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臺北特約記者 崔明軒
眼見5月世界衛生大會日益臨近,民進黨當局又掀起新一輪與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口水戰——臺北駐美代表處政治組組長趙怡翔在一場智庫活動中,與世衛官員隔空交戰。
據臺灣“中央社”29日報道,總部位于華盛頓的美國智庫“全球政策中心”28日舉辦在線座談會,探討世界衛生組織疫情應對的成功與失敗之處。雖然智庫事先公布的與會名單未包括世衛人員,但多名世衛高層官員也出席活動,回應外界質疑,包括世衛公共衛生緊急計劃執行主任萊恩、處理臺灣議題的法律顧問所羅門及研究冠狀病毒部門的范科霍芙。
趙怡翔在座談會上稱,世衛應該檢視每年參加8場是否足以滿足臺灣衛生專家的需求,聲稱臺灣被拒率達70%。他稱,臺灣聯絡窗口并不在世衛相關網頁上,導致其他地區無法直接與臺灣聯系。他還呼吁世衛,邀請臺灣以觀察員身份參與世界衛生大會。
對此,所羅門稱,世衛是由194個會員組成,負責組織政策、會員參與等政治敏感議題的決策工作,世衛人員只負責執行。至于臺灣參與問題,臺灣有指定聯絡窗口,享有與會員相同的信息權限,臺灣專家也每周參與世衛多個防疫工作重要網絡的其中兩個。此外,臺灣能通過歐盟疾病管制局與世衛合作,并在必要時召開三方電話會議。所羅門還說,本來就不是所有人都能參與每場專家會議,去年臺灣受邀出席9場技術性會議,最后參加8場,“8場算相對多了,(今年)我們會設法安排更多場”。
民進黨當局因“仇中”而辱罵世衛組織始于2月,最近又配合親美的政策,配合特朗普甩鍋世衛,竟然由臺“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牽頭與世衛組織大打筆戰。臺灣《中國時報》刊登的一篇言論稱,世衛組織是這場防疫戰中的維和機構,也是各方與病毒的戰役中的裁判,“在球賽中,球員任意罵裁判是要被趕出場的,這也是臺灣一直沒法進入世衛組織當觀察員,沒法參與世衛大會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