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連想
(天華化工機械及自動化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甘肅蘭州 730060)
雖然現代工業有了快速發展,技術水平有了較大提升,但是沖蝕磨損問題始終存在,例如流體管道彎頭等。特別是液固兩相流的沖蝕失效現象更為嚴重,直接影響管道使用壽命,通過對管道流體流動情況實施仿真分析,能夠模擬出不同條件下管道內流體流動特性,從而明確沖蝕最嚴重區域,找到沖蝕規律,進而對管道進行優化設計,提升使用壽命。
本文主要以304 不銹鋼彎管(管徑Φ133×3.5 mm)作為案例進行分析,在進行沖蝕分析時做出如下假設。
(1)彎管架構勻稱,內部各位置力學參數無差異。
(2)固相與水相介質物性參數伴隨溫度變動而變動的幅度有限。
(3)流體流進彎管前已發展到要求形態。
(4)彎管橫向設立,較少受重力作用。
(5)石英砂密度為2600 kg/m3,在流體中融合勻稱。
彎管的工況介質物性參數見表1。
(1)等效應變分析。通過ANSYS 軟件對該彎管在不同流速(0.5 m/s、1 m/s、3 m/s、5 m/s、7 m/s、9 m/s)下進行等效應變,以及隨速度變化情況進行觀察。
結果顯示(圖1),不同流速下等效應變分布大體上一致(依次為2.359 0×10-6m,9.233 6×10-6m,7.612 2×10-6m,2.034 0×10-6m,6.300 6×10-6m),但是在彎管段以及彎管段和下游直管接觸位置變化較大,而彎管上游直管部分變化較小。
(2)等效應力剖析。利用ANSYS 工具對此彎管在各種流動速度(9 m/s、7 m/s、5 m/s、1 m/s、0.5 m/s)下等效應力和伴隨流速所發生的變動狀況加以剖析。
可以知道,流動速度不一樣情況下,等效應力分布大多相同(具體是1.256 500 MPa、0.774 630 MPa、0.405 520 MPa、0.151 740 MPa、1.839 8×10-2MPa、4.702 3×10-3MPa)。然而在彎管段和彎管段及下游直管相接地點出現很大變動,而彎管上端直管出現小程度變化。整體而言,彎管等效應力與流動速度間體現為拋物線遞增形態。

表1 彎管的工況介質物性參數

圖1 不同流速下彎管等效應變情況
(3)總位移剖析。利用工具ANSYS 對此彎管在各種流動速度(9 m/s、7 m/s、5 m/s、1 m/s、0.5 m/s)位置移動情況和伴隨速度出現的變動狀況加以剖析。
從結果可知,不同流速下總位移分布大體上一致(依次為1.414 5×10-8m、5.564 0×10-8m、4.884 2×10-8m、1.350 4×10-8m、2.638 1×10-8m、4.351 5×10-8m)。但是在彎管段以及彎管段和下游直管接觸位置變化較大,而彎管上游直管部分變化較小。
綜上所述,彎管在不同流速下的等效應變、等效應力以及總位移分布大體上一致,但是在彎管段以及彎管段和下游直管接觸位置變化較大,而彎管上游直管部分變化較小??偟膩碚f,等效應變、等效應力以及總位移和流速之間表現出拋物線遞增關系。
通過分析可知,隨著流速增加,沖蝕增加的程度也越來越大,但是隨著彎管直徑的下降沖蝕率會有非常大的下降。為了降低彎管受到的沖蝕程度,在符合實際應用情況下要降低管內物質的流動速度,同時要盡可能增大彎管的曲率半徑、降低管徑,能夠有效緩解彎管所受到的沖蝕破壞。另外,可以采取增加盲通管、增加擋板等方式對彎管結構進行優化設計。
從彎管結構自身因素考慮,可以在彎管彎頭流速變化較快的區域設置盲通管(選擇彎管直徑為Φ108 mm),對其實施沖蝕分析,所得結果如圖2 所示。從圖2 中可知,雖然增加了盲通管,但是對于沖蝕較為嚴重的區域(彎管以及彎管下游管道緊連區域),沖蝕效果沒有明顯改善。在盲通管端部出現流動旋渦,顆粒出現堆積情況,造成此處嚴重沖蝕。總的來說,采用設置盲通管的方式進行彎管結構優化,無法實現降低最大沖蝕的目的。但是盲通管裝卸相對方便,并且不用對磨損的彎管進行整體更換,能夠有效降低維修成本,因此設置盲通管能夠起到對彎管段的有效保護。

圖2 添加盲通管后的分析結果
選擇直徑為Φ108 的彎管,將其彎曲半徑設置為r=5DN、流速設置為v=5 m/s。逐一改變彎管的方向角(分別為30°、45°、50°、55°、60°、65°)對其進行沖蝕模擬,能夠得到模擬效果。根據模擬效果得知,伴隨彎管方向角度的增大,最大沖蝕率表現出先下降,后升高,然后再下降的態勢(得到的最大充實率依次為1.87×10-5kg/(m2·s)、1.53×10-5kg/(m2·s)、1.51×10-5kg/(m2·s)、1.34×10-5kg/(m2·s)、3.38×10-5kg/(m2·s)、2.19×10-5kg/(m2·s)、2.44×10-5kg/(m2·s)、2.24×10-5kg/(m2·s))。彎管方向角為50°時,最大沖蝕率達到最小數值,彎管方向角為60°時,其數值達到最高。為此可把彎管方向角管控在50°左右,可將沖蝕影響大幅減小。
在流固耦合下彎管所發生的沖蝕磨損并非造成彎管整體破壞,而是局部磨損較為嚴重。尤其是彎管區域接近彎管下游直管段位置更為嚴重。可以考慮在磨損較為嚴重的區域(彎頭50°~80°)設置可拆式擋板,相當于對該位置進行管壁加厚,能夠增強對沖蝕的抵抗能力,延長彎管使用壽命。此外,采用法蘭連接彎管的方式,并不用更換整個彎管段,能夠大大節省成本。
(1)采取盲通管的方式進行彎管優化設計無法明顯降低最大沖蝕率,但是能夠避免對磨損彎管進行整體更換,能夠有效降低維護成本,對于彎管的保護具有相應作用。
(2)將彎管方向角控制在50°左右能夠有效降低最大沖蝕率,大大提升彎管使用壽命。
(3)在局部磨損較為嚴重的位置(彎頭50°~80°)設置可拆卸式擋板,相當于增加管壁厚度,能夠延長彎管壽命,即使擋板發生沖蝕刺穿也便于更換。
(4)可以綜合采用上述優化措施,能夠進一步提升彎管使用壽命。
本文主要以304 不銹鋼彎管為例,進行彎管流固耦合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彎管優化設計措施,為彎管的工業設計提供一定參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