,上下聯都是中有動,一外“走”與“拖”,一個“站”和“啃”,顯得是那樣的生動有趣,記述的情景仿佛就在眼前,給人以聯中有畫、畫中有聯之感。
再如古代的一副疊字聯:“署鼠涼梁,筆壁描貓驚署鼠;饑雞拾食,童捅飯翻喜饑雞”,上下聯中各有五處疊音字,工整全仄,讀之細品,猶如在眼前播放了一部動畫短片,雖純屬文字游戲,但也足以令人稱絕道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