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小五
中醫講究望、聞、問、切,醫生可以通過觀察我們的五官來診斷一些疾病,舌頭的狀態就很能說明問題。有很多人的舌頭會存在一些牙齒印痕,這有可能是脾虛的征兆。

脾氣虛是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會出現的癥狀,不止表現在舌頭上有齒痕,還可能有食欲減退、大便溏稀、四肢無力、臉色枯黃、容易生病的現象。
一些人體質本身較弱,營養攝入不均衡,長期吃寒涼食物,生活的環境比較陰暗潮濕也會發生脾虛的問題。表現在怕冷畏寒,手腳冰涼,尤其是女性表現得更明顯,嚴重的還會影響到月經周期。
另外,吃油膩、辛辣刺激性食物也會讓我們的腸胃更容易生病,造成腹瀉,長期腹瀉如果不加以干預的話就會損害脾的健康。這樣的人在睡覺時常會伴有嘴巴發干問題,也會有大便干燥、體型瘦弱、容易出汗等問題。
所以,大家在調理脾胃時一定要注意飲食的健康,盡可能少吃生冷寒涼的食物,多吃一些溫補的食材,比如山藥、板栗、土豆、地瓜等。
首先,板栗味甘、性平,歸脾、腎經,有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的功效,與雞肉搭配燉煮著吃或者做成板栗粥都是非常溫補的做法。
其次,山藥含有豐富的淀粉,可被消化吸收,并含有淀粉酶和其他有益成分。是一種可以補益脾胃的兩用食品。不管脾胃陽虛或胃陰虛,均可以食用。臨床上常用于治療脾胃虛弱,身體疲勞和腹瀉等癥狀。
另外,薏苡仁和茯苓都是藥食同源的食物,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兼具,更有“一兩茯苓,一兩金”的說法,同樣有健脾祛濕、扶脾益氣的功效,尤其對于氣虛脾弱的腹瀉患者比較適宜。建議大家在食用的時候可以搭配白術或者山藥一起煮粥,溫暖腸胃,能增加食療功效。
最后還要提醒大家,食補最多能增強體質,平衡機體功能,并不能作為藥品治療使用,如果感到機體不適,最好還是去醫院檢查、治療。
在生活習慣上也要多做改善,多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注重勞逸結合,工作時不要過于勞累,應該盡可能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