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科技實力不斷增強,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斷提高,以流行音樂為代表的文化產業飛速發展,流行聲樂的演唱技巧不斷豐富,優秀的作品層出不窮。與此同時,中西文化交流機會的增多使得在西方風靡一時的音樂劇在我國大放異彩,音樂劇專業也成為了各大音樂學院的熱門專業。在這一背景下,業內人士試著把二者有機結合,為我國音樂發展注入新鮮的血液。由此,流行聲樂的演唱技巧便開始被運用于音樂劇作品中,發展到今天,大量的音樂劇舞臺表演中都可以看出流行音樂的影子。
[關鍵詞]流行聲樂;音樂劇;演唱技巧
音樂劇能在西方文化中引領潮流,成為時代符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成功敘事和塑造人物,即演員能將劇情的情感以及劇情變化完整地傳遞給觀眾,使其沉浸于跌宕起伏的故事中,從而獲得強烈的情感共鳴,這便對演員的歌聲要求很高,表現力和感染力必不可少。音樂劇作為一門融合多種藝術元素的戲劇藝術,音樂是其中的靈魂,而演員的演唱是音樂的根基,直接決定了音樂劇作品的質量[1]。因此,演員的演唱和技巧至關重要,而演員如何運用聲音,結合流行聲樂的演唱技巧提高音樂劇的質量也成了業內關注的焦點。接下來本文將從理論的角度出發,探究流行聲樂演唱技巧在音樂劇中的具體運用。
一、聲音的運用
真聲是流行聲樂演唱中的常見方法,它要求演唱者聲音自然親切,就好像在觀眾耳邊說話一樣。在演唱作品時聲音的統一性并不是重點,宣泄和抒發情感才是第一要義。常見的技巧變化有真聲、假聲及其兩者的自然轉換,運用喉音氣聲、啞音等。若要最大限度地發揮出這些技巧,音樂劇演員切忌緊張,要求身心放松,發出富有變化的嗓音。流行聲樂的演唱是以人講話的聲音基礎,而到了一個音樂劇演員這里,他就需要用講話的方式去完成每一個樂句,從而達到敘事的目的。與通過完全打開共鳴腔體以完成長句和和聲的古典樂相比,音樂劇作品和流行聲樂作品更加注重演員的演唱能否體現出語言邏輯重音的自由性、語氣感,同時需要通過轉換音色和音色的對比,隨著故事的推進體現出情緒波動[2]。
(一)運用自然音色與技巧性音色
1.真聲技巧
真聲即還原自然說話時的聲音,只要演唱者發出類似于大聲講話的聲音即可。如發出元音a時,不需要與其他腔體產生共鳴,故只需直接打開口腔,讓聲音通過口腔即可完成。通過學生發出的不同元音,并富含狂喜的、悲哀的、絕望的、隱晦的、憂愁的、瘋狂的、靦腆的感情去演唱,盡可能地還原各主角在故事進展到各個情節時發出的聲音。
(1)運用自然真聲,如著名音樂劇作品《耶穌基督超級巨星》中的經典唱段“I don't know how to love him”,當劇情脫離哲學,開始從猶大的視角去看待耶穌受難,所有人物在經歷耶穌被審判后變得激動起來,場面逐步混亂,這時瑪麗馮達蓮唱出來了那句“I Don' t Knowhow to Love Him”來表達此時的茫然不解,與傳統以耶穌為主題的藝術作品自上而下的角度不同,該音樂劇試圖從人的情欲來解釋神的關系。
(2)運用喉部肌肉運用,此技巧多用于表達激昂的情緒,常見于搖滾樂作品中,如“I will always love you”副歌中,通過喉部肌肉發出力量來演唱“and I”這兩個單詞,從而達到一種廣闊雄壯的意境,以便將演唱者的情感更好地表達出來,傳遞給觀眾,音樂劇選曲“With one look”中也有類似的表達方式。
2.假聲技巧
假聲技巧發出聲音是通過聲帶邊緣的震動,與真聲特有的力量感不同,假聲音色偏柔和,多用于表達特定的情緒以及展示高音的技巧
(1)混用高聲部的假聲
在《歌劇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和其中的選曲“歌劇魅影”(Phantom OfThe Opera)結尾處我們可以聽出明顯的高音,這是為了體現女主角的演唱技巧高超,以凸現她歌劇名伶的身份。如“歌劇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的尾聲部分編曲特殊,以半音升高的形式持續往上轉調,直至結束,演唱難度極高,要求演唱者必須用假聲來完成,正好配合女主克里斯汀娜被男主幽靈用催眠威脅發出高難度聲音的故事情節。
(2)真假聲的轉換
《音樂之聲》里的“孤獨的牧羊人”(The lonely goatherd)便是運用真假聲轉換的典型作品。因為該故事發生在奧地利,便運用了當地民歌中常見的真假聲頻繁轉換的技巧,且頻率極高,在音樂劇歷史上極為罕見。為使作品風格明朗活潑,作品的主題樂詩以八度跳躍為核心,再結合小快板的節奏速度讓作品顯得生動幽默。
(二)在各種風格的音樂劇風格作品中用相應的演唱方式
流行音樂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包括爵士、布魯斯、說唱,鄉村、搖滾、民謠。每一種風格都有與之對應的音樂劇,演唱時也應使用這種風格的唱法,如用爵士唱法演唱爵士風格的音樂劇選曲《夏日里》時,要求演唱者必須在練習中學會爵士和聲,并適應爵士音樂中特有的反拍節奏。
如演唱搖滾風管的音樂劇《油脂》時就要用搖滾樂的唱法,要求演唱者通過大聲吶喊等具有煽動性的音色,給觀眾以強烈的感染力,更好地傳遞出歌曲要表達的情感,體現聲音的個性,凸現嗓音的張力。在表演帶有如《唐璜》一樣帶有民謠風格的音樂劇時,演員就要表現出音樂的舞蹈節奏感。若演員演唱的是說唱風格為主的音樂劇《漢斯和格蕾特》,為滿足劇中人物的說唱要求,對演員的念白能力要求極高,需要演員演唱前參照不同的街頭說唱。若遇到與《安妮拿起你的槍》風格類似的音樂劇,演員就要練習和聲織體,并參考其他類似風格的作品,掌握不同時期的鄉村演唱風格。但如果對于演唱像《芬妮姑娘》這樣的布魯斯風格音樂劇,演員能否隨時跟上布魯斯節奏,并且及時控制和調整音色對于音樂劇的質量至關重要。總之,流行聲樂演唱技巧在音樂劇的表演中應用廣泛,不能剝離流行音樂去談音樂劇的發展,加大兩者的結合才能為我國音樂發展帶來新的活力源泉。
二、將流行唱法運用在音樂劇唱段中去塑造人物
與其他音樂藝術形式相比,音樂劇的音樂結構趨于通俗化,但也屬于戲劇音樂的一種,包含了故事的發展、沖突的爆發、人物形象的塑造。這要求演唱者的演唱不能脫離這一點,以便完整地表現人物形象。
(一)把握人物塑造與音樂風格的關系
相較于古典歌劇復雜的旋律線條,音樂劇由于其通俗性,音樂結構簡單,而富有變化,但還原人物形象不能僅依托于編曲,還需要結合演員的二次創造共同完成。而音樂劇演員演唱時進行的二次創作不能完全等同于流行歌曲的演唱,需要服務于角色,甚至可以脫離旋律本身,強化角色內心情感的表達。
(二)人物塑造在音樂劇選曲演唱中的重要性
音樂劇的表演中切忌為了表現自身演唱技巧高超而炫技的行為,演唱者的演唱應不斷地貼合角色,以便更好地體現人物特點,這是對音樂劇演員的基本要求。只有當音樂劇演員真正地融入了人物當中,完整地表達出了人物的情感,把人物形象人物塑造得鮮明真實,后續的情節才能順利展開,故事得以發展,體現人物沖突,將觀眾真正帶入故事中。這個過程中,演員還需注意表現出人物的魅力,使故事情節生動有趣,增強故事的感染力,此時適當的技巧運用能更好地表達人物的情感。如《耶穌基督超級巨星》中的那句“我就想說一說”,演員在演唱時通常會擴展高音,然后以八度跳躍來表達憤怒的情緒。但為了完整地表現出耶穌在面對自身遭遇時的矛盾和內心復雜的情緒變化,翻過八度的高音就曾被音樂劇演員用于此表演中[3]。
抒發情緒也不能脫離人物特點,為了使人物形象在觀眾心中真正鮮活起來,演員在每一次演唱時都需要揣摩出人物最準確的情緒。音樂劇中規定情景的設定至重要,為了使表演符合規定情景,演員要認真分析該劇的音樂風格,嘗試將其與劇本融合,使表演自然生動。同時,在表演前,演員需要親自體驗人物生活,以減少自身特點對表演效果的影響,增加故事的真實感,這也是音樂劇表演與演唱流行歌曲最大的不同之處。
結 語
音樂劇作為一門綜合藝術,通過豐富多樣的藝術形式,把人們真實的生活在舞臺上完整地展現出來從而達到引起觀眾共鳴,傳遞作品主題的作用,是豐富人們文化生活、充實精神世界的重要藝術形式。而流行音樂作為當代社會影響范圍最廣的藝術形式之一,從20世紀50年代就被大量地納入了音樂劇創造的范疇中,許多聞名世界的音樂劇作品的創造過程都不乏流行音樂的參與,而流行聲樂演唱技巧的使用使得音樂劇的表演效果更加完整,提高了音樂劇的質量。可以說,音樂劇的發展離不開流行音樂的助力。深入探究流行聲音演唱技巧在音樂劇中的運用能豐富音樂劇中演員的演唱形式,有利于創作出更多高質量的音樂劇作品,推動我國本土音樂劇的發展,為我國人民滿足精神文化需求提供更優質的選項。
注釋:
[1]賴景瓊.中學音樂課堂音樂劇教學策略研究[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2(09):29—31.
[2]陳 嵐.流行唱法在音樂劇演唱中的運用[D].四川師范大學,2014:6.
[3]王旭東.淺談音樂劇演唱與流行音樂唱法的共性與不同[J].北方音樂,2014(04):157—159.
[收稿日期]2019-10-08
[作者簡介]張 丹(1981— ),女,沈陽音樂學院講師。(沈陽 110818)
(責任編輯:張洪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