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祝榮泉
月圓有人贊,月缺有人憐。從婦孺皆知的《靜夜思》,到素稱“孤篇壓全唐”的《春江花月夜》,月亮在唐詩里炫盡了風(fēng)雅,聚足了人氣,攢足了流量。晝伏夜出,即使上班也很少全心全意的月亮,的確是人見人愛,讓天天滿血出勤的太陽有點不堪。
然而細數(shù)來,莫說唐人偏愛月,吟誦太陽的唐代詩人亦不在少數(shù)。比起月亮扮演的角色,太陽一點也不遜色。
就拿李白來說吧。“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李白是感激那天太陽的無限慷慨的,不忘落筆就是“日照”二字。如果不是太陽的恩賜,李白那天的感慨或許應(yīng)該是“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浪漫主義的頭銜可能就輪不到他了。
同樣幸運的是王之渙。“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這天的太陽依舊是慷慨的。事實上,太陽總是慷慨的,因為李白說過“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即使那天烏云籠罩,也不是太陽的錯。詩人們也很少跟慷慨的陽光過意不去,每每晴日當(dāng)空,給人的都是滿滿的正能量,然后“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李商隱是個例外。“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不過他還算厚道,夕陽又有什么錯呢?劉禹錫卻看不下去了,“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他要為夕陽正名。如果太陽要選代言人,非劉禹錫莫屬。劉禹錫最具太陽的敞亮和真性情,任爾風(fēng)來雨去,我自照常升落。劉禹錫的這句“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最懂太陽心,用今天的話說,就是“不忘初心”,只要有一絲可能,太陽絕對手下留“晴”。
白居易對太陽的情愫有點復(fù)雜。“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成天坐辦公室的他,那天確實受不了灼熱太陽的炙烤。好在他看到農(nóng)人對夏陽的珍惜,也就沒什么脾氣了。他和他的老友,詠嘆“鋤禾日當(dāng)午,汗滴禾下土”的李紳一樣,有著為官為民的良知。
李賀眼里的太陽多么善解人意。“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金色的陽光鋪灑在將士們的鎧甲上,向來犯之?dāng)承孢@是不可侵犯的威武之師。
看落日,無疑是要到大西北去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如果那晚王維不是擔(dān)心住宿的問題,他一定認為那晚的夕陽是他一生之中見到的最美的夕陽。
至于朝陽,王灣的“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千古妙絕。大約700 年后,羅貫中弄明白了大概的意思,“所謂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1000 年后,雪萊才弄懂了類似的意思,興奮地說:“冬天來了,春天還會遠嗎?”太陽是最恪守規(guī)則的,亙古不變地演繹著人世間明與暗準(zhǔn)時交替的規(guī)律。所以,王灣是從容的,“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即使漂泊他鄉(xiāng),也看風(fēng)景也歡愉。是的,有了太陽準(zhǔn)時升起的允諾,還有什么過不去的坎呢?
如此看來,太陽雖然少有“我寄愁心與明月”的私人訂制,卻是一種更大情懷的載體。月主柔,日主剛。日與月的結(jié)合,是唐詩柔情與俠骨的“明”。見月且見日,唐詩才能讀得通透,明亮。
新題練筆
1.請以“恰到好處”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體自選(詩歌除外);②不少于600 字,不出現(xiàn)真實的校名、人名;③書寫工整規(guī)范。
2.下面兩句話均為2019 年熱播電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臺詞。請據(jù)此寫一篇文章,題目自擬。
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動。
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說了才算。
要求:①文體自選(詩歌除外);②不少于600 字,不出現(xiàn)真實的校名、人名;③書寫工整規(guī)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