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江蘇省張家港市第一中學 盛天祺

站在西湖邊,陣陣輕風從發間拂過,我饒有興致地看著那條赤如烈焰的錦鯉打了個回旋,尾巴一甩游向遠方。湖面上,幾條船悠悠蕩過,水面笑起一層層漣漪。水里,似有一個金球,笑得微微顫動著。當調皮的風終于把柳枝的秀發吹亂,那閃閃的小金球,便碎成了一整個湖面的金色。
青山,房頂,大地,堤岸,似乎都披上了一層金縷衣,絲絲閃爍中,洋溢著無限溫暖與喜悅。順著絲絲金線,我抬起頭。蔚藍的天空中,太陽圓圓的,亮亮的,晃得我幾乎睜不開眼。剎那間,我的心也歡騰了起來。
我不由得加快了步伐。前面便是蘇堤。踩著蘇堤,沿湖而行,微風習習,山清水秀,過往游客的笑顏跟著湖水一起蕩漾。停下腳步,凝望著這條灑滿了斑駁陽光的堤岸,思緒漸漸飄遠,眼前慢慢浮現出一個人影。
元祐四年,西湖淤泥堆積,形將干涸。當時,杭城的農業、手工業、交通運輸業以及百姓的生活用水都離不開西湖,西湖的命運就是整個杭城的命運啊!看著百姓日益焦慮的臉龐,時任杭州知州的蘇軾深思熟慮之后,決定帶領大家疏浚湖水,用淤泥建堤,給杭州再建一個天堂。
于是,淡妝濃抹的西湖邊,灑滿了蘇軾和杭城百姓的汗水。西湖的亮麗風姿,蘇堤的六橋煙柳,也從此在四季的年輪里搖擺,美了杭城,更富了杭城。
我抬頭望,太陽,依然掛在山頭,亮亮的,喜悅的,光芒萬丈。湖面上波光粼粼,堤岸上樹影斑駁,美麗如畫。心中突然涌滿了感動:蘇軾,也該是高照在西湖的,哦不,是高照在每個杭城百姓心中的那個永不落下的太陽吧!
抬頭,太陽又爬過了一座山頭,愈發地暖了,亮了。我回頭,凝望著紀念館旁高大的東坡塑像,東坡先生似也正微笑著凝視遠方。順著他的目光看過去,太陽,好亮!好亮!
綜合點評
此文和前文有諸多類似之處:走的都是睹物思人的雙線敘事路徑,風格上都呈現出文化散文獨有的風韻,故事都淬煉出沉甸甸的人文意義。只不過,一個深思沉吟,一個輕歌曼舞。此類文章的成功并非朝夕之功,首先要有日常的文化浸潤,其次要有故事聯想、嫁接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