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

現代生活節奏加快,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人有胃部不適的現象。
年輕人以非萎縮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多見,中老年人以慢性萎縮性胃炎、胃癌前病變等為主;胃病已成為職業病,眾多職業中教師、記者、司機等職業是胃病的“重災區”。
胃是一個“講原則”的器官,比如,進食必須定時、定量、有順序。一旦胃的工作節奏被打亂,胃就會發生“變形”,胃部疾病隨之會找上門。
彈簧胃 “餓扁了”“吃撐了”是不少上班族的飲食常態。這種饑一頓飽一頓的進食習慣,使胃該休息時沒休息,該運動時不運動,而是像彈簧一樣被不斷“擠壓”。餓得太久,胃酸增多,會損害胃黏膜,導致胃糜爛甚至胃潰瘍;而吃得過飽,會加重胃負擔,導致胃下垂,出現消化不良。時間一久進而導致“彈簧胃”的胃內感知發生變化,比如,還沒吃就感覺飽了,從而影響正常進食。
壓力胃 胃腸道是最能表達情緒的器官,長期處于緊張和壓抑中,會引起神經調節紊亂,削弱胃黏膜保護屏障功能,造成胃受損,導致慢性胃病。
煙酒胃 煙草中的尼古丁、焦油和其他化學物質,會刺激胃黏膜,使鹽酸分泌增加,導致胃炎或潰瘍的發生。酒中的乙醇能對胃黏膜造成強烈的刺激,長期飲酒可使胃黏膜充血、水腫甚至糜爛,發生胃炎、胃出血。
垃圾胃 研究顯示,食用過度加工的肉類食品,例如咸肉、香腸、熏肉,會增加患胃癌的風險,大魚大肉、油炸等高脂肪食物,會給我們的胃造成巨大的消化負擔。相比水果、蔬菜,高脂食物更難消化。食用過多垃圾食品,一旦超過胃的承受能力,就會出現消化不良或胃食管反流等情況。
熬夜胃 胃黏膜上皮細胞的壽命很短,平均2~3天就要更新再生一次,這個過程一般是在胃腸道休息時進行的。如果經常熬夜,胃腸道得不到很好的休息,胃黏膜的修復能力就會受到影響。此外,有些熬夜的人還喜歡吃夜宵,這些食物停滯在胃中會促使胃液大量分泌,對胃黏膜造成刺激,易導致胃黏膜糜爛、潰瘍等。
藥物胃 大量臨床資料顯示,許多藥物會直接或間接地損傷胃黏膜,引起炎癥和潰瘍。比如,阿司匹林和布洛芬等藥物,如果不經醫囑長期服用,會對胃腸造成刺激、損傷,逐漸引起急性胃黏膜病變。
善待你的胃可以這樣做:
1.避免高脂肪食物,如紅肉、奶油、油炸食品。
2.每日少食多餐。
3.遠離酒精、辛辣食物等。
4.“乳糖不耐受”的人,在喝奶、吃冰激凌后也會出現胃痛,可以用乳糖酶來避免乳制品引起的問題。
5.如果胃痛與便秘有關,建議多吃些水果、蔬菜和全谷類等富含纖維素的食物,或用輕瀉藥促進排便,以緩解不適。
6.不要熬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