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彥妮


黑色長袖襯衣灰藍色西裝外套均為Bottega Veneta連帽磨砂質感外套Givenchy

我們現在對環境、對物種的保護,歸根到底是在保護自己。



米色西裝馬甲亞麻西裝外套寬松休閑西褲白色腰帶均為Giorgio Armani
面對自然,我們應心存敬畏;對待世界也該更加謙遜。
身為公眾人物,把影響力和話語權放在何處,朱一龍一直有著冷靜而清晰的判斷力。愛護野生動物,關注環境保護,是他關愛共居星球的方式之一。最近一年,他與粉絲一起為物種保護發聲,參與項目地探訪,了解物種知識……在與自然深度相處的時間里,他感知著自然賦予的美好,也親歷了使命感帶來的沖擊,好奇、震撼、感動交織而來,也讓朱一龍更加擔心,承載我們生存需求的大自然,在人類肆無忌憚的攫取下,或許已經難以為繼。不可持續的生產和消費方式應該被取代,“面對自然,我們應心存敬畏;對待世界,也該更加謙遜。”
黑犀牛,又名非洲雙角犀,于900萬年前的晚中新世出現,他們的存在曾遍布在亞、非、歐三大洲,但由于全球氣候巨變和人類捕殺的日益頻繁,今天全世界已知的黑犀牛大約只有550只,多年以來,在非洲多地的黑犀牛棲息地里,犀牛守護者在堅定地與偷獵者對抗。
“追蹤和保護黑犀牛,已經成了他們生活里的一部分。”去年,朱一龍來到納米比亞,跟隨當地向導和追蹤者們,經歷了一場真正的追蹤行動“。我想要真實地體驗,加入他們的日常工作,而不是拍拍照,講幾句口號了事。”
他的運氣不錯,見到了野生黑犀牛。至今,朱一龍還記得那種不禁屏住呼吸的緊張和激動,“他們比我想象的要大很多!黑犀牛是很聰明的動物,但仍然無法理解人類的幫助和保護,一旦覺得你打擾到它,對它產生威脅,就會慢慢把你引到一個你無法逃脫的地方,再來展開攻擊。當時我們都不敢大聲說話,它帶來的壓迫感和敬畏感,不親身經歷根本無法想象。”
納米比亞之行結束后不久,2019年9月,朱一龍又參與了WWF攜手Geox舉辦的“大熊貓尋蹤之旅”,體驗野生大熊貓的巡護員工作。希望借由自己的參與和分享讓公眾了解,我們該像保護野生大熊貓一樣,保護其他物種和他們共同的棲息地,共同為大自然邁出一步。
只是這一次,他們的運氣不及追蹤黑犀牛時好了。山路崎嶇難走,都江堰雨季降水量大,一行人踩著泥濘的小道前行。山間野路雜草、青苔叢生,有時坡度太陡還要手腳并用。行走了一整天,他和巡護員們一起找到了熊貓的糞便,看到了熊貓啃食過的竹節,爬樹留下的爪痕,收集了紅外相機捕捉到的監測數據,卻并沒有見到一只野生大熊貓。
“山里的路很難走,如果趕上連續降雨,還可能碰到滑坡,這樣的山路工作人員平時每兩周就要走一次。他們腳力非常好,我們爬兩小時的路程,他們平時半小時就走完了,我很敬佩他們。”探尋過程中,朱一龍了解到,野外監測巡護并不是大眾所想象的“與大熊貓親密接觸”,“事實上他們的工作十分枯燥繁瑣,沿線觀察、記錄野生動植物的生長痕跡和狀況,更換紅外相機卡和電池,就是不停地重復這些動作。然而,他們大部分時候都和我們那次一樣,是見不到大熊貓的,全憑著對保護工作的熱愛和使命感堅持下來……”
他還向我們講起一個專業名詞,傘物種“。它就像是自然界里的一種連接。只要大熊貓的棲息地是健康的,同區域生存的其他動植物甚至生態系統就都得到了保護。所以保護大熊貓的意義超越了這個物種本身。”據了解,在野生大熊貓保護區,我們在保護熊貓這樣的旗艦物種的同時,還保護了羚牛、川金絲猴、紅腹錦雞、珙桐等大量物種。進而保護了生物多樣性以及森林、濕地等生態系統,“傘”下的人類也從中受益。
人與自然的關系本就是這樣天然、美妙而緊密的。朱一龍由“傘物種”聯想到自己,對于這個星球來說,人類是渺小的,但即使渺小,是不是也可以有所作為和貢獻?“雖然我們一直向自然學習甚至試圖超越自然,但人類仍然渺小,這顆星球仍有許多未知等待探索。我們對環境、對物種的保護,歸根到底是在保護人類自己。”

褶飾白襯衫藏藍色西裝馬甲豎條紋西裝外套修身條紋西褲均為CELINE by Heidi Slimane
沒能見到野生大熊貓,朱一龍并不因此感到沮喪,本來這也不是他尋蹤之行的終極目的。在這過程中所見所知的一線工作者,更令他感到“震撼”,“無論是上萬公里外的非洲,還是我們身邊的成都,都有一群人,不論地域年齡性別,每天堅持自己的熱愛和信仰,讓我深受觸動。很多時候是我從他們身上獲得力量。他們性情灑脫,對這個世界和地球的警醒和擔當多一些,這也影響了我,讓我有更強烈的責任感。”
在成為WWF全球大使之后,朱一龍對生態、環保相關知識與新聞的關注更加密切。幾個月前肆虐澳洲的山火讓他思慮良多。他觀察到大火不僅危害了野生動物的安危,其造成的空氣污染也給當地人的健康帶來威脅。山火之后,焦土之上很快長出新芽,但被大火影響的社區和居民卻要用很長時間才能恢復往日的生活。“這讓我意識到地球有著旺盛的生命力,我們總在說的保護地球、可持續發展,其實是在保護我們人類自己,保障我們未來可以有干凈的水、清潔的空氣和食物。過去我沒有意識到人和自然的聯結這么緊密,現在我更深切地體會到,人要學會與自然共生。”
關于人與自然,關于存在與循環,朱一龍的學習還在繼續。他說,當這一切新知回到自身的時候,他發現自己可以變得更加松弛,雜念也隨之被排除掉很多。“人生短暫,人很渺小,在這個過程中,無論環境怎樣變化,你要堅持內心的追求,不為外界的干擾所動。”
由于疫情的影響,朱一龍獲得了一個特殊的假期。休息的日子里,他在家陪爸爸看球,幫媽媽做飯,這樣的生活讓他體會到久違的與生活貼近的溫熱感。
再次見到熟悉的人和場景,他的“動能”也被打開。雖然會自嘲因為休息太久“胖了”“腫了”,可整個人的狀態特別好—這種能量也感染著我們,在拍攝現場,他就是大家眼前的“光亮”。
這次的拍攝主題,朱一龍很“上頭”,他的好奇心、熱情滲透進照片、視頻里,就連我們平時少言的男同事也開啟了夸夸“三連”。而后的采訪,是在他接受手繪的過程中進行的,讓一匹斑馬在他手上“活”起來需要兩個多小時。整個過程中,朱一龍的右手一直要保持在便于手繪師工作的位置,他沒有中途喊停,也幾乎沒有挪動,可以看得出來,尊重與照顧合作者已然是他的習慣,敬業但不聲張。他和“斑馬”也玩得很開心,數十分鐘的時間里,依次上演了紀錄片、故事片、文藝片……拍攝間隙他會一直端著右手,“想讓斑馬透透氣”。
閑時自然聊起表演。休息的時間里,朱一龍給自己制訂了看片計劃,每天都會看2-3部電影,《愛爾蘭人》是其中最能點燃他心中火焰的片子。他感嘆影片技術上的純熟,“要把阿爾·帕西諾、羅伯特·德尼羅,還有喬佩西修復到青壯年的樣子,是一件很難的事情。不僅要把臉修得很年輕,體態也需要修復,真的很厲害。在看電影的過程中,我完全相信了這就是他的青年,他的中年、老年。”
“如果到七八十歲,讓你選一部自己年輕時的作品和大家一起看,你會看什么呢?”
“這個問題對我來說好殘酷啊!”在朱一龍看來,人會成長,眼界會慢慢拓寬,由此會更直接地看到自己過去的青澀和不足。他甚至不掩飾地吐露,自己還未迎來真正意義上的“最理想表演狀態”。他還在期待著,我們愿意與他一起等待。
人類是渺小的,但即使渺小,是不是也可以有所作為和貢獻?

ELLE:疫情期間,你用唱歌、手寫書信甚至在胡蘿卜上刻字來表達對湖北和武漢的惦念。身為武漢人,在特殊的時期,你有什么所感和所想?
朱一龍:武漢是我的家鄉,希望自己的關懷和問候能夠給大家以力量。刻蘿卜就是突然有了這樣一個念頭,想給大家打打氣!武漢人平時雖然很大大咧咧,但到了關鍵時刻,大家都有一個很堅定的意識,自我隔離很徹底,親戚朋友互相不見面。我相信前方是南方春天的光亮,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ELLE:對自然、對地球的認識逐步加深,讓你有了怎樣的變化?
朱一龍:我們的生存、生活和生計都依賴于地球和它提供的資源。面對自然,我們應心存敬畏,對待世界,也該更加謙遜。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影響力,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責任,幫助公眾增強野生動物保護意識,不食用野生動物,不購買任何野生動物制品。
ELLE: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那一天,你計劃如何度過?
朱一龍:身體力行從小事出發,比如帶水杯出門、不用塑料吸管、少點外賣、住酒店用自己的洗漱用品和拖鞋……了解地球日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