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勇
摘要:從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歌劇表演發生了進一步的更新變化,民族唱法與西方歌劇藝術中的美聲唱法,在歌劇的不斷發展過程中逐漸融合并得到更加全面的內容深化,東方寫意美學的思維與西方戲劇表演藝術的內容,按照同種類別的方式進行內容方面的吸收,幫助我國民族歌劇表演藝術的相關內容更加全面的推進,為我國今后的民族歌劇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民族歌劇表現藝術進行分析和討論。
關鍵詞:改革開放 ? 中國 ? 民族歌劇 ? 表現藝術
中圖分類號:J605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8-3359(2020)05-0019-02
從西方歌劇對于中國歌劇的發展影響進行分析,民族歌劇從最初開始,就引導著西方歌劇的規范化演唱以及臺詞功能性的進一步展現。比如,在舞美、動作等相關的舞臺表現方法的寫實性內容,這樣的內容能夠將民族歌劇表演中的各項實踐內容進行更加全面的落實與積累,這樣的積累過程能夠廣泛性的展現20世紀40-50年代傳統戲曲表演過程中傳遞的別樣美學內容[1]。
一、使用“聲音”的方式來塑造整體的角色內容
在中西方文化的不斷融合過程中,民族歌劇中的“戲歌”演唱方式能夠將自己的藝術模式進行全面的展現,在這樣的基礎上將西方歌劇中的美聲唱法進行全面的內容融合,在融合過程中,使用科學性的發聲方法能夠按照中國本土演唱藝術所帶來的特有優勢進行綜合性的發展。
早期民族歌劇演唱家中,郭蘭英等藝術家的演唱本身就是在傳統演唱的過程中,不斷結合中國民族的傳統演唱方式進行民族歌劇的唱段演唱,這樣的演唱內容能夠更好地展現中國的演唱風格[2]。隨著國家不斷的發展,更多的演唱家都會按照專業性的美聲唱法模式進行演唱,這樣的演唱方法能夠更好地融合中國戲曲以及民族唱法的形式,在民族歌劇的演唱過程中來凸顯各種角色性格。20世紀60年代,表演藝術家萬馥香開啟了借鑒美聲發聲方法的先河,對于江姐的人物性格進行全面性的剖析,對于人物形象能夠有更加全面的展現,這樣的展現方式能夠保證人物在演唱過程中更加富有生命力[3]。
從改革開放以來,著名的表演藝術家也在傳統的戲曲曲藝演唱中有效的融合了西方美聲的各種產婦噶,這樣的唱法能夠給傳統戲劇音樂的人物性格設定進行更加全面的內容展現。對于不同人物性格能夠按照不同的場景通過演唱人員的演唱發聲部位以及聲線位置能夠有突出的角色表現。比如,在唱段《血里火里又還魂》中,使用中低音的演唱方式能夠將劇情按照不同的時間進行推進,能夠讓別人感覺聲中帶淚,還能夠感受到淚里傳情,這樣就能夠通過演唱的方式將藝術效果推向高潮[4]。在演唱《杜鵑花》中,本身《杜鵑花》屬于一種抒情性的唱段,使用甜美清亮的聲音能夠將該種氛圍進行凸顯,以圓潤委婉的音色來更好地突出一位女性本身的溫柔。
進入新時代以來,通過不同的發聲方式能夠使用不同的音色將當時的劇中人物聲音變化模式進行不斷變化,在這樣的情節表現下,更加凸顯本身角色的性格以及周圍環境。
二、使用“潛臺詞”的方式構思角色
在西方歌劇中,本身就將歌唱同臺詞看成是一個部分,這樣的整體設定能夠按照不同的劇本情況進行體裁分析,在這樣的背景下,對于臺詞也有著不同的要求,有散文詩式的對話以及獨白,也有韻白的對話模式,還會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口語方式的對話內容,但是口語模式的對話方式同日常生活中人們之間相互溝通的對話也會有不同的差異性,在進行口語對話中還會有音樂性的節奏進行細節方面的修飾。只有這樣的前提下,才能夠保證最終的臺詞同歌唱有更好的契合,構成比較統一的藝術風格模式,這樣的風格模式在中國民族歌劇表演手法中是一項十分關鍵的內容。
除了需要對臺詞的語音內容進行反復推敲之外,西方歌劇對于潛臺詞也有更加細致的要求,潛臺詞本身就是一種創作思維的構建,這樣的構建模式能夠更好的突出創作的理念[5]。歌劇的表演最終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讓臺下的觀眾了解到歌劇的內容,這樣就對潛臺詞提出更高的要求,演員需要在表演過程中將潛臺詞的內容進行更加全面的展現[6]。潛臺詞本身就是從音樂戲劇結構出發的一種臺詞方式,創作角色內在行動的中心內容,只有將潛臺詞進行展現,能夠更加全面的烘托當時的氛圍,給觀眾一種更加飽滿的體驗[7]。
三、使用體驗的方式來接近角色的內容
西方歌劇表演藝術中本身就比較重視寫實美感的內容應用,這樣的應用內容需要演唱人員可以對劇中自己所表演角色的生活真實場景深入體驗,但是大部分的中國戲曲演員會常常游離在本身角色之外,盡管這樣,最終依舊能夠在舞臺上將人物的真實生活情況有進一步凸顯[8]。采用體驗的方式來走進角色的真實生活場景,能夠更好的深入人物的性格,走向角色的內心世界,設身處地的將角色的生活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感受當時的場景了解當時的社會狀態,在這樣的體驗模式下,才能夠更好的將人物表演出來。
重視寫實過程的西方表演藝術模式就是需要在進行角色演繹階段,將整個人變成劇中的一個整體,將角色同自身融為一體。將外部的資質同內部資質進行有效的結合,以這樣的內外結合來共同塑造真實的人物角色。比如,扮演喜兒角色的歌劇藝術家雷佳,在面對前輩表演成功的種種壓力之下,能夠將前輩的優勢進行突出表現,還能夠將全新的喜兒形象展現給觀眾。她首先做到的就是能夠深入鄉下去體驗生活,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感受當時喜兒的狀態,并找到藝術源泉的發源地,找到故事人物中的真實生活狀態,并能夠親身體驗,感受同角色一致的生活實景了解人物的真實內心情況,不斷體會劇中背景時代應該有的時代風貌以及生活氣息,這樣的氛圍感受能夠在表演過程中將人物的性格特點進行更加全面的展現,以這樣的方式來感受人物的內心狀態,給觀眾更加飽滿的觀看體驗以及心靈震撼。采用體驗的方式來走進角色的真實生活場景,能夠更好的深入人物的性格,走向角色的內心世界,設身處地的將角色的生活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感受當時的場景了解當時的社會狀態,在這樣的體驗模式下,才能夠更好的將人物表演出來。
演員不斷成長過程中需要使用藝術實踐的方式來更好地進行自我積淀,在體驗生活的過程中更加有效地將角色的內心世界進行剖析,并能夠將其行為表現充分的展現到舞臺表演過程中,掌握對于生活真實與藝術真實的最大化統一性[9]。歌劇表演本身就是一種綜合性的藝術方式,這樣的藝術方式展現需要歌劇演員能夠有更加廣泛的知識涉獵方位,將生活與藝術進行充分的結合,才能夠受到更多人的喜愛。
中國歌劇表演藝術需要將寫實性與寫意性的諸多內容進行全面的結合,這樣的結合方式就需要滲透到日常的各個環節中,這樣的環節設計需要偏重寫實性還是寫意性,時刻考驗著導演以及演員的藝術修養以及其審美能力,只有將這樣的內容進行不斷平衡并進行有效的展現,才能夠更好地體驗角色的內心世界[10]。
四、結語
中國民族歌劇在中西方文化不斷融合的今天也產生了全新的機遇與挑戰,這樣的民族歌劇內容不同于傳統的中國傳統戲曲也不同于西方正式歌劇,這樣的民族歌劇模式能夠更加全面的融合舞臺表演文化,將演員同角色進行更好地情感互動,進而更好地將角色的精神世界進行表現,以這樣的方式來延伸西方美學的內容,在文化不斷交融的過程中保存著東方美學寫意性的特點,從科學有效的角度將中西方文化進行平衡性的構建,使中國民族歌劇表演藝術中寫實和寫意達到相互融合的最佳狀態。
參考文獻:
[1]胡眺.中國民族歌劇實踐與高校民族聲樂教學相結合的重要性[J].黃河之聲,2019,(10).
[2]黃圣音.淺析中國民族歌劇《白毛女》中“喜兒”的藝術形象塑造[D].鄭州:河南大學,2019年.
[3]李非凡.歌劇《野火春風斗古城》中金環表演藝術的處理[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9年.
[4]陳可可.淺談當前中國民族歌劇發展的主要問題及改進措施——以《運河謠》為例[J].淮海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9,(06).
[5]邵紀喆.紅色經典的現代演繹——談歌劇《野火春風斗古城》[J].中國農村教育,2019,(14).
[6]李凱蒂.中國民族歌劇演唱中的咬字吐字方法的研究[J].北方音樂,2019,(08).
[7]臧海萍,賈慧.從歌劇《白毛女》的“重生”看中國經典民族歌劇的繼承與創新[J].四川戲劇,2019,(03).
[8]韓萬齋.相向而行,殊途同歸——中國民族歌劇音樂創作的可喜進步[J].歌劇,2019,(04).
[9]楊名.口述史對當代安徽音樂的記述——以歌劇《包青天》為例[J].歌海,2019,(01).
[10]易夢伊.中國地方戲曲中的音樂元素在中國民族歌劇中的應用研究[D].重慶:重慶大學,2018年.